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科技园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50亿
今年增加值力争增长11%,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两大产业集群

东江科技园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 通讯员供图
日前,东江科技园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叶添庭在惠州仲恺高新区门户网“在线访谈”论坛,以“坚定信心决心 坚持干字当头 全力打造科产城人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专业园区标杆”为主题和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园区五年GDP年均增长15.1%
东江科技园是仲恺高新区“一区四园五镇街”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园区控规面积11.3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38平方公里,产业人口约7万人。2024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10.1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1.19亿元。
东江科技园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产业,现有规上企业200家、规上工业企业130家、本部上市企业2家、母公司上市企业29家。园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建设,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0家,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5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2020年至2024年,园区五年GDP年均增长15.1%;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全社会研发投入(R&D经费)占GDP比重达10.75%。
叶添庭表示,东江科技园坚持着力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两大高新产业集群,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值规模达到305亿元。高新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7%和68%,制造业“高、新”底色持续擦亮。
争取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5家以上
叶添庭表示,今年,东江科技园将确保完成既定经济指标任务,也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推动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惠州产教融合基地落地并取得实效。推进大湾区未来人才社区建成并投入运营。推动商务酒店实现“零的突破”。推动礼乐公园、诚信广场整体升级改造。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动科技金融扶持一批中小企业。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5年争取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09家、高企12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9家。推动1家省级和2家市级创新平台通过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存量达26家。
实施“小升规”培育行动,争取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5家以上;推动15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绿色智慧产业园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培育创建市级“无废工厂”2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家。
焦点问答
项目入园要求投资强度不低于400万元/亩
问:东江科技园的工业项目入区门槛?
叶添庭:根据《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投资项目入区指导意见(2024-2025年)》,仲恺高新区工业投资项目入区条件为,项目工艺环保无污染,工业投资项目的投资强度不低于人民币6000元/平方米(400万元/亩),单位土地面积年产值不低于14400元/平方米(960万元/亩),单位面积的纳税额不低于600元/平方米(40万元/亩)。
力争后年本科以上人才不低于30%
问:东江园区人才方面有什么措施?
叶添庭:园区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鼓励重点企业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基地,加快集聚行业领军人才、后备领军人才,打造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梯队。完善政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推动校企双制、产学交流、技能培训、定向培养等合作,培育技能型人才。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借鉴江苏常州漫柏未来人才社区的经验,建设运营大湾区(东江)未来人才社区。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7年园区人才总量达到3万人以上,国家级人才5名,博士工作站5家,本科学历以上的人才占比不低于30%。
确保全年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98%以上
问:园区如何更进一步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叶添庭:今年我们重点推进的基础设施项目有超高清(二期)、5G通讯、储能(二期)、智能网联等,新建改造道路6.48公里,新建充电站6座;同时,我们还谋划实施5G通讯(二期)、邻里中心、商务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
通过改造升级礼乐公园、诚信广场,打造园区生态会客厅;建设排渠绿化带,推进公共区域“见缝插绿”补绿增绿,努力打造“开窗见绿”的人居环境。同时,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全年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98%以上。
计划5月至7月组织企业参与校园招聘
问:园区是如何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
叶添庭:在解决企业用工需求问题上,园区外引内联,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各种招聘活动及校企对接活动。计划在5月至7月的毕业季,组织园区企业到惠州市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广东省技师学院、惠州市技师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等院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组织园区企业到广西、云南、甘肃、安徽的985/211、双一流、重点本科、普通本科、大专及高职等院校开展省外校园招聘活动,为企业招用人才与劳动力提供支持。
全面清理园区大货车乱停乱放现象
问:园区部分路段经常出现占道经营问题,给周边群众出行带来不便,希望能够解决。
叶添庭:东江科技园现有7万名产业工人,企业厂区周边商贩聚集、占道经营的问题是存在的,也导致了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给市民生活确实带来了一些不便。
为改变这一状况,园区发挥综合指挥中心“一屏观园区、一网管全域”作用,加强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及公共设施管理,落实“门前三包”和“一店一招”,规范清理户外广告。实行城市管理常态化督查,开展“文明随手拍”监督。确定8条路段作为文明园区“交通严管路”的试点路段。开展大货车违停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清理园区大货车乱停乱放现象,减少因大货车乱停乱放引发的交通事故。
采写:南都记者 杨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