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千万工程”实践中奋勇争先,走出中山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 中山3镇15村(社区)上榜

三乡桥头村。 吴进 摄
今年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中山大力推进强镇兴村“1388”行动,锚定“强、美、治”目标掀起火热实践。
在11月份出炉的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中山共有3个镇、15个村(社区)上榜。
典型镇村作为标杆示范,将更好带动全市镇村在不同赛道争先进位。当前,中山正日夜兼程、突围破局,奋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市镇村三级联动协同推进头号工程
实施“百千万工程”纵向贯穿市、镇、村三级,横向涵盖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对此,中山高位统筹谋划、周密部署,举全市之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市级统筹方面,中山强化力量,打造坚强有力的指挥体系,成立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任第一副总指挥的市指挥部,建立市领导牵头的“14+2”专班架构。同时,研究出台《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强化市级统筹的意见》,明确8个方面的市级统筹事项。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强镇兴村的行动方案》等6份纲领性文件,出台配套政策73项,以精准务实的政策体系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保障。
作为不设县级行政区的“直筒子市”,提振镇域经济是中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镇街亦是主战场。
在11月公布的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中,中山3个镇上榜,15个村(社区)入选。中山坚持规划先行,其中3个省级典型镇已编制建设规划,15个省级典型村已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正对接团队开展村庄整体规划设计。在此基础上,中山还进一步选树培育6个市级典型镇、16个市级典型村、50个镇街级典型村,通过建立典型梯度培育制度,为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夯实基础。
在村(社区)落实层面,中山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立省市典型村项目库,共入库项目390个,其中在建项目156个,计划新建项目234个。
锚定三大目标 绘就强镇兴村新画卷
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是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三大目标。中山步履坚实,不断朝既定方向迈进。
小榄镇永宁社区是“全国十大首富村”“中国百强村”,2022年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4.1亿元。近年来,永宁社区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集体企业向高、专、特、新等领域发展,村集体企业年销售额达30亿元。以“产业兴”支撑“生活美”,以“乡村美”带动“百姓富”,已经成为中山大地上的一幅生动画卷。在古镇镇古一村、阜沙镇阜沙村、三角镇结民村、南区街道北溪社区……各镇村找准主攻方向,立足自身实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尽办法为村集体增收。
南朗街道崖口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吸引了八方游客,每年有超过150万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在中山,不少镇村与崖口村类似,有着优美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五桂山街道桂南村,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民众街道接源村,拥有独特的岭南水乡风貌。围绕“城乡美”目标,中山以“实施‘强中心’工程+建设秀美新城镇+打造和美新乡村+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组合拳,不断提升城乡品质。
促进社会平安稳定,打造和谐之城,是“社会治”的要义所在。在小榄镇,原小榄镇、东升镇合并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小榄镇率先启动党建引领结对帮扶促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依托两家镇属集体企业和11个经济较强社区组成6个帮扶小组,结对帮扶胜龙、坦背、太平、同茂永丰片、白鲤和益隆6个经济薄弱村,致力打造全省“百千万工程”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样本。
文:吕婧 制版:易福红 邹虹香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