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域中心文明实践示范带”润泽民心,实名注册志愿者24.3万人
志愿者变“新农人”直播间助农销货

制图:易福红(豆包AI)

博罗县罗阳街道莲湖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 通讯员供图
漫步博罗县罗阳街道西区社区,古榕华盖下,悠扬的二胡丝弦与孩童清亮的诵读声水乳交融;踏入观背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坐的村民聆听家风故事,脸上流淌着宁静与满足;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孩子们在科技体验区前灵巧操控着机器人模型,惊叹声如涟漪般漾开……这一个个充满生机的画面,勾勒出博罗县精心打造的“县域中心文明实践示范带”的动人剪影。这条以罗阳、龙溪街道为核心,串联起多个优质阵地的“文明珠链”,正悄然改变着县城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5分钟服务圈” 家门口就有好活动,散个步就到了
博罗,千年古邑,作为文明实践全国首批试点、全国十个先行试验·重点联系县之一,“博罗首创”屡屡出现,领风气之先,如在全国率先创新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率先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实体化运作机构,率先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合会,率先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如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已遍布城乡大地,文明实践“生力军”更是源源不断。截至目前,博罗共有实名注册文明实践志愿者24.3万人,队伍1903支,平均每6名市民中就有1名文明实践志愿者。
中共博罗县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强调,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在助力“百千万工程”中的“思想铸魂、文化塑形、文明赋能”作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在新起点上奋力开创文明实践工作新局面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列出了任务清单。聚焦四大板块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带。其中,以县城中心(罗阳街道、龙溪街道)为核心的“县域中心文明实践示范带”,正倾力构筑群众举步可达、沁润心脾的“精神文化粮仓”。
“以前文明实践站像散落的珍珠,现在用县域中心文明实践示范带这条‘金线’串成了项链。”县文明工作事务中心负责人指着墙上的示范带地图介绍。效果图上,县城中心以县文明实践综合体为圆心,罗阳、龙溪文明实践所为支点,观背村、江南社区、莲湖村等站点星罗棋布,形成了覆盖县城核心区的“15分钟服务圈”。
县域中心文明实践示范带建设打破了传统阵地孤岛状态,通过科学规划与资源整合,将各个文明实践所(站)巧妙编织成一张疏密有致、功能耦合的活力网络。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如旗舰破浪领航,罗阳街道、龙溪街道实践所枢纽功能强劲,其他站点也各展其长,共同构成了高效覆盖、功能互补的文明实践服务网,让理论宣讲、文化滋养、便民服务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以前参加活动要跑远路,现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多好活动,饭后散个步的功夫就到了,方便得像推开自家院门。”家住曙光社区的李阿姨由衷赞叹。
文明馨香弥漫城乡 阅读、自习、小憩 文明实践站吸引居民打卡
示范带内,每个阵地都精准定锚,化身滋养精神的心灵港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堪称一座流动的“文明大观园”,新时代课堂启迪心灵,科普互动区引人入胜,多功能厅里排练的文艺节目精彩迭出。阅读、自习、小憩……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磁石般吸引着群众前来“打卡”。
示范带内各站点依据自身禀赋精准定位,功能互补,共同构成层次丰富、供给多元的文明实践矩阵。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县图书馆、好人馆、校外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基地等资源,打造便民式、多元化、共享型、精准化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场馆,成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大门常开、不设围墙、群众常来愿意来的家门口精神家园。罗阳街道、龙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激活街道级枢纽效能,为各村(社区)站点辐射赋能。
华泓、曙光等社区站点则深扎社区土壤,精准聚焦居民日常所需。华泓社区坚持以“熟人社区”理念厚植邻里温情,用“未来社区”视野提升服务品质,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常态化,培育“人人参与、人人共享、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和美社区;曙光社区以儿童视角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站进行适儿化改造,各类儿童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为辖区内的孩子们提供放学后、家庭外的新“趣处”,以“一米视角”托起儿童幸福童年。
莲湖村、观背村等乡村文明实践站点则巧妙融合乡村风貌与文明实践,通过“门前三包”“榜样评选”等举措,传扬优良家风民风,提升家庭文明气质,“美丽庭院”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各具魅力的场景,共同构建起层次丰富、供给多元的精神栖息地。
文明新风可感可及 宣讲员把政策揉进故事 村民听得懂有共鸣
思想引领凝聚人心,行动实践惠及民生。博罗县深刻认识到,文明实践的生命力在于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的根基也在于群众主体。示范带内,思想引领并非空中楼阁,而是通过接地气的百姓宣讲,以“小切口”用“大白话”讲透“大道理”,让政策知识带着乡音、冒着热气走进千家万户。
群众不仅是服务的对象,更是文明实践的主角。观背村实践站内,宣讲员操着亲切乡音,将乡村振兴政策揉进村庄蝶变的故事里,村民听得懂、有共鸣;江南社区的“百姓名嘴”用身边人、身边事解读党的创新理论,让理论变得生动易懂、可亲可近;华泓社区的文艺志愿队用歌声舞姿营造邻里温情,其乐融融;江南社区的志愿者发起“捡跑”行动,边跑步边捡垃圾,美化环境一举两得;龙溪街道的专业志愿者队伍为老人提供理发、维修等暖心服务,传递守望相助的温情;莲湖村的志愿者则通过“网络强村”电商直播间,化身“新农人”,为农户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助力增收致富。
如今,“县域中心文明实践示范带”已成为博罗县城提升品质、涵养文明的闪亮名片与动人诗篇。它不仅是县委、县政府推动文明实践深度融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生动注脚,更将“精神文化粮仓”的丰硕果实,真真切切转化为群众家门口的获得感、幸福感,让博罗县城的幸福底色更加浓郁、温润。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王诗媛 通讯员 博罗融媒 黄劼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