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今年至2022年,中山将投入1100亿元推动交通体系建设

预计年底前20条“瓶颈路”提前通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吕婧 11-19 00:00

正在建设中的坦洲快线工程。 南都记者 吴进 摄

南都讯 重点交通项目43个,投资目标250亿,预计年底前实现20条“瓶颈路”提前通车……2020年是中山交通攻坚年,中山今年在交通建设中取得哪些成效?还面临什么难题?日前,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市政府组成人员召开座谈会,围绕“完善交通体系建设,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主题交流互动,共同研究交通体系建设和城市发展大计。

  现状

今年重点交通项目投资目标250亿元

今年中山开展交通大会战,南都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中山全力推进铁路、高速、干线、市政道路等43个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投资目标达250亿元,是去年完成投资额的近两倍。

在轨道交通方面,南沙港铁路(中山段)2016年动工建设,已完成投资约48亿元,正在推进客运化改造项目,预计2021年建成通车。深茂铁路(中山段)投资132.1亿元,计划年内全线动工,2025年竣工。城际铁路方面,中山正在与广州、珠海联合推动的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与深圳市联合谋划争取的深大城际(深圳地铁33号线)西延线。

在公路方面,中山现有高速公路共4条,呈“两纵两横”布局,未来将构建“四纵五横”高速公路和“二环十二快”干线公路网。截至2019年底,中山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67.3公里,密度为9.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于全省第6。此外,中山“二环十二快”快速路网正在加快建设,一环已基本完成快速化改造,二环大部分完成及部分在建,翠亨快线等3条快线通车,横栏和黄圃快线已大部分完工;其余坦洲等7条快线已开工建设,大涌和火炬快线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目前中山市在建的干线公路项目20个。

中山不断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2019至2020年,共完成28个“四好农村路”项目,改造建设37.3公里。此外,今年中山推动“瓶颈路”建设工程38项,预计年底前,可以实现20条“瓶颈路”提前完工通车,其它需要完成的动工项目和前期工作任务均能超预期完成。

  难题

与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要求仍存差距

虽然今年中山交通体系建设取得成效,但是也面临难题。在座谈会上,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关瑞麟指出,中山市交通体系建设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

首先是中山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相对缓慢,“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截至2020年10月,中山仅完成计划投资总额的52.8%。在高速公路方面,中山的现状是路网密度偏低,且与周边城市联系不足。轨道交通方面,中山现在仅有广珠城际一条,与大湾区东岸城市缺乏中长距离轨道交通直连,辐射纵深不足。港口水运方面,中山港天然航运条件受限,深水港口岸线短缺,难以实现港口和船舶大型化,喂给港的定位无法取得突破。

其次,市域内部基础网络不够完善。“环线+快线”干线公路网络尚不完善,对中山环湾向东发展及翠亨新区、岐江新城等重大战略布局支撑不足。一些重要的集疏运道路存在断头路或瓶颈路段,全面贯通性有待加强。公交专用路权未得到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制约公交发展,公交线网层次、运营质量有待提升。

第三,轨道交通尚难满足区域及市域客货运交通的需求。究其原因,中山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体制不够完善,相比广州、深圳设立市轨道办,佛山东莞专设政府组成部门轨道交通局,中山高位协调轨道交通领导机构尚未建立。另外中山连接大湾区的对外通道较为薄弱,枢纽建设相对滞后。

此外,在中山特别是主城区,停车系统规划建设不足,影响交通通行能力。仅以城区为例,汽车保有量为33万辆,但停车位只有20万个,缺口13万个,城区停车位又以路内停车为主,占用较多道路资源,阻碍道路通行,也制约城市进一步提升品质。

  规划

3年投1100亿元 争取2021年打通“瓶颈路”

座谈交流环节,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围绕交通建设瓶颈、交通发展规划、交通体系建设等方面提问,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现场做出回应。“我们的交通建设面临什么问题,该如何思考、怎么行动,代表们的建议有很高的含金量。”座谈会上,市长危伟汉说,谋划交通体系建设,对“十四五”的开篇布局和城市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围绕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构建交通体系,应对深中通道建设对城市人口规模带来的影响,为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支撑。

危伟汉说,要发挥区位优势做好东承西接文章,密切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要着眼马鞍岛和岐江新城等城市新中心谋划战略留白,为商业、教育、文化、体育等业态的完善发展创造交通建设空间。要聚焦产业发展科学规划交通网络,围绕产业特点配套物流园区和交通基础设施,逐步破解土地碎片化带来的困扰。要把交通建设带来的交通拥堵、噪音、粉尘等影响降到最低。

3年之内,中山交通建设怎么干?危伟汉强调,2020年至2022年,中山市将投入1100亿元推动交通体系建设,把补历史欠账和建新项目同步推进,争取2021年打通“瓶颈路”,为新项目建设提供优先保障。此外,危伟汉指出,要做好资金、管理、交通承载能力的压力测试,统筹好全市的交通建设;提高项目建设效率,补强技术力量,提高能力水平,确保投资不盲目、不失误;做好征地拆迁等工作,为交通体系建设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满足交通建设的需求。

建议

1、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高质量谋划未来五年到2035年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加快建设完善包括通用机场、高铁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运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等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网络,打造外连内畅、多方式一体化的粤港澳大湾区西翼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2、强化与湾区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紧紧围绕建设任务清单,全力推进深中通道、中开高速、西环高速、南中高速、东部外环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以及西二环、东二环、南朗快线等干线公路建设,加快打造“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和“二环十二快”的干线公路网,强化与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

3、提升城市要素的聚集力和辐射带动力

联合周边城市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加快引入国家干线铁路、城际轨道,致力打造大湾区西部铁路枢纽。推进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广中珠澳高铁、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等重点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谋划深圳地铁33号线、佛山地铁11号线延伸至中山,推进珠中江地铁规划建设,努力实现与周边邻近城市顺畅衔接。

4、加快打造综合枢纽站场,完善停车系统

以中山北站、中山站枢纽场站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周边重大枢纽衔接,并同步配套建设枢纽周边路网,发挥枢纽对城市发展带动作用。加快落实《中山市中心城区停车系统规划》建设,加强路内路外停车资源统筹,通过三旧改造等多种形式建设停车场,通过信息化共享方式加强有关停车资源的统筹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停车需求。

5、推动新基建与综合交通体系深度融合,建设一流智慧交通体系

以国家推进5G网络、大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基建”为契机,推动新基建与综合交通体系深度融合,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

统筹:南都记者 王卫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