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惠城区河南岸街道破解接送难题

小学“量身定制”风雨长廊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晓慧 04-04 00:00

  惠城区和地小学门口的风雨长廊解决了困扰师生家长多年的接送难题。 通讯员供图

  近日,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惠南社区和地小学门口矗立起一座长40米的风雨长廊,同时,配套的口袋公园项目也已进入尾声,这两项总投资约50余万元的民生工程,以“安全+文化”双核设计理念,彻底解决了困扰师生家长多年的接送难题,成为辖区首个融合功能疏导与文化育人的校园配套项目。

  家长可以“雨天不湿鞋、等待无忧心”  

  惠城区和地小学位于商圈港惠购物中心和牛和地小区、风华世家小区之间,长期以来,和地小学门口在上学、放学时段,学生和家长常常因为等候区不足而面临诸多不便。尤其在恶劣天气下,家长无处躲避,学生也容易受到影响,这一问题一直是社区和学校关注的焦点。为切实改善这一现状,社区党委积极与学校沟通,多次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最终确定了建设风雨长廊的方案。

  风雨长廊以“安全、实用、美观”为核心设计理念,顶部采用坚固耐用的钢结构,顶部覆盖透明耐力板,既能有效遮挡风雨,又保证充足采光;内设一排宣传栏,是教育引导、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风雨长廊竣工后,成为学生放学等候、课余阅读、休憩的共享场所,家长等候区同步优化,实现“雨天不湿鞋、等待无忧心”。

  惠南社区整合资源,精准对接需求,在项目筹备过程中,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对口区挂钩纪检监察组成功争取专项资金18万元,确保项目顺利落地。从方案设计到工程验收,社区全程跟进项目进度,确保工程质量。2024年底,风雨长廊正式投入使用,惠及全校1700余名学生家长。  

  口袋公园成为“行走的德育课堂”  

  随后,位于和地小学大门右侧的“口袋公园”也相继亮相,该项目巧妙融合功能性与教育性,并标志着校园文化建设从平面展示迈向立体浸润的质变。作为“行走的德育课堂”,其以“一园一廊”为载体,创新学校文化载体,更新校园安全知识,美化校园活动范围,将各类文化内容具象化为1700名学子的日常体验。这片微空间,重塑着校社协同育人的新生态,让教育回归以文化人的本真。

  惠南社区党委书记刘湘萍表示,此次项目是社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生动实践,未来惠南社区将继续倾听居民心声,聚焦群众关切,推动更多惠民项目落地,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提升群众幸福感的连心桥。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慧 通讯员 关立玲 蔡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