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澳洲龙虾撬动荷城“水”经济

投资5亿打造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年产商品虾可达30万斤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路漫漫 陈斌颖 王倩 07-22 00:36

  西安河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的衍沃沣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里,一只只小龙虾苗正在养殖缸内恣意游动。

  在农业赛道上,高明区一直是个“绩优生”。拥有着17.5公里西江黄金河道的高明,“一江五河”为主体的水系交错棋布,在潮起潮落间孕育了“颜值”与“内涵”兼具的淡水养殖产业。

  近期,来自澳洲的淡水蓝龙虾(简称“澳龙”),在荷城街道“安家落户”,经过渔民的悉心养殖成为风靡一时的网红美食。

  高明蓝龙虾“竞走”全国,是高明区深化地域特色、奋战“百千万工程”的缩影。在佛山“西进”计划的关键阶段,作为拥抱自然资源最多的极点,荷城街道统筹加速水资源改造、助力水乡功能区“穿珠成链”、深挖稻虾共养模式、实现乡村大价值,让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的“水充分流动起来”。

  清污

  “好水养好虾” 街道投约3亿治理水质

  “整个高明的山很多,叫做山区。那荷城的水最多,我们也叫水区。”

  从智能装备产业园往西,沿着西安河而上,在街道的讲解员娓娓道来荷城的发展历程中,调研组看到高明水环境及岸线整治情况,一头挑着生态环境整治,一头挑着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西安河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的衍沃沣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里,一只只小龙虾苗正在养殖缸内恣意游动。这是澳洲淡水蓝龙虾,又名“红螯螯虾”“淡水蓝龙虾”。成熟的澳龙外形酷似海中龙虾,其虾钳略带红色,虾身呈亮蓝色。其体型庞大,单只重量最大可达500克,又因味道肥美在国内美食圈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营养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它都要比小龙虾更高”。几年前,敏锐的高明渔民就发现澳龙很受市场欢迎,于是,澳龙养殖产业悄然兴起。

  “好水才能养出好虾。”澳龙养殖对水温、水质条件极为苛刻,高明天然的水资源优势正好与澳龙“双向奔赴”。据了解,西安河从富湾泵站进水,流经16公里的西安河,回到高明河,要让澳龙很快适应当地的水土,保证稳定的水流状态是关键。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荷城街道办大力开展清淤、河岸碧道建设、污水管网建设、西安河流域水系治理等,直到西安河水质稳定达到3类水标准以上,为现代农业发展夯实基础。

  “街道共投入约3亿元进行治理,目标是打造一条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初加工、科普和农业观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带。”荷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区维林说道。

  栽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水源整治好了,不同的农业企业“慕名而来”。过去荷城街道的水产业,普遍为零散养殖。现在,不论是柿子林生态观赏区项目,还是富硒“稻虾虫”试验项目等,示范带对农业、水产业进行整体管理,大大提升水产养殖经济规模效应。

  随着西安河都市农业示范带初具规模,百花齐放的规模化农业格局在河岸悄然绽放。

  连片

  小鱼塘抱团成“大家族”,租金3年涨1倍

  高明土地肥沃、重峦叠嶂,荷城街道则迎水而绕,是不折不扣的“水区”。水多,自然鱼塘也多。时序更替,富饶的水乡也遇到了无法绕开的难题——缺乏规模化的统筹使得小规模的鱼塘被“冷落”。

  三年前,发达养殖业地区的鱼塘租金是4000块钱一亩左右,而高明的鱼塘租金才1000块钱一亩左右。

  “规模小、不连片,租金再低,大户也不愿意来。”一位街道基层干部直言,小面积、分散的鱼塘成为荷城街道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掣肘。

  为了盘活鱼塘经济、优化资源配置,荷城街道迫切要在“连片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2021年,随着高效统筹水区整备的序幕拉开,荷城街道要求属下国资参与,将所有西安河沿岸到期的鱼塘全部统租下来,政府即变身成为“土地银行”。小鱼塘抱团成“大家族”后,高度集中的优势很快引入大户,价格提升的效果也立竿见影。再加上“土地银行”的让利政策,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甜头。短短三年间,鱼塘的租金从1000上升到2000多,土地空间“腾挪术”的优势显而易见。

  种业被誉为农业的“芯片”,荷城依塘而起,依塘而富。

  除了有鱼,米也是荷城街道走向富庶绕不开的种业。然而事实上,小规模的水稻种植利润几乎为零,在土地连片的契机下,荷城街道又积极探索出了“稻虾共养”模式。稻田里“长”出小龙虾,水稻的微生物和病虫害成为澳龙的食物,澳龙的排泄物作为水稻的肥料,成功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收”。如今,衍沃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基地已完成全域养殖池塘标准化提升改造,采用高效的智能化、特色化、精细化养殖,拟打造佛山地区最大的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年产商品虾可达30万斤。在街道的支持下,沉睡的土地“活”了起来。

  以“水区”著称的高明,将开展“虾稻共养”作为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通过土地流转,变废为宝,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迈进,以点带面助力实现稳粮增收、粮渔共赢的新局面。去年,荷城镇街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河涌整治、兴修水利,全街粮食总产量达2170吨,养殖鱼塘立项改造7426.45亩,总投资5.6亿元,引进富西澳工厂化养殖等农业项目9个,均超额完成区下达的目标。

  激活

  改制让农业集体经济“活”起来

  从天空俯瞰,养殖场的百亩水塘,清澈的碧水蓝天交相辉映。

  如今,示范带已完成沿线招商4000多亩,核心区的2300多亩已成功引入5间企业进驻,5间企业总投资约12亿元,均已投产。这些企业提供了数以百计的就业岗位,实实在在地让当地群众实现就业增收。

  “优先聘用本地村民,甚至一个家庭有几个成员同时在这里务工。项目投产以来,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认可,大家非常庆幸当初这个项目能顺利落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是高明“重农固本”的一项重点内容。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就是高明区将农业的“百千万工程”做深、做实的一次大胆尝试。

  2023年,荷城街道以石洲村为试点开展村经联社实体化运营模式。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该村建成“三资”“一组、一办、一中心”的管理体系,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网上交易。其中,石洲村全年共实现438宗农村集体资产平台交易,交易价格平均幅度超过14.8%。这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成为高明区“百千万工程”在街道层面对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新突破的标杆。

  乡村振兴,拼的是经济,惠的是民生。

  2023年,荷城街道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86%,农村“三资”线上交易价格增长14.8%,农村集体经济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25.8%。未来,荷城街道将投入900多万元对示范带核心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既提升园区的形象,增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方便村民出行。

  “百千万工程”正在高明起步见效,荷城也一步步从乡村振兴走向产业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