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政企携手书写印刷业“第三种答案”:打造“接单在里水、生产在园区”生态圈

佛山里水“工业上楼”省地30% 中小企业抱团接单 共享生产线降本5%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路漫漫 李焕怡 05-15 00:00

  在飞翔印刷设计师正帮客户做包装创意设计。

  腾彩科技的RFID标签里藏着0.1平方毫米的国产芯片。

  艺丰智能产线RFID芯片植入与数据写码。

  “只要拿着一张订单来到里水,就可以把成品带走。”

  4月底,南都“镇能量”深调研课题组走进佛山里水。在艺丰印务,厂房外暴雨倾盆,车间里洁净有序,数字化智能化产线上,不足掌心大小的吊牌集纳近十种精密工艺。在腾彩科技,指甲盖大的RFID标签里藏着0.1平方毫米的国产芯片,这是无人超市与快时尚连锁店里“秒刷”购物车、快速掌握销售数据的秘密武器。在飞翔印刷的二楼,工作人员正在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户交流,除了接单生产还能做创意设计,楼下车间里,成品包装盒正准备发往国内和世界各地。同样是在里水,世发产业园楼顶一组高约5米的沸石转轮RTO设备正高效运转,将印刷产生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净化至达标排放。

  绿色、智能、创意和“黑科技”……过去,这些关键词似乎很难与印刷包装这个传统产业关联起来。但如今,这正是里水印刷包装产业的真实写照与转型“进行时”。

  在佛山南海里水,调研组看到的不只是完备的产业链条和不断迭代的产品形态与品质,更是背后的破解“环保困局”与“低端内卷”的生动实践。

  在全国印刷包装业早期的“低成本扩张”与“全产业链自循环”的两种老路子之外,里水以行业政策引导、政府服务升级、企业创新与生态赋能等解法,蹚出一条产业转型的新路径与行业突围的“第三种答案”。

  同时,以“小小”印刷包装产业为缩影,照见的正是佛山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魄力,自我变革、创新破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新”攀升,“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生动实践。

  集 聚

  印刷产业“磁吸”效应:里水承接企业落户与本土生长

  2019年,90后创业者陈荣飞和搭档从广州来到佛山南海里水北沙社区,四通八达的交通和区位,让这些年轻人决定在这里开启“二次创业”。

  在这场产业转移与升级的浪潮中,广东飞翔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在里水创立。

  6年间,企业从产能不到现今1/10的小厂,到如今年产4亿、70%设备自主研发的行业领先企业,让“里水印刷”产品发往全球各地,更用创新分配机制“343”激活团队:每百万利润,30万激励业务团队,40万投入技术研发,仅30万留作企业储备。

  同年,来到南海里水创业的还有广东腾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走进广东腾彩智造工厂,精密仪器的嗡鸣声、现代化车间的整洁环境,取代了传统印刷车间的杂乱与油墨味。

  企业迁入里水后,从普通的传统标签转型到RFID芯片封装,成为佛山唯一一家该领域的民营制造企业,实现年产20亿枚超高频RFID Inlay,营收增速高达60%。

  在2017年到2019年期间,还有更多的“飞翔”和“腾彩”们,沿着广佛产业黄金走廊聚集到里水。这不是偶然,除了交通和区位优势,佛山深厚的制造业底蕴与市场潜力,叠加区域营商环境,形成独特的产业磁吸效应。

  事实上,基于佛山制造业的基因和土壤,印刷包装产业早已在里水本土生长起来。

  “佛山这样的制造业城市,印刷业不可或缺。”兆菲集团副总裁兼世发产业园总经理李忠帅认为,对于制造业来说,印刷包装就是一种生产性服务业,“其离不开企业,企业也离不开它”。

  早在1993年,佛山市艺丰印务有限公司就在里水镇河村开启了创业之路,用一枚枚吊牌点亮了“以小见大”的传奇。企业从传统印刷转型为佛山吊牌“隐形冠军”,将不足掌心大小的吊牌,演绎成融合8-10种精密工艺的“工业艺术品”。

