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建行中山市分行:以科技之犁深耕“百千万工程”沃土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杨景博 王娟娟 黄炽林 06-27 00:30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腹地中山,一场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蓝图的变革正蓬勃展开。作为经济毛细血管的小微企业,既是这场变革的生力军,也常因“融资难、融资贵”陷入发展桎梏。建设银行中山市分行以国家政策为舵,以科技赋能为桨,将普惠金融活水精准引灌至实体经济末梢,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动能。

  政策为基,构建普惠金融生态圈

  金融监管总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建立的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为普惠金融铺设了政策高速路。建设银行中山市分行迅速响应,成立由一把手挂帅的工作专班,制定“三张清单”——任务清单明确目标、责任清单压实分工、时限清单倒逼效率,并将服务成效纳入考核体系,确保政策落地“不走样”。

  “张富清党员突击队”是这场攻坚战的先锋,他们深入工业园区、商圈楼宇、创业基地,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仅5个月便触达超4万户小微企业。这种“地毯式”对接不仅摸清了企业需求,更将“无还本续贷”等政策送到车间田头。截至5月末,分行累计为近3000户小微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金额近28亿元,真正实现“应续尽续、能续尽续”,为企业省去“过桥”成本,稳住发展生命线。

  科技为犁,破解小微融资“不可能三角”

  传统小微融资面临“效率、成本、风险”的“不可能三角”,而建行中山市分行以科技之力重构逻辑。中山某自动化制造企业的案例便是缩影——这家拥有发明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因备货陷入资金困境,却苦于缺乏抵押物。小榄支行行长走访后,迅速为其匹配“善新贷”产品,从资料收集到放款仅用3个工作日,600万元贷款如“及时雨”解了燃眉之急。企业主感慨:“线上化操作不仅快,更降低了运营成本,让企业‘如获新生’。”

  “善新贷”只是科技赋能的一个切口。今年以来,分行已为177户科技型企业授信8.17亿元,精准滴灌技术研发。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分行构建起“智能预警+动态台账”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既提升审批效率,又筑牢风险防线。这种“速度与温度并存”的服务,让金融活水既能“流得快”,又能“灌得准”。

  使命为帆,与小微梦想温暖同行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温暖承诺。建行中山市分行将服务小微视为“与千万梦想同行”的长期工程:

  广度上,覆盖制造业、农业、科创等多元领域,尤其聚焦“专精特新”企业;

  深度上,通过“一对一”定制方案,解决企业订单质押、供应链融资等个性化需求;

  温度上,客户经理化身“金融顾问”,既送资金也送政策,助力企业练好内功。

  在中山的村镇,普惠金融的触角已延伸至田间地头。针对乡村振兴项目,分行创新“裕农快贷”“农担贷”等产品,支持特色农业升级;在古镇灯饰、小榄五金等产业集群,供应链金融模式盘活了上下游小微企业的资金链。

  从政策机制到科技赋能,从风险管控到情怀使命,建行中山市分行正以普惠金融为笔,在“百千万工程”的画卷上描绘出小微企业的生机图景。正如中山分行的实践所示:普惠金融不是简单的信贷投放,而是通过制度创新、技术革新与服务走心,让每一滴金融活水都能润泽实体经济的土壤,滋养出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大树。

  未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建设银行中山市分行将继续以“国之重器”的担当,让普惠金融的阳光照进更多小微企业的梦想。  

  制版:杨景博 王娟娟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