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海两份重磅报告为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打造城乡融合示范片区 实施5年“交通大会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关婉灵 06-24 02:19

十大城乡融合 示范片区示意图

南都讯 昨日上午,佛山市南海区第十六届人大第五次会议开幕。会上,《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着力打造示范片区的报告》及《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交通大会战”(2020年—2025年)的报告》同步提交大会审议。两大重磅报告,前者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的具体行动,聚焦解决南海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后者是践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及广佛全域同城的具体行动,旨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区域价值。综观报告内容,无论是打造城乡融合示范片区,还是实施“交通大会战”,两份报告的核心要义都是为南海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谋篇布局。

城乡融合示范片区

南海将重点发力这十大示范片区

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着力打造示范片区的报告》(下称“示范片区报告”)一同提交审议的,还有《南海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建设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两者提出规划建设十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让南海“城市更城市,乡村更乡村”,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提升城市功能

十大片区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和标杆

早在2019年7月,省委深改委就批复同意南海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要求南海着力破除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城乡全面融合、一体发展,为全省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我们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城乡各类空间合理功能分区、相对集聚、协调发展。”顾耀辉表示,规划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片区,围绕“一个提升,两个连片”,打造产业优化、环境优美、配套优质的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示范和标杆,带动实验区建设全局。其中,在全区选取城乡基础条件较好、重点建设项目集中、各类资源要素集聚的千灯湖片区、映月湖片区、文翰湖片区、九江镇滨江片区、环西樵山片区、丹灶镇一岛两湖十里片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片区、南国桃园片区、大沥中轴片区、里湖新城片区等区域作为示范片区。

这十大示范片区是未来南海重点发力和资源倾斜的片区,总面积达224平方公里,约占南海总面积的23%。未来,将从城镇空间集聚发展、升级基础设施、提升空间品质、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四方面着手,整体提升城市功能。具体包括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载体的布局;以轨道交通、骨干道路为重点,加快交通路网建设,深化广佛同城交通对接;城乡同步推进新基建;以生态景观资源为基础,强化景观设计,提升重要节点和载体的功能和容貌等。整体提升后,将实现南海空间格局重塑,形成千灯湖城市轴线和狮山制造业创新核心的“一轴一核”引领、十大片区聚合、广佛同城连接带和西部生态示范带的“东西两带”渗透。

此外,基于区位、资源、产业三大视角,方案提出城市带动型、城乡互促型、园城共荣型三大城乡融合模式,用活连片更新和全域整备两大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其中,城市带动型,是指乡村融入城市,实现高度和高质量城市化;城乡互促型,是实现乡村生态文化和城市产业服务的融合,打造集生态文明、岭南文化、新型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园城共荣型则是突出产业和城市共生共荣,促进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产业的转型升级。

推进“两个连片”

留改拆建兴,实现244平方公里全覆盖

十大示范片区建设如何实现“腾空间、调结构、转业态、优环境”?报告中提到要协同推进“两个连片”,即推进连片村级工业园区改造和连片乡村振兴。将重点打造20个超千亩连片村级工业园区改造示范项目,突出国资带动、拆建并举、连片改造,着力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功能配套齐全的新型产业社区;配合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乡村功能和容貌有效提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批连片乡村振兴示范区和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居)。

针对十大示范片区的244平方公里土地,方案中专门提到了留、改、拆、建、兴五大手段,包括,保留51平方公里现状建成且形象好的区域,整治提升29平方公里的村级工业园和旧村居,拆除重建村级工业园和旧村居51平方公里,在现状空地上建设城市和产业载体37平方公里,以及完成76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项目。其中,将通过拆建并举,整理出建设用地79978亩和总建筑面积9459万平方米新的城市和产业空间载体。

腾出空间后,将围绕“两高四新”产业,引入优质产业项目,加速培育形成一批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形成3大产业主题、19个特色产业社区。包括总部研发和产业服务、电子信息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

5年交通大会战

重点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和BRT系统发展

《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交通大会战”(2020年—2025年)的报告》指出,以打造“湾区枢纽区域、西部交通门户”为总目标,构建“广佛一体、多网合一、高效畅通”的立体交通体系,面向湾区,立足南海,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全面打响南海区“交通大会战”。

“1·2·5”交通建设行动计划

当前,南海区正构建“一轴一核两带”的区域新格局和“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不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城乡融合发展,交通都是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核心要素。

报告提到,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城市发展的首位,启动新一轮交通规划建设,谋划一批重塑南海交通格局的大项目,打造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尤其是要抢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以打造“湾区枢纽区域、西部交通门户”为总目标,构建“广佛一体、多网合一、高效畅通”的立体交通体系,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助推南海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融入湾区,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为此,南海以“谋划一批、新建一批、完成一批”为基本思路,制定“1·2·5”交通建设行动计划:“一年推进启动,两年初见成效,五年持续提升”。全力推进战略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开展轨道规划建设,重点构建南海“六纵六横”快速干线路网,谋划快速公交(BRT)系统发展。

提速“新基建”,完善轨道交通体系

报道提到,南海将重点推进有轨电车规划建设,配合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是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的重要抓手,搭上广州快车,共享湾区通道,积极争取广佛近期建设线路互为延伸。近期重点加快推进南海区新型公共交通系统试验段(桂城至三山枢纽段)、里水有轨电车示范段项目建设,力争再建设1-2条有轨电车试验线。

同时,结合省市相关规划,南海正提前谋划快速干线通道,引领区域发展。重点打造南海“六纵六横”快速干线路网。加快重大战略性通道建设,全面促进南海融入大湾区发展,重点推进龙湾大桥至季华西路、南港路、建设大道、樵江路等提升改造工程。

报告还提到,南海区交通会战办将制定《南海区交通大会战项目建设工作指引》,为项目规划、立项、报批、建设、验收等全流程以及财政资金配套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同时,设立交通大会战工作专项资金,用于推进项目的规划研究、方案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以及其他协调管理等工作。充分调动区、镇两级财政资金,保障交通重点项目规划建设资金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