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区已完成5000栋农房“小披檐”、3000栋外立面改造任务
小披檐现古风 外立面如串珠

惠阳区新圩镇长布村的小披檐统一改造。

新圩镇定位为“智造新城·活力新圩”,道路两旁外立面已进行改造。 受访者供图
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惠阳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惠阳紧密跟随省委、市委工作步伐,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丰富资源,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旨在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典范。
惠阳区城镇建设专班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措施和高效务实的推进方式,使得“百千万工程”在惠阳区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惠阳区6镇已完成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项目谋划储备、资金保障、风貌整治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展现了惠阳区城镇建设的崭新风貌与活力。
统筹规划,特色城镇展新颜
惠阳区秉持“抓两头促中间”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深厚的岭南客家文化底蕴和坚实的产业基础,全力推动“1+3+2”典型镇的高标准规划与高水平建设。为此,惠阳区城镇建设专班深入挖掘各镇街的地域特色、资源条件及产业优势,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一套“一镇一规划、一镇一主题、一镇一方案”的发展策略。
在这一策略的指导下,各镇街的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得到了清晰界定,圩镇功能得到了优化调整。
如淡水街道的“千年墟市·活力淡水”、秋长街道的“历史文化名镇·融深产业新城”、三和街道的“新质高地·三生融和”等。
沙田镇以“麒麟大地·绿动沙田”为口号,新圩镇定位为“智造新城·活力新圩”,镇隆镇主打“低碳智造·绿美荔乡”的品牌,永湖镇则自称为“归善福地·多彩永湖”,良井镇以“良田美景·陌上原乡”为发展愿景,平潭镇定位为“稻乡平潭·绿美空港”。
目前,惠阳区的6个镇均已圆满完成了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部分规划方案已经顺利通过区委常委会的审议,并已成功上报至省级部门备案。
资金保障,多个重点工程开始收尾
惠阳区城镇建设专班相关负责人透露,为确保城镇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发挥了积极的牵头作用,联合区发改局、区财政局深入研究国家的相关债券政策,并成功申请获得了两个专项债的支持。这一举措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同时,专班还高效统筹了省级补助资金、市级补助以及专项债的申请和使用,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了精细化的管理和规划。他们指导各镇街提前做好资金计划,确保每一分钱都能用在刀刃上,实现了各类资金的高效规范使用。
得益于这些努力,目前多个重点工程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这标志着惠阳区城镇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措施有力,绘制城镇风貌新画卷
惠阳区新圩镇,正以微改造的细腻笔触,精心绘制着一幅幅城镇风貌的新画卷。一排排农房,在匠心独运中焕发新生:国道G228沿线,187栋农房外立面如串珠般相连,扮靓了交通动脉;长布村新星大道上,169栋农房色彩斑斓,交织出乡村的繁荣与希望;花果村里,104栋农房的“小披檐”古朴与现代交织,勾勒出一幅幅诗意田园的景致。
在这背后,是惠阳区城镇建设专班的有力措施与高效推进。为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顺利进行,专班强化了监督指导机制,每周深入镇街一线,实地督导项目进展,及时发现并通报问题。同时,成立技术指导小组,靠前服务,为项目推进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在手续办理方面,专班实施双集中办公制度,有效缩短了项目审批周期,推动了审批流程的高效运行,多个重点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展现了强大的执行力。
惠阳区城镇建设专班还积极鼓励合作创新,倡导央企与本地国企、民营企业以联合体形式承接工程,促进了本地企业向央企学习先进管理水平,提高了其参与度,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惠阳区大部分“百千万工程”采用央企+国企联合体模式。在风貌整治方面,专班不遗余力,实行领导包干负责制。
农房风貌、城镇圩镇面貌的焕然一新,无一不彰显出惠阳区城镇建设的崭新风貌与活力。这些显著的改变,正是惠阳区城镇建设专班凭借着有力的措施、高效的推进,以及创新的合作模式,所精心勾勒并实现的城镇发展蓝图。
采写:南都记者 黎秀敏 通讯员 蔡月民
进展
规划设计
全区6镇均已完成了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部分规划方案已报区委常委会审议。
项目谋划储备情况
首批“百千万工程”城镇建设项目总投资约5.97亿元,
2025年“百千万工程”项目及专项债事宜正在积极谋划中。
“七个一”
全区“七个一”项目开工率100%,平均完成率99.5%,
已完成年初的5000栋农房“小披檐”、3000栋外立面改造任务。
新圩镇小城市建设
新圩镇已完成小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并上报省城镇建设专班备案。
122项考核指标中82项已具备完成条件,正稳步推进小城市建设工作。
“百千万工程”专项债
两个专项债已获发改委、财政部双通过,资金已下达并部分使用。
“四沿”地区沿线风貌整治提升
农房改造提升、铁皮棚拆除、广告牌整治等工作取得显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