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展翅
102所学校高三初三学子返校 61辆“专线车”接送

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的毕业班学生于27日返校上课。
之书声琅琅
阔别多时,高三初三学子终于踏进熟悉的校园。4月27日,中山首批102所学校高三、初三学生如期返校,其中涉及初中83所、高中9所、有高中和初中的完全中学10所。全市第一批返校教职员工、学生6万多人,全部按规定在返校前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截至4月28日12时,除少数学生因病假、事假、滞留外地等原因不能返校,其他学生均已错时错峰返校,共50687人。
中山市教体局局长彭晓新表示,疫情尚未解除,风险仍然存在,五一期间,请家长和孩子尽量少外出、少走亲访友、少聚会聚餐,少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注意家居清洁、消毒、通风。合理安排膳食,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睡眠,增强免疫力。
学校严格落实全面清洁消毒、场所通风
据悉,全市第一批返校学校102所,其中寄宿制学校53所,非寄宿制学校49所(均为初中学校)。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没有封闭管理条件的学校创造条件解决走读生问题。为避免学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学导致交叉感染,中山开通校园公交专线,安排了61辆“学生专车”沿“专线”接送学生,每辆车配备安全员和引导员,对学生从上车到下车实行闭环管理,实现走读学生“点对点”定制交通保障,最大限度降低学生往返家校途中与外界人员接触的机会,减少感染的风险。
彭晓新介绍,学生返校后,学校食堂设置专门出入口,人员依次排队,间隔1米以上,分批分小组就餐、单向间隔就坐,部分学校因地制宜分散至教室、宿舍、广场等场所用餐,切实减少人员聚集。宿舍住宿安排优先路途远、无家人开车接送的学生,宿位安排按满员50%安排,并以最远间距设定床位。各学校严格落实全面清洁消毒、场所通风。据学校反馈,学生高度自觉,都能服从学校安排,遵守各项规定,进入状态速度快,返校当天总体情况良好。
彭晓新表示,截至4月27日16时,中山中小学校口罩储备量为456万个,其中102所返校学校的口罩储备量为391万个;额温枪储备量为1万支。此外,各镇区均为学校重点场室包括教室、宿舍、饭堂、功能场室配备了紫外线消毒灯,部分学校配备了红外线测温仪。以上物资储备,能很好地满足疫情防控需求。
派驻兼职卫生健康副校长
市卫生健康局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光卫介绍,卫健系统为每所学校派驻兼职卫生健康副校长和驻校医务人员各1名,合共派驻了204名医务人员驻校开展工作。这些派驻的卫生健康工作人员在复学前1周及复学后2周全职驻校,为派驻学校提供专业的传染病防控、学生健康状况监测、设施消毒和卫生管理、应急事件处置和演练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同时,市卫生健康局组织疾控专家制定《学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技术指导提纲》《校园复学重点关注事项》等各类技术指引,为学校开展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建立每周风险评估机制,对全市102所复学的学校卫生健康及疫情防控进行综合评估,已提供学校复学风险评估报告3期,及时研判复学期间疫情防控的风险,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
市卫健部门建议,学校复学后应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校园废弃口罩处置;二是做好校园洗手指引;第三做好校园活动原则的强调,如教室上课时必须戴口罩,保持同向就坐,保持与他人间隔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面对面交流;课间不聚集,不串班,不串座位,不与同学密切接触,不组织聚集性会议或活动。按指引的就餐路线进出食堂,就餐不面对面,就餐时保持与人间隔1.5米以上的距离,不闲聊。服从学校错时出入宿舍的管理,不串宿舍,保持床铺距离最大化,就寝不头对头,错时使用洗手间,每天安排值日生做好宿舍通风,至少保持1扇窗户不关闭,不扎堆聊天或搞课余活动。
此外,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建议不戴口罩。建议校园内符合以下情形的可脱口罩。一是户外:空旷的地方,人员间距大于1米时。二是宿舍:通风良好,人员间距大于1米时。
直击开学现场
实验中学: 校长提醒戴好口罩 不要“串门”
中山市实验中学返校的高三、初三学生共1841人,其中高三1577人,初三264人。同时返校的还有300多名教师和后勤职工。全体返校学生均为住宿生,26日已由家长将住宿生的行李提前送至校门,由教职工和志愿队搬送至宿舍。
复学当日,校门口沿街道两边已搭好雨棚和入校通道。智能综合测温查验系统无需行人专门配合,就能快速测温通过。一大早,来当志愿者的学生已经在学校门口按1米的距离排队等待入校。行李多的学生,老师会协助用小推车。
