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十四五”期间惠城能源发展如何规划?

新建2496个充电桩 满足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杨振华 04-15 00:40

  为科学谋划全区“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惠州市惠城区发展和改革局牵头编制了《惠城区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现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意见建议。

  现状 “十三五”期间全区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1.49%

  “十三五”以来,惠城区全力推进能源供应保障工作,持续有效扩大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产和利用,加快科技创新和先进节能技术推广,能源转型发展取得一定成效,节能工作循序渐进,基本形成供应安全、保障有力、结构优化、清洁高效的能源发展格局。

  电网网架结构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底,共有110千伏及以上公用变电站33座(其中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25座)。建成公共充电桩点2496个,逐渐形成布局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服务体系。

  油气供应网络日益优化。截至2020年底,累计运营陆上加油站共70座,基本满足辖区机动车便捷加油与过境车辆用油需求,非道路移动机械基本实行油品直配。燃气管网逐步完善,共有中低压燃气管道1251公里,形成安全稳定高效的环状供气网络。

  能源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石油、天然气、电力、其他能源消费品消费占比由2015年的20.21:2.59:59.66:17.54调整到2020年的22.74:3.67:70.37:3.21。

  节能减排任务扎实推进。“十三五”期间,惠城区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2.87%,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1.49%。淘汰禁燃区内高污染燃料锅炉19台,实施燃煤锅炉煤改气7台,有力推动了全区清洁生产,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新能源发展初具规模。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期2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截至2020年底,已发电3800万千瓦时;在建项目1个,为广东能源惠州惠城汝湖镇光伏复合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200兆瓦,预计年发电量21200万千瓦时。2018-2020年共备案企业分布式光伏项目53个,已投产43个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规模共计6.38兆瓦;共备案居民光伏项目24批,共涉及居民373户。此外,汝湖三个分散式风电项目已入库。

  预测 到2025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约326.42万吨标准煤

  根据《惠州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在满足惠城区整体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产业布局等因素,参照市“十四五”年均增速6.8%的标准,预计到2025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约326.42万吨标准煤。

  能源消费结构方面,按照“零煤、稳油、提气、增非”的总体要求,到2025年,全区石油、天然气、电力、其他能源消费品的消费占比将调整为21.9:3.87:73.05:1.17。全区自2019年起实现零煤消耗,“十四五”期间,全区依旧以零煤为目标,禁止耗煤产业投产。

  考虑到全区产业发展及车辆保有量上升趋势,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占据一定比例,“十四五”期间惠城石油制品消耗保持总量增加,占比稳定的趋势,“十四五”期间,石油消费量从2020年的36.31万吨预计增加至2025年的48.59万吨。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天然气管网设施布局逐步完善,以及清洁能源理念普及,天然气使用量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全区主要能源消耗增长极。预计全区天然气消费量从2020年的6486万立方米增加至2025年的9500万立方米。

  新能源发电产业是惠城区“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一个核心期,随着广东能源惠州惠城汝湖镇光伏复合项目等新能源发电机组建成投产,横沥镇黄沙洞村的地热资源逐步勘探完成,全区新能源机组开始规模化发展。至2025年,全区总装机将达到677.15兆瓦。

  目标 新增天然气管网超168公里

  “十四五”期间,惠城区将贯彻“安全、绿色、超前、创新”的方针,依托中心城区特有的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创新的现代能源体系,为惠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可靠的能源保障。

  到2025年,能源供应更加安全可靠,新建220千伏变电站3座,110千伏变电站12座,新增220千伏线路113公里,1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162公里。新增天然气管网168公里以上,新建2-4个4000Nm3的储配站。新建2496个充电桩,满足超过14330辆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新建12座加油站,满足辖区内机动车超过48.59万吨用油需求。

  能源产业更加聚集融合,清洁能源、新能源产业逐渐壮大,力争新增光伏发电500兆瓦、风电60兆瓦、地热发电20兆瓦,氢能电池等产业取得一定进展。能源结构更加清洁低碳,巩固零煤成果,天然气消费比重上升至3.87%,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2.16%。能源利用更加节约高效,全社会节能意识增强,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取得明显成效,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重点

  任务1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加强惠城区光伏资源的调查摸底和可行性开发论证,强化规划和布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光伏多元化开发利用;因地制宜推进风电开发;示范性开发地热资源;在北部山区开展建设抽水蓄能的可行性研究。

  重点在汝湖镇、横沥镇等建设一批集中式光伏电站。以广东能源惠州惠城汝湖镇光伏复合先行试点项目为标杆,有序推行集中式光伏项目落地惠城。支持汝湖镇分散式陆上风电项目建设,建设完善惠城区风电体系,探索论证风电项目发展相衔接的风电产业落户惠城可行性。“十四五”期间新增陆上风电装机约60兆瓦。

  引进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示范开发位于惠城区横沥镇黄沙洞村的地热资源,打造成首个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兆瓦级地热电站。推进地热能的梯度高效开发利用。衍生衔接科普教育、温泉养生、当地民俗、特色景点、会议会展等文旅休闲元素,做大做强“地热小镇”,带动北部山区的旅游开发,助推乡村振兴。

  任务2

  完善能源供储销体系

  大大减少用户停电时间,基本消除老旧居民小区配电网安全隐患,城市供电可靠性达到100%。到2025年底,农村电网配网自动化覆盖率将达到100%,供电可靠性达到100%,全面实施并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基本建成现代农村电网。

  任务3

  推动能源节约高效利用

  按照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倒推新建项目用能空间,对未落实用能指标的项目,节能审查一律不予批准。依托重点行业企业,积极争取市级政策支持,推动水口片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加强交通领域节能。新增公交系统用车必须为新能源汽车,逐步实现纯电动公交车比例达到100%。

  强化公共机构节能。到2025年,力争80%以上的党政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

  任务4

  提升能源惠民水平

  组织国有墩子林场等林业区开展林业碳汇等具有明显生态修复和保护效益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到2025年,全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低于2小时,中心城区客户平均停电时间低于0.7小时。

  任务5

  深化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

  继续推进“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倍率超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研究平台开发”“汽车动力电池模组全自动装配及焊接生产线”“两所两装置”等4家院士工作站及国家石油石化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能源科研项目、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开展一系列以绿色低碳建筑、绿色交通、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约型城镇建设、数字化城市为重点的示范工程,形成一批以科技为先导、节能减排为重点、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工程,使惠城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

  任务6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

  在节能大趋势下,探索惠城区碳交易新模式;制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等方面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采写:南都记者 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