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坚持“质量立院”,绘就“五新”答卷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连续六年蝉联“国考”A级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晓慧 04-04 00:00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金山院区一期)。 通讯员供图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最新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考核结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再次斩获A等级,这是该院第六年获此殊荣。

  作为广东省高水平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如何在这场全国1588家综合医院参与的激烈“角逐”中保持优势?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什么?

  党建引领 把稳高质量发展“方向舵”  

  回顾连续6年获评A等级的历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形成了“一院多区”战略发展格局,紧扣“一全五新”理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构建新体系、引领新趋势、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动力、塑造新文化5方面重点发力,全力保障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2024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顺利通过三甲复审、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金山院区一期)扎实推进,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签订惠州新一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研发合同……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上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中心医院”之路。

  以质为本 筑牢医疗质量“压舱石”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始终坚持“质量立院”,围绕“国考”核心指标(CMI值、手术占比等),动态优化病种结构,动态监测目标完成情况。

  据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吕一帆介绍,医院高度重视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医疗质量安全,打造了“三个中心”于一体的独立抢救单元——国家级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及广东省二级创伤中心。其中,卒中中心在全国高级卒中中心排第43名,广东省第2名,被国家评为四星级高级卒中中心。

  同时,医院建立了流畅有效的院内院外协同机制,院内规范建立了多学科诊疗专家组,由介入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创伤骨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专家组成,确保急救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响应并开展诊治。院外通过“5G急诊急救一体化信息平台”智能调度系统,与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联盟医院、交警部门建立合作,协同做好突发急症患者的院前急救指导和转运工作。

  近日,一名13岁的少年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紧急参与生死接力,区域联动、高效协作,经过校医、当地医院以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ECMO中心和多学科团队的携手救治,花季少年在心跳骤停85分钟后成功续航,创造生命奇迹。

  学科赋能 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基础,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当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共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省临床重点专科(含建设项目)20个,该院2023年度广东省DRG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学科建设6.74,排名全省第12位,共11个学科入围学科专业建设前20名。

  2023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凭借卓越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设备设施和专业的医疗团队,成功获批惠州首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经过一年的建设,各项工作已初见成效,骨科已成立儿童青少年脊柱畸形矫形中心、疑难慢性创面修复专科联盟、惠港骨骼健康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平台、揭牌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临床基地、引进“香港中文大学林思恩教授”知名团队、成立“MDT团队”3个、开展新技术6个、获得省级课题2项、发布SCI论文2篇等。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基石。2024年,医院引进博士6名、硕士32名,同时柔性引入多个专家团队,对推进该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开展科研合作共建省级科技专家工作站等蓄势赋能。此外,医院与广东医科大学共建的联合中心实验室揭牌,并先后获批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科研平台效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值得一提的是,在药物临床试验(GCP)领域,医院2024年以累计立项118项临床试验的规模领跑区域医疗发展,其中承接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在广东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在全省具有GCP资质的171家医院中排名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列第5。

  技术创新 锻造医疗服务“硬核实力”  

  “国考”A等级的含金量,直接体现在疑难危重症的救治能力上。医院CMI值反映了医院收治疑难重症的技术能力,如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CMI值达到全省领先水平,背后是一系列技术突破的支撑。

  近几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共计完成120项新技术新项目立项,其中含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等前沿诊疗技术9项。成功备案21项限制类医疗技术,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8项,成功备案2项限制类医疗技术基地。

  3月3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迎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刻——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在仲恺院区正式启用,这是惠州市首家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填补了全市在该领域的空白,将有效辐射带动区域内血液疾病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利用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重建患者的造血和免疫系统,主要用于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黎国伟介绍道。据了解,2022年7月至今,血液内科已成功完成近50次干细胞采集,采集成功率高达95%以上,为后续的移植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移植中心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已顺利完成20余例,移植成功率达到100%。

  服务革新

  书写群众满意的“温暖答卷” 

  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以患者为中心”不是口号,而是渗透到每个细节的行动。医院先后在院内推行“全院一张床”“日间治疗服务”“日间手术”“中西医协作诊疗”“全院血糖管理”“加速康复外科诊疗服务”“围术期手术麻醉管理”“ECMO中心建设”和“县区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医疗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

  针对长期化疗患者等床位治疗“住院难”的问题,医院创新推出“日间治疗”模式,为惠州的肿瘤患者提供全方位、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在日间治疗模式下,各项就诊流程优化,所有符合日间治疗指征的肿瘤患者可以当天治疗后回家休息,既安全规范又便捷省心。2024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日间治疗量突破2.1万例,同比增长72.23%,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为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在惠州地区创新开展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并深化推进该服务模式的应用与推广,目前已在麻醉科、胸外科、骨科、妇科、胃肠外科开展试点工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围术期管理方案。“缩短住院时间并不是加速康复外科诊疗模式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让患者在最舒适、最便捷的状态下接受治疗,重获健康。”吕一帆说。

  服务优化背后是信息化赋能的强力支撑,新一代HIS系统启动、门诊叫号系统升级、“云胶片”服务全面推行、检验结果互认落地,切实提升患者就医效率。

  同时,医院积极参与区域协同发展,第九批援藏医疗队开展新一轮帮扶;6大名(中)医团队下沉基层,助力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医疗水平高质量发展;与澳门护士学会、惠州市护理学会签约,推动大湾区医疗协作。

  不忘来时路,奋进新征程。今年正值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建院75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作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阵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将紧扣惠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行动力,奋发有为、向高而攀,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为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惠州贡献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力量。  

  采写:南都记者 李晓慧 通讯员 廖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