  这家企业用31年证明:印刷可以很大,承载全球供应链的潮汐;也可以很小,在一寸见方的纸片上雕刻工业文明的基因。

  发展模式:从“单打独斗”到“抱团接单”

  防水抗压的石塑新材料、可追溯的智能电子标签、融入非遗的文创礼盒……在全国最大的环保印刷集聚区——世发(广佛)包装印刷产业园,调研组目之所及是琳琅满目的创意包装样品。这些产品背后,是在政府服务和引导下,里水印刷包装产业从“散弱小”走向“集群化”的转型升级密码。

  园区占地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预计引入企业超200家。目前首期建成的5万平方米厂房基本完成招商,进驻企业超40家。二期厂房已完成逾8.5万平方米面积的招商。

  在建园区三期、四期厂房,由世发与印刷巨头裕同科技共建的数字化工厂即将投产,这里将整合园区产能,承接海天、广药等头部企业的订单。

  “中小企业单独接大单难,但抱团后就能共享品控实验室和智能生产线。”李忠帅算了一笔账:通过集中采购原材料,企业成本最少降低5%。

  广东特品述印刷公司总经理刘小山深有感触:“以前做企业是单打独斗,如今楼上设计、楼下印刷,物流成本也降低不少。”

  沿着可通行货车的盘道登上7层厂房,记者看到“工业上楼”的生动实践:A栋厂房层层通车,层层接首层,货车可开至每一层楼,并有高荷载电梯和超4万平方米户外广场保障物流运输顺畅高效,可让入园企业实现“接单-设计-生产-出货”全流程闭环。“过去行业分散在城乡接合部,现在政府引导‘工业上楼’,把产业链‘折叠’进园区。”李忠帅说,世发模式不仅节省了30%的土地,更催生了“接单在里水、生产在园区”的生态圈——园区80%的入驻企业服务半径不超过200公里,与广佛美妆、家电等产业形成深度协同。

  规模效应正在释放。截至2024年11月数据,南海全区已经拥有印刷包装企业1300余家,其中包括“专精特新企业”14家(含1家“小巨人”企业)、“全国制造业隐形冠军企业”3家、“佛山市南海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6家,创造了3万多个就业岗位,实现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里水印刷企业数量位居南海区第二。

  转 型

  技术突围:从传统印刷到“数字+芯片”革命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里水印刷包装业何以跑出?

  不靠“守”,敢于创新,是调研组在里水印刷包装代表企业看到的第一个“群像”。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基因,更是印刷包装行业转型的内核。

  12色轮转机与德国纽豹设备交织成智能生产线,指甲盖大的RFID标签里藏着0.1平方毫米的国产芯片——这正是无人超市“秒刷”购物车、快时尚连锁店快速掌握销售数据的秘密武器。当市场惊叹于快消品整箱扫码溯源时,殊不知每箱饮料都带着腾彩定制的“数字身份证”。

  在腾彩智造工厂里,藏着三个“隐形冠军”密码:独特的易碎防伪标签,让国外ETC撕毁即失效;突破行业极限的99.95%芯片良率,比行业标准提升一个量级;更“死磕”的是,在快递单大小的射频标签上集成国产芯片,同等晶圆规格下的国产芯片数量更多,极大地提高了芯片封装效率,使成本大幅降低。

  佛山市艺丰印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夏家杰的身后,一条融合近10种精密工艺的智能产线正在高速运转——从平版印刷、数码七色叠加,到烫金压纹、UV触感涂层,再到RFID芯片植入与数据写码,每一道工序都需跨越材料科学与数字技术的鸿沟。为满足欧美各大时尚快消品牌“三天补货”的极限需求,艺丰甚至引入行业顶级品检设备,用4通道工业摄像头实现“零容错”检测,让一条吊牌串联起设计、生产、物流与终端消费的全链路数据。

  增资扩产:从“低价内卷”到研发反哺订单

  技术突围,还在“工具”迭代。瞄准市场,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里水印刷包装企业家们身上的魄力。

