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今年惠城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强化“市区一体”

准入项目31宗,预投资116.37亿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晓慧 12-13 00:00

  图片由奇域AI生成

  近日,惠州市惠城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邓洁做客惠城区网上“市民连线”节目,围绕“高质量招商引资,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与网友进行交流。

  考察对接87家企业 驻深联络处借势发展

  2024年,惠城区抢抓惠州全域进入深圳都市圈的重大机遇,更加积极主动加强与深圳、东莞等周边城市的沟通对接,不断强化产业协作,深入融深融湾,突出抓好招商引资。截至目前,惠城区准入项目31宗,预计总投资116.37亿元,入驻产业平台项目共177宗(高新技术企业项目47宗),预计购买产业用房约46万平方米,工业标准厂房去化率达到52%,预计总投资36.34亿元。

  惠城区是全市率先在前海设驻深招商联络处的县区。邓洁介绍,惠城区驻深圳招商联络处的设立,是惠城区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借势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驻深联络处共考察对接87家企业,成功引进了澳托士液压、佰特富等优质项目,并储备了一批如民达科技、东洋制冷、迈尔科技等高意向企业。今年以来联系30家商协会,主动与深圳机构、商协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认真学习深圳先进管理理念及招商经验,并做好营商环境推介,增强外地企业投资信心。

  拥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 近三年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1.6%

  作为惠州市的中心区和市政府所在地,惠城区具备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2023年,惠城区实现GDP1071.77亿元,是惠州市首个GDP突破千亿的县区,GDP全市排名第一,先后获评“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等称号。

  “海陆空交通四通八达,7条高速公路、6条高铁、3条城轨再加上京九铁路穿境而过,惠城距离惠州机场20公里,距离惠州港40公里。”邓洁说,作为构建“丰”字道路交通体系的主战场,惠城区联通港深莞穗,辐射粤东北,发挥着惠州珠江东岸枢纽门户功能。

  此外,惠城区产业配套完备,各类市场要素集聚、流通活跃。电子信息、汽车电气制造、电子商务、商贸物流等产业基础扎实、链条完备。三次产业形成各具特色又联动发展、互为支撑的格局。利元亨、住润电装、天宝电子、格林精密、ASM先进科技等龙头企业在惠城精耕细作;天安、信利康、高盛等行业标杆在惠城兴盛发展,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地。华贸、沃尔玛、佳兆业等大型商贸企业在惠城扎根壮大,形成了江北CBD、河南岸花边岭、桥东水东街、金山湖高端商贸集聚区等特色商圈。

  “惠城区当前拥有大量可建设用地,存量土地丰富,城市开发率约为16.5%,可开发面积多,能满足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用地需求。”邓洁表示,除了发展空间广阔,在惠城区可以享受到惠州市最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惠城区有医疗机构超千家,其中三甲医院6家、三级医院2家,有幼儿园、中小学、技工学校465所,市属高中全部在惠城辖区,全市40余所大中专学校超过一半位于惠城区,为惠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当前,惠城每年净流入人口约4万人,专业硕博人才汇聚此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科研领军人才、产业工人数量均居全市首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近400家。

  惠城区发展势头强劲,GDP从2015年的601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072亿元,年均增长4.9%。2023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4:27.9:68.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328.26亿元。近三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7.5%,其中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1.6%。10千伏及以上工业企业供电报装数年均增长10%以上。

  未来五年聚焦主导产业强链招商 积极构建“3+3+X”产业体系

  为配合惠州市打造“3+7”工业园区(3个国家级园区,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惠城区全力打造惠州惠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按“1核心4组团”发展模式布局,总规划面积67.7平方公里,由东江湾、三栋、马安、横沥和汝湖5个产业园区组成。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三大百亿级产业,大力培养和发展生物医药、生产性服务业等产业,构建“3+1+1”更具核心竞争力和惠城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园区现有规上工业企业261家,高新技术企业217家,2023年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增速25.6%;规上工业增加值128.2亿元,同比增长24.5%。完成工业投资80.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9%和11.2%。

  “未来五年,惠城区坚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层次进阶,聚焦主导产业强链招商、依托重点园区集聚招商,积极构建‘3+3+X’产业体系。”邓洁介绍,“3+3+X”是指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重点巩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产业等。

  据了解,惠城区目前已确定控规且较为成熟的工业用地合计140.06万平方米,可满足2024年项目落户需求。其中,鹿岗片区合计用地面积46.89万平方米,水口街道荔枝城及青塘湖片区合计用地面积33.79万平方米,马安南片区合计用地面积25.85万平方米,马安木棉片区22.73万平方米,横沥片区10.8万平方米。

  未来3年,惠城区较为连片、成规模的土地面积约450.78公顷,为打造产业集聚、龙头企业带动且中小企业支撑的发展格局提供空间保障。

  “除了购买土地,对于有扩产需求、短时间内急需生产的项目,我们有新型产业平台承接,项目方以购买或租赁的形式入驻,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邓洁说,目前惠城区承接项目的空间较为充足,累计园区共14个,其中工业标准厂房园区12个,总用地面积约106万平方米,产业用房面积约261万平方米。M0用地园区2个,总用地面积约22.1万平方米,产业用房面积约40.4万平方米。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市区一体’理念,继续坚持‘强平台、抓项目、提质效’经济工作主轴,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的突破。”邓洁表示,惠州市惠城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将从完善招商图谱、创新招商模式、加快引进生产性服务业、改善营商环境四方面出发,做好惠城的招商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