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小渔村搭上“旅游快车” 村集体收入有望过千万

昔日“孤岛”变热门旅游地,绿道平均每月游客达2万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嘉培 04-26 00:00

  大亚湾澳头街道衙前绿道。南都记者 张嘉培 摄

  本月初的清明节假期,位于惠州大亚湾澳头街道的衙前村迎来了积蓄已久的“游客潮”。穿村而过的小鹰嘴绿道把波涛汹涌的大海和百年渔村分隔开来,村内鳞次栉比的民居建筑与百年古井、古树相映成趣,一幅海天相接、云浪共舞的滨海风光图徐徐展开。  

  胡氏父子孤岛建村,傍海而居兴盛一时

  从惠州市区出发,驱车一小时左右便到达了位于大亚湾澳头街道的衙前村。衙前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全村约500人,几乎全部为胡姓。据岛上胡氏宗祠碑文记载,胡氏先祖胡俊英捕鱼途中发现衙前村所在岛地势平坦、植被茂盛,于是携子定居岛上,衙前村历史也由此展开。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依山傍海的地理环境,是衙前村耕海牧渔的天然优势。据了解,1953年之前,村里基本上是男人出海捕鱼、女人耕田种地。“当时村里是集体捕鱼。最好的时候一天能打400-500担鱼,一般都会运往澳头统一售卖,能有一笔可观的收入。”今年69岁的村民胡建强回忆道。而除渔业兴盛外,衙前村的海盐晒制历史也十分悠久。

  随着时代的浪潮发展和村内捕鱼晒盐群体的老龄化,“世世以海为业”的衙前村人告别了海上漂泊生活,收网上岸。曾经“鱼满船,盐满地”的盛景也逐渐消失,村子归于沉寂,只遗留良好生态和人文资源亟待再开发。  

  计划引入35个项目,小渔村搭上“旅游快车”

  小渔村如何寻求转型之路,渔村古韵如何重焕生机?近年来,大亚湾不断推进文旅融合,此前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澳头、霞涌渔港建设,加快补齐渔村发展、渔民增收短板,加快实施澳头沿海岸线整理和空间规划,打造具有烟火气的滨海风情岸线,因此,衙前村搭上了旅游业这趟“快车”。

  周末,李女士一家从深圳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衙前村。“在短视频上刷到了衙前村,感觉风景很漂亮,总体很满意。”李女士说。据了解,衙前村绿道每个月的平均游客在2万人左右,旺季时能达到4万人,吸引了不少惠州、深圳、广州等地的游客前来旅游。

  如今,衙前村不少村民都在家门口开起了单车租赁店、民宿等,足不出户就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目前,村里约有17家自行车租赁店铺,旺季时,一天能达到3000元左右的营业额。“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不仅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们也陆续买了小车,建起了新房,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衙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伟海说。

  去年5月起,澳头街道精准对接社会资源,以村企合作的方式推动一系列名为“魅力衙前”的文旅项目。据了解,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实施,主要涵盖水上乐园、特色商业街、文创步行街等35个项目,将在2025年12月前完成。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能为衙前村带来近140个就业岗位,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千万元。

  采写:南都记者 张嘉培 通讯员 惠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