  印刷包装业是“重资产”投入的行业,但在里水,大批企业摒弃“低价内卷”和“低成本扩张”老路子,积极增资扩产,通过“订单反哺研发”以“研发赋能产品”,形成良性循环。

  除了不断更新印刷设备以满足市场需求,在防伪、大数据分析等管理方面,艺丰印务与时俱进引入芯片植入技术、全自动品检设备等。如引进国内第一台HP Indigo 7K的高速环保数码印刷机以及符合美国标准的RFID生产线,不仅被沃尔玛等欧美各大百货商场列为供应商,更推动迪士尼等IP衍生品实现“一物一码”防伪革命。

  “新增设备看似吃力不讨好,并可能浪费材料。但我们保障了品质。”飞翔印刷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几位创始人常常去逛国内国际各种设备展,学习新技术、研究新设备。2021年,企业率先置备两台AI视觉质检设备,“要提升产品品质、跟上并引领市场需求和打出企业差异化,我们就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最终,新增的设备不仅不会带来更多的“材料浪费”,还大幅节省了原计划每个质检线要30—40个工人的人力成本。最重要的是倒逼企业质量提升,从而提高客户的复购率。

  在里水,传统印刷包装产业正开创出一条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

  绿色转型: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增值”

  “过去企业各自投入治污设备,成本高、运维难。现在园区统一投资建设,企业治污成本直降40%。”李忠帅指着园区楼顶的沸石转轮RTO设备介绍。

  作为南海首个凹版印刷集聚园区,世发通过规划环评“一次审批、分企使用”的模式,为入驻的凹版印刷企业免除重复环评流程。

  “双碳”战略下,对印刷产业提出绿色、环保等更高的要求。“里水通过政策支持、园区整合、企业创新等方式加大转型升级,高标准引入智能化生产线,优化环保工艺,不仅撕掉了污染标签,更在创新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穆向民调研后总结,兆菲集团看到传统印刷包装行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其规模在几百万、一两千万元之间,没有独立拿地能力,也没有特别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如果散落在居住区,有管理困难的短板,投资创建世发产业园,园区统一投放治理设备集中治污,为企业提供载体,消防、环保、承重等一体化服务。

  环保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增值”,生态认证也为“里水印刷”打开更大的国际市场。

  政企携手打造“里水模式”:政策扶持和精准服务是关键

  事实上,传统产业的转移和转型都是一场“阵痛”。经政府、协会和企业合力,印刷产业在佛山南海扎根集聚、转型突围,闯出全国印刷行业转型升级的“第三种答案”。

  “印刷包装企业之所以选择里水并能在此实现创新转型,既有里水自然地理和交通便利的原因,更主要在于里水的营商环境和政府村居的贴心服务。”穆向民表示,面对印刷包装产业的进入,里水镇党委、政府和村居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产业的同时,更加重视产业的落地、提升和环保安全,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优质服务,积极布局产业链配套设施,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里水镇通过政策扶持和精准服务,助力企业快速融入,实现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双赢。

  “里水是一个很好的创业、经商地方。”夏家杰感言,“我们在这里很安心。”“企业的这种切身感受,最能说明里水的政策、环境与优质的服务。”调研后,穆向民深感一流的营商环境对产业升级的极端重要性,“当我们羡慕于杭州培育出‘六小龙’背后的服务时,殊不知这样的故事正在身边不断上演着。正是这份包容与服务,让传统印刷包装业在风雨中傲然挺立,绽放出新的光彩。”

  破 题

  拥抱新消费场景格局:

  校企联盟孵化国潮包装设计  

  “文创出海。把印刷品变成产品。”春节后“哪吒”大热,在影视出海之后,陈荣飞在思考着让印刷品出海。事实上,把印刷从单纯包装变成文创类的商品,他和团队已经开始了尝试,飞翔印刷与27所高校共建“校企联盟”,孵化国潮包装设计,在小红书上日获客流量超过500条。

  在调研中,多位受访者都提到印刷业的新场景,正来自“创意”和“设计”,比如圣诞贺卡、亚克力文创;以及探索短剧IP联名包装。不只是来单加工,而是创造新的场景,从“生产工具”升级为“创意载体”。

