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新寮村提升人居环境,“强村带组”壮大集体经济

城中村“蜘蛛网”消失 人均年入超7万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嘉培 12-13 00:00

  新寮村洁净宜居,车辆有序停放。 南都记者 张嘉培 摄

  “以前线路太多太乱,现在这些‘蜘蛛网’不见了,感觉天空都变明亮了!”惠州大亚湾经济开发区(下称“大亚湾开发区”)新寮村村民黄欢应对该村“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整治后带来的变化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新寮村是惠州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城中村之一。今年5月,该村纳入惠州市“百千万工程”重点提升村,从源头消除“三线”安全隐患,全面提升人居环境,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

  “三线整治 四网合一”  

  新寮村位于大亚湾开发区西区街道,毗邻深圳市坪山区。房屋是典型的城中村自建房,早期缺乏系统规划。近1平方公里的村场内有约600栋出租屋,租客流动性较高、通信网络终端数量庞大,多年累积下的“三线”相互交织,房前屋后“蜘蛛网”丛生,令人望而生畏。

  今年5月,大亚湾开发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统筹成立新寮村“三线整治 四网合一”工作专班,组建现场工作小组在新寮村办公。“这样改变了过去各家运营商都分别建造光交箱、分别拉设线路的做法,避免了重复投资,节约了用地、美化了环境。”西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区街道创新推行“主干共享、四网融合”整治模式,在全村设立7个片区总箱、115个网格分箱、636个楼栋箱,建成一张共享主干光纤网,四大运营商及供电局按比例分配光纤通道,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电网五家的通信主光缆汇接到总箱中,数据信号通过共享光纤网传输到千家万户。

  今年8月,新寮村迎来一支特别的“施工队”。工人们爬上梯子,手持剪线钳,对各条巷道原有架空弱电管线实施拆除作业,并对用户箱及线路重新规整。“项目进展比较顺利,供电线路已完成95%,运营商方面完成度超过60%。”新寮村党总支书记黄振忠介绍。

  高效的工作背后,离不开党建引领。在整治过程中,有大量的打孔钉墙、拆线改管、空调移位、断网割接、管沟开挖、噪音施工等直接涉及群众的工作,极易引起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村“两委”干部每天在一线沟通协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向居民解释整治内容、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顾虑,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宜居环境 落实“门前三包” 车辆有序停放  

  走进新寮村,道路两旁房屋外立面风格统一,硬底化道路干净整洁,车辆有序停放。“之前部分村民、租客卫生意识淡薄,加上管理措施不足,常有乱丢垃圾、乱停车辆的现象。”租客林先生介绍。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百千万工程”的落实。新寮村常住人口约1.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不足千人,出租屋多、人口流动大,基层治理压力大。今年7月起,新寮村将保洁工作实施市场化运作,聘请专业公司,进行垃圾清扫、收集、运转工作。同时,新寮村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由村干部、党员分片分点进行管理,看到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好,居民主动支持、参与家园建设。各家各户落实“门前三包”,共同打造洁净宜居的环境。

  同时,新寮村积极探索平安有序新模式,实施围院式管理模式,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维护全村安全和社会稳定。今年,新寮村在村口、门口、路口等重点部位,新建223个摄像头,将人车通行的数据统一汇聚到村委会管理,同步联通对接至公安系统。

  “自从安装了停车闸道,违停车占道之苦得到解决。”新寮村在村内划设了车位泊位线,设置了公共停车场,有效缓解群众停车难等问题。本村村民的车牌号录入系统后,自动抬杆,外来车辆则适当收费。

  夜幕降临,在新寮村夜市疏导点,聚集多家不同类型与口味的摊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新寮村把3000平方米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建立夜市疏导点,引入第三方机构建设、运营和维护,不仅能增加村集体收入,还解决了占道经营、卫生凌乱等乱象。  

  统筹资源 “强村带组”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龙海二路两侧,东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惠州住成电装有限公司、惠州科达利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规上企业星罗棋布。从2005年起,新寮村依托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大力招商选资,通过土地出租、村企合作等方式,先后建成大型农贸市场和工业厂房,推动了多家企业相继落户。

  黄振忠介绍,新寮村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强村带组”形式对村小组资源、力量进行统筹,解决各村小组资源零散、各自为政等问题,探索股份制合作,实现全村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去年,新寮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500万元,居大亚湾开发区各行政村之首。村民通过创业、村集体分红、出租房屋等形式,实现人均年收入超7万元。

  接下来,新寮村计划通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为意向企业“量身定制”工厂和配套设施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今年,新寮村将七和堂宗祠修葺一新,还在谋划建立舞狮队。“祠堂传承着家风家训,凝聚着奋斗精神。”黄振忠介绍,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发动村民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村委会每年预留村集体收入超过20%用于村庄建设和运维。”

  “村容村貌更美了,居民素质更高了,现在房屋的租金涨了10%。”新寮村村民黄女士表示,希望越来越多人到新寮村工作、生活。  

  采写:南都记者 张嘉培 通讯员 惠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