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
相处“没大没小”学生口中“奶爸”

吴宇亮
2007年入职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的吴宇亮,是一名高中生物老师,在带过三届毕业班之后主动申请做班主任,成为学生口中的“奶爸”、“亮哥”。他认为自己“没大没小”,喜欢跟学生玩成一片,他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着欢声笑语。他连续多年被学校家委会评为“家长最欢迎的老师”。2017年9月,他还被市教体局评为“中山市优秀班主任”。
喜欢学生叫自己“亮哥”
吴宇亮是一名80后,2003年毕业后成为一名老师,2007年来到中山华附连续带了三届高三后,主动向校长申请做班主任,之后每一年都做班主任。“做班主任的确比较累,我一周的课很多,还有各种班主任事务。”吴宇亮说,但做班主任教学会有更多的针对性,和学生交流更加广泛,对学生的理解更透彻一些。
从当上班主任这年开始,吴宇亮“奶爸”的称号正式上线。其实在“奶爸”之前,不少学生私底下会喊他“奶妈”,“衣服穿少了会叮嘱几句,不按时吃饭也会唠叨几句,可能学生们觉得我像妈妈一样爱唠叨,就给我起了‘奶妈’这个称号”。
在中山华附这所寄宿制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甚至比家长还多。吴宇亮常会跟家长们说,“你们把孩子送过来了,请一定放心,我会像父亲一样关心他们。”当学生感冒发烧,吴宇亮连夜带着他们去医院急诊;学生们在情绪上有波动,他也会第一时间为他们解开心结。
“‘奶爸’这个称号的由来,有两个源头,其一我是双胞胎女儿的父亲,其二是我做班主任”。吴宇亮对学生们细心、周全的照顾,也让他连续多年被学校家委会评为“家长最欢迎的老师”。2017年9月,他还被市教体局评为“中山市优秀班主任”。
其实,学生们更喜欢叫他“亮哥”,“这个称呼让我们的关系更加亲近、没有隔阂”。工作17年之久的吴宇亮,给自己的评价是“没大没小”,他喜欢跟学生玩成一片,一起开玩笑、聊一些时髦的话题,甚至会主动去了解女生们喜欢唱什么歌、研究男生们爱玩的游戏,和学生们相处时有着聊不完的共同话题,交流更能引起共鸣,加上没有半点老师的架子,“不少学生直接喊我哥,我名字中有个‘亮’字,就连学生家长也习惯叫我‘亮哥’”。
解读“微表情”掌握学生学习状态
在生活中吴宇亮对学生的照顾无微不至,在传授知识时却又格外严谨认真。他希望学生来到学校不仅能学习到知识,还能认识世界、感受生命。“高中学习生活是艰苦的,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
不少学生表示,高中生活很苦,有了“亮哥”却也不那么苦了。吴宇亮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都会将枯燥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我是教生物的,最好的兴趣就是动手做实验,带着学生去做青蛙、鱼、贝壳类的解剖实验,制作青蛙的骨骼标本,比起单纯听讲课、看书本要有趣得多,更能激发兴趣。有个学生立志当医生,我发现他在解剖实验中手法特别稳,在这种兴趣中也会培养他们对未来的想法、规划。”
“在讲到神经系统时,我会将相关知识点和电影《终结者》联想在一起,并围绕电影情节抛出几个话题,如人工智能能否战胜人类等,所有学生都很感兴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有时候也会拿学生做案例分析,如讲到人体某个结构的分析时,就会以某个同学为例,三岁时脑神经是怎样的,到现在又是怎样的,同学听得很开心;让他们把课本翻到哪一页,我也会用歌曲哼出来。他们上我的课应该很欢乐。”
此外吴宇亮会从学生的“微表情”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上课时学生的眼神是否空洞,是否跟着老师的节奏,是否挠挠额头、看看远方等,从这些表情变化都能判断学生的状态是否对劲”。
在中山华附任教十余年,吴宇亮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他所负责的高中生物科组被评为2014—2015学年广东省中学生物教学十优科组。担任主持人省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指导学生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银牌并被清华大学录取;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省、市一等奖。先后获得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百名优秀生物教师、中山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 下一篇:不着痕迹照顾高度弱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