  一份公开报道显示,南海的印刷包装产业发达,企业种类齐全。此外,还为佛山家具、塑料制品、陶瓷、电器等重点传统产业提供配套服务,为汽车用品、健康食品等新兴产业增值。

  在相邻顺德区,北滘工业设计城拥有超过8000名设计师。这为里水印刷包装的跨界融合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印刷品不再只应用于包装,也不仅仅是精美文创IP,还可以与家电家具等优势产业寻找新的结合点,为“有家就有佛山造”深度赋能。  

  “隐形冠军”的“出圈”:

  打造“要印刷·来里水”品牌IP  

  作为“江湖”认证的全国三大印刷集聚地之一,里水这个印刷行业的“隐形冠军”,此前相对低调。

  在调研过程中,一位企业家直言,市场对印刷产业的认知度不够,对行业还停留在传统脏乱差的时代。在市区镇村各级政府大力引导、标杆企业率先实践等背景下,里水印刷包装行业整体已迈向数字化、智能化与绿色化发展。

  调研组认为,在湾区乃至全国范围内打造“要印刷·来里水”“里水印·装天下”等品牌IP,并加强行业监管,发挥行业协会与平台作用,推广标杆企业示范意义,在佛山“三箭齐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背景下,推动印刷业不断向“新”攀升,一方面有助于扩大里水印刷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范围,提高区域内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吸引人才集聚;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其他企业自我提升,优胜劣汰。

  里水印刷需要“出圈”,但又不只是“出圈”。“里水样本”更值得持续观察和总结,为更多传统产业转移和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和样本。

  声音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穆向民:

  产业“升”与“转”的时代答案

  印刷包装产业在里水的成功转型,带来欣喜的同时,也引发我们更深思考。

  新时代重新定义产业转移的逻辑。多年来我们都在思考,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到底是先转出去再升起来,还是先升起来再转出去?20年前的共识是先升起来再转出去才是实现凤凰涅槃的优选项。但里水印刷包装行业给出了新答案。其背后是时代的变化,是产业发展逻辑的变化。20年前刚开始产业转型的时候,由于科技创新,研发、配套缺乏,企业难以摆脱低成本依赖的情况下,先转后升难以实现。而现在在里水,通过科技平台赋能、一流营商环境保障,产业链的支撑,在承接传统产业时能够帮助企业脱胎换骨,这是一个新时代下的条件变化,是服务导向下的政府作为,是新质生产力引领制造业由低成本大规模依赖向高智能大算力演进的逻辑必然。

  大情怀催生企业内外共生新形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建设打造中国特色民营企业,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构建企业内外共生的新形态,要打造这种在内部有情感、有温度、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里水印刷包装企业们在这方面为我们作出了示范。在这里,形成了镇(街)村(社区)同心同责助力企业发展的共建共享新生态、以世发产业园为支撑的科技-企业-客户协同创新的发展生态,以企业内部实行“343分配”所形成的资管研工命运共同体形态等,使我们长期的理论预设在这里成为现实。

  新期待在城产互动新篇章。在领略里水印刷包装产业创新发展的同时,我们看到了城产共融的强大力量,也看到了城乡条件限制下的发展短板。由于印刷包装产业进驻里水时面对旧园区旧厂房的条件限制,加之企业在专注技术创新设备更新之际对企业形象和细节管理难以顾及,造成了城市与产业需求、管理与创新不匹配、厂房外观陈旧、内部设施不完善、安全卫生等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所幸我们也了解到腾彩科技的新厂区建设、世发产业园的数字化工厂建设等项目已经启动,里水镇政府的政策支持、金融支持紧紧跟上,使我们似乎看到了城产共兴的新面貌。这是我们所期待的未来图景,也是即将变成现实的真实行动。随着这些项目的推进,里水的城产融合将更加紧密,企业内外共生的新形态将进一步巩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也将更加清晰。未来,里水有望成为新时代产业转型的典范,展现城产共兴的新活力。

  B01-03版

  统筹:李焕怡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李焕怡 实习生 谢嘉亮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