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与贵州六盘水结对帮扶,持续投入协作资金累计超1.7亿元
“以前出去满鞋、满裤子都是灰,现在光着脚也没问题”

阿娄社区以彝族文化开发保护为框架打造文旅型村居。

花脚村沥青道路平整宽阔,石砖步道干净整洁。
走进贵州六盘水花脚村,灰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平整宽阔的沥青道路、干净整洁的石砖步道串联着各家各户,村内绿植葱郁,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花草清香。从“以前出去满鞋子满裤子都是灰”,到如今“光着脚出去也没问题”,花脚村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有了“翻天覆地”般的改善。
在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游客络绎不绝,村内的民宿、餐厅生意火爆。近年来,阿娄社区以彝族文化开发保护为框架打造文旅型村居,年游客接待量达60余万人次。随着客流量增多,社区大力发展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创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这一幅幅环境优美、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乡村美丽画卷,都离不开东西部协作。2021年,中山与六盘水“山水”结缘,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围绕六盘水所需,三年来,中山市持续投入协作资金累计超过1.7亿元,从基础设施、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等方面推进六盘水48个东西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升级。
◆花脚村
人居环境大变样 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以前出去满鞋子满裤子都是灰,但现在光着脚出去也没问题!”说起这两年花脚村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韦翰林首先提及的就是村里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翻天覆地”般的改善。2021年以来,依托中山市投入的2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花脚村开展巷道提升、增设亮化、污水整治、人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对村民休闲广场等公共空间进行改造,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积极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2022年,花脚村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除了资金投入以外,中山市派驻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工作组广泛发动中山市东区组团村、社会组织及爱心企业参与东西部协作,促成中山市神湾镇外沙村与花脚村结对协作,成为千里遥相呼应的“兄弟村”。结对以来,外沙村共投入帮扶资金6万元,定向用于花脚村饮水提升工程、公共照明路灯项目,进一步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后,村民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转变。韦翰林表示,村民们看到村子环境优美起来后,都很珍惜打造成果,主动提出要加强村庄管理并主动参与到管理工作中,自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定下村规民约和寨规“红十条”,让大家共同维护家乡环境,让村民从对村务“不知”“不理”到“去听”“去议”“去管”。
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 带动超300人务工增收
在产业发展上,花脚村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大面积种植猕猴桃、草莓、葡萄等多种农作物。早在多年前,花脚村就引进公司种植猕猴桃等农作物,致力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如今,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920亩,葡萄200亩,草莓45亩。村民不仅可以享受每年递增的土地出租收益,同时还可以到公司就业,实现在“家门口”上岗就业。
为拓宽农特产品销售渠道,驻六枝工作组发动贵州时光科技、忠勇电子商务、大山味里醉等电商企业现场收购线上销售的同时,发动东区组团政府部门、销售企业线下采购,共同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如今这三项产业稳步发展,每年还可以吸纳部分村民就业,可以解决带动109户307人务工增加收入。韦翰林还透露,接下来花脚村将依托周边的温泉资源开发民宿产业,推动文旅产业进一步发展,拓展村民在“家门口”的增收致富渠道。
除了创造更多就近就业机会,中山还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外出就业选择,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发动中山本土企业,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村民王兴付的小儿子便是在对口协作下,来到中山一家灯具厂务工,至今已有三年,收入稳定,并在村里建起了新房子。“非常感谢中山市的大力支持,现在村里干干净净的,生活也变好了,大家都感觉非常的幸福。”
◆海坪街道阿娄社区
旅游开发和彝族文化保护并行 东西部协作电力线路整改提升
坐在野玉海景区的单轨高架观光小火车上向下看去,茅草屋顶,红土外墙。极具民族特色的彝族建筑土掌房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硬化路连通大街小巷,盎然绿意点缀房前屋后,如诗如画。
这就是坐落于野玉海景区核心腹地的海坪千户彝寨。它是围绕彝族文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规划打造的村寨,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街道阿娄社区,居住着来自水城区6个乡镇的1600余户居民,少数民族占30%以上,其中,彝族占比28%左右。
按照“搬迁一个寨子、打造一个景区、发展一个园区、激活一个集镇、脱贫一批群众”的思路,水城区依托彝族文化,积极在海坪千户彝寨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搬迁群众创业就业,实现稳定增收。
据了解,2016年贵州省实施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海坪街道阿娄社区随之成立以来,以彝族文化开发保护为框架,阿娄社区致力打造文旅型村居,走出了一条旅游资源开发与彝族文化保护并行的发展路子,年游客接待量达60余万人次。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阿娄社区都会举办彝族火把节,往往会吸引超10万人前来参加。
为助力阿娄社区文旅产业的发展,2021年,中山市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00万元,用于阿娄社区供电线路整改提升、安装户表及配套变压器等项目,提高社区供电水平和安全性。剩余资金则用于社区路灯的安装,保障群众夜间出行的安全。电力供应和道路照明的完善,为社区发展文旅产业提供了支撑。
“刚搬迁过来的时候,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能有些欠考虑,尤其是在电力供应方面,电压不稳定,用电不安全。”海坪街道党工委书记冉淼说,以前在客流量较大时,偶尔会遇到电力负载过大导致断电的情况,严重影响着游客的体验。而经过电力线路的整改提升后,这一问题得到了解决,哪怕在旅游旺季客流高峰期也不会出现断电的情况。
大力发展民宿等配套产业 社区人均收入超2万元
阿娄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周训锋介绍道,随着客流量增多,社区大力发展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目前社区内共有民宿近40家,其中,有1家是村集体经营的,超过30家是由社区居民私人经营的。
周训锋称,村集体的这家民宿共有112个床位,配套有一个600多平米、能供200人同时就餐的餐厅,以及一个可容纳300人的会议室。“村集体的民宿,从4月24号到9月15号的收入是55万,其中纯收入有10多万。”据统计,发展民宿产业后,社区人均收入已超过2万元。
除此之外,文旅产业的发展还给社区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景区里的保安、保洁以及酒店客服都是这里的村民。”周训锋表示,在旅游旺季,景区用工人次可达800-1200人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非常可观的收入。而在旅游淡季,固定用工人次也有190多人次。
而除了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推动文旅产业发展,东西部协作还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助力。一是东西部协作中心开发公益性岗位供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二是发挥东西部协作援助资金的作用,由国家乡村振兴局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推出“富民贷”申请了金融帮扶项目,为“富民贷”客户进行贴息,降低农户融资成本,促进居民创业增收。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刘继贤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雷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