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出炉,珠中江阳集聚发展新型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支持珠中江共建珠西科学城 推进火炬开发区创新平台建设

中山城区航拍图。
珠江口西岸城市“抱团”更紧密了。
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将以区域协调、功能互补、辐射拓展为导向,以珠海为核心,以中山、江门、阳江为增长极,构建“一核三极、两圈四轴”的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努力将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
都市圈不仅是城市的“朋友圈”,更是交通圈、产业圈、创新圈、生活圈和高质量发展圈。作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将如何破解珠江口两岸“东强西弱”的现状?如何通过共同行动提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竞争力?
知多D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范围包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所辖行政区域,土地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常住人口1435.3万人。
承上启下
破解珠江口东西两岸发展不平衡难题
长期以来,珠江口两岸都呈现着“东岸强,西岸弱”的发展格局:缺乏核心龙头带动、产业协作和创新资源相对不足、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程度有待提升、自然人文资源的合作保护与开发利用不足、促进都市圈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都制约着珠江口西岸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珠西与周边都市圈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了,因此对提升都市圈整体竞争力有更大的冲动。”中山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认为。如何破题?培育都市圈提供了一条承上启下的重要思路。
《规划》明确,规划建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推进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协同发展,既是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需求,又是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有利条件是,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早已打下了区域合作发展的良好基础。交通在都市圈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珠中江三市已实现中心城区1小时通达。
此外,中山市提出“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其中“南联”方面,要求深化与澳门、珠海合作,加强生命健康、基础设施、文化旅游、青年创新创业等领域的联动发展,共建“珠中澳”优质生活圈。明确通过市级统筹,推动坦洲镇全方位对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不是横琴的横琴”。
“西接”方面,中山要求强化与江门及粤西城市在交通、能源、水利、物流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携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中山“窗口”+江门“基地”,为中江协同发展打开一条思路:在中山土地资源出现瓶颈的情况下,有序引导增资扩产及转型升级项目向江门及粤西地区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中山总部经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交通一体化
深化深珠高铁前期研究 谋划珠西高铁、珠阳高铁
如何向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迈进?《规划》从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指明了发展方向。
首先要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增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支撑能力。
客观而言,目前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内部便捷高效的一体化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各市交界地区快速路和城市道路存在“断头路”“瓶颈路”现象;对外联系通道仍有不少短板。
交通是一体化发展的骨骼。实际上,中山已经不止一次提出修建地铁的构想,2020年1月,中山市交通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8条线的300公里的地铁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但时至今日,这个项目没有实际动作,折射出申报、修建地铁之难。
这正是珠西城市的共性诉求。“现有连接东西两岸的轨道交通还远远不够”,梁士伦认为,要实现珠西同城化,几座城市有共同瓶颈。珠西各市人口密度等能级都不是很高,单独建地铁难度大。
为此,《规划》提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将加快推进都市圈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发展,优化城际干线公路网络,完善高铁站、港口、机场等枢纽布局,有力支撑1小时紧密合作圈、2小时协同发展圈建设。
高速铁路建设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深江铁路、广湛高铁、珠肇高铁等建设,推动广珠(澳)高铁、深江高铁南延线前期工作,深化深珠高铁前期研究,谋划珠西高铁、珠阳高铁等项目建设方案。
现代产业体系
建5个以上产值超千亿元特色产业集群
另一个重点方向,是要强化都市圈产业分工协作和产业链配套,建立协同创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聚焦产业发展格局,《规划》提出构建“两廊三带”产业发展轴。聚焦产业赛道,基于自身特色,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提出了培育高端服务类、高新技术类、先进装备制造类、现代农业类、海岛海洋旅游等多样化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建成5个以上产值超千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这也与珠海重点产业导向一致。
其中,新型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是重中之重。2022年,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约2228.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48%。以装备制造为例,今年以来,全球首台风渔一体化智能装备“明渔一号”成功收鱼,明阳智能子公司明阳氢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明阳氢燃”)自主研制推出的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正式下线……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装备制造动作频频,不断刷新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纪录,发展动力强劲。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赋能。共同提升科技产业创新水平,也成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的一大突破点。
《规划》提出,要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点”“两廊”布局,推进横琴区域重大创新节点建设,协同建设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对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实现珠江口东西两岸创新协同发展。支持珠海携手中山、江门共建珠西科学城。推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等国家、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
同时,共建产业创新载体和平台,共同推进珠海高新区、中山火炬开发区、江门国家高新区、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等创新平台建设。共同加强科技人才支撑,联合布局建设横琴粤港澳创新创业产业园、江门澳葡青年创业园、中山易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一批创业基地、留学生回国创业园等,加快引进集聚海外创新团队和紧缺拔尖人才。支持建设横琴国家级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与世界接轨的双向离岸柔性引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