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创新构建“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
凌晨采收玉米 清早端上湾区人家餐桌
近期,博罗县供销社以“社村”合作试点为契机,创新构建“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织密服务网络、延伸产业链条,在促进农业现代化、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订单+服务”稳定收益
破解产销难题促增收
在博罗县杨村镇的综合服务站,工人们正熟练地将凌晨采收的玉米分拣、装袋、送入冷库。几小时后,这些颗粒饱满、品质达标的一级玉米将供应至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商超。
“社村公司负责组织种植,我们进行商品化处理提升价值,省农产品公司则保障稳定销售渠道。这种分工协作显著减少了中间损耗,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博供公司相关负责人许博深介绍,这些玉米正是博罗县社村合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社村公司”)通过“保底+市场价”订单模式,组织村集体生产的成果。
今年以来,博罗县供销社充分发挥省市县镇供销社组织体系和服务网络优势,联动基层供销社和村集体,以“订单农业”为核心,集聚各方力量,为粮食、水果、水产等农产品打通从采购、采收、储藏、运输到销售的全流程,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
在今年玉米丰收季,“社村”合作模式交出了亮眼答卷:累计收购玉米1454吨,为农户释放1160亩土地用于轮作复耕,向种植户及合作社支付采购资金320万元。这一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的价格波动、销路不畅、用工短缺等痛点,通过稳定的订单收购机制,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市场风险,保障了收益稳定。
从“幕后”到“台前”
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博罗县供销社积极转型,全过程深度参与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销售各环节,从传统服务的“幕后”走向引领发展的“台前”。聚焦水稻、玉米、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推广“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形成了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为“社村”合作开拓了新方向,也为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了可复制的新样板。
作为农业大县和广东省重要农产区,博罗拥有超44万亩耕地,以及众多国家级和省级优质农产品品牌。立足县域实际,博罗全力推进“社村”合作试点,重点围绕水稻、蔬果和水产三大产业,以“订单+社会化服务”模式驱动产业升级和村集体增收。
如今,“社村公司+基层社+村集体+新农人”的合作模式正在博罗各村广泛推广。村集体积极带动农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承接生产订单,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益。该模式每年带动就业超500人,人均年增收3.6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协同服务网络:
累计为农户降低成本约118万元
作为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博罗县社村联(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创新构建了“社村联+社村公司+基层社+村集体”协同服务体系,打造覆盖全程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其中,社村公司为农户提供“菜单式”服务;村集体依照种植技术标准,跟踪农场与农户种植管理;农户遵循公司指导开展生产;社村联统筹政策资金、金融服务和农业保险等资源;基层社扎根一线,对接农户需求,联合订单方开展田头收购,建立与农户的亲近信任关系,有力保障了订单农业落地与社会化服务推广。
依托该高效模式,县社村联已组建1家县域农服公司、3个镇级农产品综合服务站、31个供销农场(渔场)、17个基层社服务站及30个村级服务站。截至2025年,统防统治签约面积达1.55万亩,社会化服务签约面积超十万亩次,实现户亩均降本增效390元,累计为农户降低生产成本约118万元,真正实现了服务效能与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 下一篇:修缮“五经魁”“空心村”变网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