实验中学校长蒋晓敏,一早就在学校门口迎接归来的学生。他还到各宿舍检查,并提醒同学们在校园内要戴好口罩,不要“串门”。
校园内,饭堂门口有班级用餐楼层导引图,每个座位上标注了用餐批次、年级、姓名等;宿舍楼前的地面指引还将每间宿舍房号也做了标注;教学楼每层入口地面都标明可进入的班别,提醒仅本楼层师生可进入。教学楼内,每个课室门口除了健康包,还有紫外线灯。紫外线灯有指定的专人管理操作并登记。每栋宿舍楼的出入口都有生活老师值守,检测每位学生的体温情况,并提醒学生不要随意走动。
东区中学: 体育馆改造成 临时食堂
4月27日早上8点,中山市东区中学迎来了第一批报到返校的住宿同学。他们戴着口罩、背着背包、拿着行李,在家长或他人的陪同下陆续抵校。据悉,东区中学今年共有428名高三学生,他们为走读生,学校原本并不提供住宿。为了让这些分散的学生在吃、住、行上都能有更好的安全防控,学校决定腾出高一高二的宿舍,暂时先提供给高三返校生。为更快速和安全地解决学生的用餐,学校又将体育馆改成了临时饭堂。
校方介绍,高三学生原本都是走读的,疫情之下,为了确保他们的安全,他们中离校较远的一批学生必须入住学校宿舍。由于家长或其他陪同人员一律不得进入校内,为了提高开学报到的效率,保障学生安全,东区中学党员服务队主动请战,志愿帮助学生搬运行李、整理内务等,助力复学返校报到工作。
此外,东区中学首批返校学生、返校教职工共计500多人。学校原有的食堂较小,平时仅能同时容纳280多人同时进餐,在有限的条件下,学校只能将学校的体育馆改造成了临时食堂。据介绍,学校原本就有一批塑料矮凳,是以往在体育馆开会时提供给师生坐的。如今再采购一批塑料高凳,一高一矮搭配就成为了临时“餐桌餐台”,不同的颜色还可以区分不同的班级和区域。每个就餐位的前后左右间隔都达到1.5米以上。体育馆的前后门还加装了洗手池,以供学生饭前、饭后消毒洗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分区域、分网格就餐,“临时食堂”可以容纳286人同时就餐。
中山华附: 给学生送一封信 和一个苹果
中山华附迎来了第一批复学的初三、高三年级1970名学生,357名教职工。复学第一天,学校对学生返校作了细致的流程设计:学生入校(健康检测)—寝室(住宿要求)—饭堂(进餐要求)—教室(疫情期间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运动场(校园活动要求)—晚修(复学教育)。学校还让学生入校走浸湿消毒液的红地毯,这个细节既增加了仪式感,也达到鞋底消毒的目的。
学校制订了6万字的《防疫手册》,除“两案九制”外,还精心制定了《师生一日行为规范指引》、人员密集场所管理规范,及防疫期间体、音、美等学科教学规定等,完善网格管理的制度基础。此外,学校还细化防疫物资保障方案,通过学校采购、市教体局资助和企业、家长捐赠,目前已储备口罩42万个;消毒液2800公斤,额温枪260支;其它防疫物资准备也很充足。从上周起,每周三次全校园消杀,所有场室通风。
返校后每个班都分为AB两个班教学,AB班教室相邻、一体机相连,老师在AB班之间走动教学,以期分班教学能达到按自然班教学的效果。复学第一天,班里每个课桌上都放着一个苹果以及一封信,信是全体高三老师写给同学们的,祝愿学生高考金榜题名,为高三学子加油打气。
桂山中学: 对成绩滞后的学生 提供定制服务
桂山中学第一批返校的高三学生1005人,高三教师76人,教辅和行政33人,后勤员工39人。据介绍,学校准备好充足的防护物资,高标准设立5个临时健康观察室,校园已经进行了5次全面的清洁消杀。
复学首日,大部分学生携带了行李箱、大量书籍、被子等生活用品,由于桂山中学的校门和宿舍距离较远,部分校友提供了三辆校车帮助学生搬运行李。在宿舍门口、学校门口,有十余位党员教师志愿者驻守,帮助学生搬运物品,以保证学生安全进入宿舍,减少人员集聚。
桂山中学校长董再明介绍,学校采取“三位协同一体”措施,实行床位、座位、餐位一体化,让同一个宿舍的同学住在一起、学在一起、吃在一起,这样避免交叉,实现有序管理与精准追踪。宿舍一拆为二,床位上下铺错位安排;学生中餐晚餐分时段分批次分区域有序定点就餐,早餐以宿舍为单位订购并在宿舍内用餐。同时,班级学生一拆为二,实行临时小班化教学;实行相邻两个小班讲练结合,或相邻小班同步直播教学。
学校还拟定《疫情期间一日学习生活常规》,安排党员志愿者服务指引学生;优化作息安排,上午下午各安排一次户外活动,分区域错峰组织学生适当运动;对家庭困难的,成绩滞后的,体质异常的学生提供定制服务。
关注
复学后的高三初三 如何安排学习和复习?
中山市一中校长王锡文表示,学生回校备考,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中考、高考的要求调整教学进度、节奏,做好线上学习和复学后的衔接。譬如说,初高三年级都专门安排了学生自主梳理、老师下班辅导的环节,给学生一个适应的时间;另外,两个年级都先放缓复习节奏,通过学科调查或面谈,掌握学生在线上学习阶段存在的知识漏洞,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
此外,在课程安排方面,高三年级学生的二轮复习在线上学习期间已经全部结束。下阶段,会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巩固二轮复习的成果,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知识体系,调整心态,熟悉考试策略。而初三年级也制定了“放缓节奏,查漏补缺,多次研讨,定向备考”的工作思路,先巩固前期线上复习效果,再由学科组多次研讨做好下一轮的备考规划。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