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中山农商行:

多元金融体系赋能“百千万工程”金融创新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综合 12-29 00:00

  创新“花木种植贷”,让近400户花农受惠;定制“脆肉鲩养殖贷”,一解养殖户资金周转燃眉之急……近年来,中山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工作要求,把“以乡村振兴为己任、以兴农富农为目标”作为服务地方发展使命,聚焦“三农”领域打造多元金融体系,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高水平建设、农户高标准生活,努力建设成服务乡村振兴的“样板行”。截至11月末, 该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7.15亿元,比年初增加15.80亿元,增速5.63%,比各项贷款(剔除票据)增速高0.66个百分点,涉农贷款余额34亿元,实现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

  找准“金融+产业”切入点

  创新信贷产品护航乡村产业发展  

  中山农商银行牢记服务“三农”定位,在深耕本土、服务地方特色产业上不断探索和发力,主动对接“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水缸子”等系列培育工程,助力做大做强“粤字号”农业品牌,本年度累计支持新型农业主体贷款超5亿元。

  围绕中山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新格局,集中力量引“金融活水”注入乡村产业,创新“花木种植贷”,为横栏三沙村整村预授信3亿元,惠及花农近400户;围绕水产养殖特点,破解养殖户融资困境,推出“脆肉鲩养殖贷”“生鱼养殖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7亿元,惠及养殖户300多户,小榄镇养殖户冯老板因受外部环境影响,脆肉鲩销量降低,恰逢又到了每年投塘期需要大量资金采购鱼苗及饲料,就在冯老板一筹莫展之际,该行迅速为其制定“脆肉鲩养殖贷”融资方案,在无抵押的情况下成功发放35万元贷款,解决了冯老板的资金周转难题。  

  深入“金融+集体”的关键点

  以“数字金融”打通村集体经济堵点  

  中山农商银行把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巩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断推进政、银、农服务体系建设,在加快农村现代化方面,全面贴合农村集体经济特点,大力推广“乡村振兴贷”产品,满足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乡镇公路修复、河涌整治等资金需求,累计落地62笔村集体经济组织授信,金额超18亿元。

  积极协助当地政府推进“三资一体化项目”建设,破解农村集体在资产资源处置、物业收租、财务规范化管理等场景中的难点、痛点,实现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同时,不断深入拓展“智慧+”在农村的应用场景,搭建智慧停车、智慧校园、智慧医疗等生活场景,现已成功为中山市482家村委、学校、医院等场景提供移动支付智慧服务,实现年缴费金额近4.3亿元,服务近38万人次,连续三年被评为“广东省移动支付示范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抓住“金融+农村”的落脚点

  以“户户通”工程补齐乡村金融短板  

  中山农商银行始终秉承“普惠金融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行动理念,在打破农村金融服务壁垒上不断尝试、突破,挂牌建设“金融服务站2.0”近250家,打造“营业网点+信用村+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站”四位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与地方政府、村居委在强党建、同富裕、育产业、惠民生上形成合力,以党委“面对面”、支部“点对点”共建为抓手,扎实推进“党建+户户通”工程,累计与23个镇街党委、近300个行政村居党组织联合共建,开展网格化走访超10万次,建档超200万户,为超过40万户居民提供“整村授信”超500亿元。

  联合中山市政数局向各行政村投放280台“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为中山市民提供200多项政务服务和20多项金融服务,将政务、金融服务搬到村民“家门口”,截至11月末,业务办理笔数53万笔,服务用户近17万人次。同时,选派287名金融特派员,指导村居民使用“政务一条龙”服务,实现普惠政务、金融服务向乡村全面覆盖。

  未来,中山农商银行将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工作重点,坚守“支农支小”初心使命,聚焦乡村现代化建设、发展不断深化金融服务,争做金融支持地方发展、服务全面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推广

  制版:易福红 刘艳兰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