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不是“等靠要”而是双向奔赴
高明荷城深调研所见:以美学理念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


穆向民

柳立子

南都高质量发展·深调研之“百千万工程”课题组走进高明荷城。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穆向民:
在荷城,我们看到了最美高明
“‘百千万工程’作为以产业共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工程,对于被帮扶地区而言,从来不是外向依赖式‘等靠要’,而是一场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是来自新兴发展区域的比较优势和内生动力,及其所展示出的产业磁吸力和未来发展前景”。在荷城深调研回来后,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穆向民认为,“高明的实践,深刻印证了这一点”。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荷城街道以冲刺“千亿镇街”为核心,推进“荷城制造”“共富荷城”“绿美荷城”“荷善之城”“活力荷城”五大行动,以美学理念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
活力:向“新”向“绿”的特质
“来到高明区荷城街道,感受到一种充满激情的发展活力、向新向绿的发展特质、和美清新的优越环境。”穆向民从三个方面总结了高明荷城在“百千万工程”方面的特点和亮点。
一是活力无限。从陪同调研的区宣传部的领导和同志,以及所参观的园区、企业负责人的身上,穆向民感受到他们对高明的热爱和对发展的信心。“基于区域特质而催生出来的创新力,使得各类产业进入高明后,不只是实现了平行转移,而是得到新的跃升。”
比如西安河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在引进澳虾产业后,通过对西安河清淤实现生态治理,通过稻渔综合养殖提升产能质量,进一步演化出从生产到加工、科普、农业观光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新模式。这是一种来自产业承接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是向新向绿的发展特质。穆向民认为,在实施“百千万工程”中,荷城街道既注重产业引进,又注重产业选择,并在产业构建的一开始,就注重产业一体化设计。坚持产业向新,注重引进和建设先进制造、时尚消费、环保支撑的一体化产业体系。在这里,有智能装备产业园的先进制造,有冰淇淋设备制造拉动的时尚消费,有大唐热电、有水电冷热“多联供”环保体系。高明富湾装备产业园,通过建立“三生三产,口袋公园,毛细血管、细微治理(停车位),政企共建”的机制,为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生态。很显然,这是一种基于顶层设计和底层逻辑相协同的高端产业设计,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潜力。
美学:现代的园区、好玩的乡村、精致的城区
三是和美清新的发展环境。调研途中,高明区委宣传部谭杰才告诉穆向民,“这么近,那么美,高山明水不须归”,让大家印象深刻。穆向民表示,美,是高明最大的优势,也将美学理念根植到发展之中。在荷城,我们看到了最美高明:现代的园区、好玩的乡村、精致的城区。在产业园区,可以看到“最美的生态、最美的园区、最美的工厂、最美的业态”。近年来,荷城街道高质量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市烟火气集聚区,形成了“走进车间有先进制造,走出厂房有邻里中心,走出园区有最美生态,走进乡村有烟火气,走进城市有精致生活”的全领域美学空间。这种将美学深植于发展内核的发展理念,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
“人间皆是浪漫,日落尤其温柔。在结束调研之际,展望荷城未来,可以感受到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前景和新方向。”穆向民表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适应于不同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相信高明在未来的发展中,以“百千万工程”的融合性、协同性,在未来发展瞄准四大方向“农创、绿创、文创、制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
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柳立子: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荷城已经展现出了雏形
“街村发展有序、城乡均衡融合、理想田园城市、湾区休闲胜地。”在高明荷城密集调研回来,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柳立子用四个关键词,总结对高明荷城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的直观感受。
在柳立子看来,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荷城已经展现出了雏形,生产、生态等各种元素在区域内均衡、融合地分布,这正是“百千万工程”的要义,也是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值得深度挖掘的案例。在此过程中,智库与传播机构的积极参与,也将为高明荷城注入新的动力。
平衡:调动社会力量 平衡经济和社会效益
“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在荷城就看到从农业到工业再到休闲文旅,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及不断谋求新质与高质发展的要素和实践。”柳立子感言,无论是产业和农业领域的新技术、新项目,还是休闲文旅中的新要素都有所呈现,“调研一天走下来,会感觉到非常舒适,三产与三生有序、融合”。
以工业园区为例,柳立子表示,在高明荷城的园区看到的首先不是“热火朝天”,而是在探索一种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展现了一种细致入微的“绣花功夫”。
其亮点之一就在于对社会力量的激活。例如在园区里组织管理委员会,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当前环境下,坚持发展节奏,不仅注重环境改造,还制定了清晰的改造目标和阶段性计划。提前与企业进行协商,根据企业的意愿进行投入,这种灵活而有效的策略,又非常务实。
“相信经过‘百千万工程’建设,以及一段时间的发展与沉淀,很多园区不管是产值还是形象都有明显提升。”柳立子说。
均衡:城乡融合发展 荷城已具雏形
“居住区、工业园区和度假休闲设施,一路走来给人一种愉悦和放松的感觉。在湾区内,找到这样的地方并不容易,但荷城做到了。”柳立子表示,荷城的发展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布局,更是一种理念的实践。以本次调研走访的休闲文旅项目打造为例,与此前被诟病的“千城一面”模式不同,而是根据地势地形和都市人的需求,培育成为独具特色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吸引了本地人,也吸引了外地游客,成为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值得点赞。”
“我认为的城乡融合,其实并不是均匀的发展,而是一种合理的分布,不同的区域其功能又是完整的。”柳立子表示,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荷城已经展现出了雏形,将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集中配建,同时保持了乡村的自然感觉,实现了城与乡的自由切换。
下一步,荷城可在“百万万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未来目标和发展优势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同时需要发挥带头作用,为其他区域赋能和引领。
柳立子认为,如果能够将“百千万工程”城乡融合的理念进一步落地,同时在GDP、人才吸引力、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取得突破,“那么荷城将成为一个理想的田园城市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