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都记者测评中山6家农贸市场发现,多家市场电动车随意进出、垃圾清运不及时,有市场陷入“空置率高-客流少-价格高”循环

记者在“香山新街市”买玉米少2两 有档主称“市场外走鬼”抢走生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贤沛 侯玉晓 刘继贤 09-17 00:00

  濠头市场空置档口较多,有档主称合约到期再签租金要涨10%左右。

  沙岗墟市场里,市民骑着电动车买菜。

  农贸市场,一头连着大小商户的“饭碗”,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是城市最有烟火气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中山约有250余家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这些市场是否干净整洁?市民买菜是否放心?经营管理是否有序?近日,南都聚焦中山“菜篮子”,分多路前往中山6家农贸市场,以市民身份在不同时段进行走访测评。

  南都记者测评发现,曾因缺斤少两被曝光的沙溪镇云汉市场没有出现短秤问题,电子秤双面显示、公秤复称无差异,但存在电动车随意进出、垃圾清运不及时等问题。而被纳入“香山新街市”升级项目的部分市场,在智慧管理、环境卫生、配套设施等方面表现优良,却暴露出个别商户缺秤、产品标价不明等问题,部分市场因管理不善陷入“空置率高-客流少-价格高”的恶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市场外围流动摊贩因价格优势分流客源,但其经营行为已脱离监管范围,食品安全隐患值得关注。

  村级农贸市场

  中山有23个镇街,两百多个市场分布在各镇街中,其中不少就在村里,有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为周边居民生活提供便捷。在此次测评中南都记者走访了两家村级农贸市场,发现有电动车直接在市场内窜行、食品追溯二维码没有按要求张贴等问题。  

  云汉市场

  缺斤少两问题不复

  电动车直接骑进市场  

  今年3月,位于沙溪镇的云汉市场曾被网友曝光,称在档口买菜存在缺斤少两的情况,当时有4家商铺受到相应处罚。目前这家市场的消费环境如何?日前,南都记者来到云汉市场走访。

  记者在市场里购买了两根胡萝卜,摊主称重“1斤8两”,随后记者到公秤处复秤,显示为“0.9公斤”,没有少秤。

  从布局上看,市场内按照蔬菜区、肉类区等进行划分。水产区的摊位都有隔板,但是养鱼池的水还是会溅到地面产生积水。从环境上看,市场内并没有垃圾桶,不少摊主用泡沫箱装垃圾,或者直接将垃圾集中在一旁,有大量果蔬皮散落在地面,没有及时清运。而垃圾桶只设立在停车场内。

  从交通上看,南都记者发现市场外设置了电动车停车区域。但是几个出入门口都没有台阶也没有隔离设置,有不少电动车主直接骑车进入市场,市民在买菜的同时还要注意避让各种车辆,现场秩序比较混乱。

  在公示栏方面,云汉市场设立了公示区,其中粘贴的消防安全管理架构图并没有责任人的信息。另一个公示区为食用农产品快检信息公布栏,显示当日分别对小白菜、白豆角、四季豆、宁夏菜心和鲫鱼进行了检验,结果均判定为合格,不过由于检测报告倒贴,导致消费者难以看清。

  张溪市场

  摩电车路边随意停放

  档口未张贴追溯二维码  

  张溪市场位于中山市石岐区张溪村内,市场门前划有摩电车辆停放区域,但该区域已被停满。大量市民为图方便,直接将摩托车、电瓶车停放在路边,尤其是市场门前的张溪路,被乱停放的摩电车辆占用了一个车道,导致小车难以通行。

  张溪市场内大部分区域地面湿滑,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水产区域尤为严重。南都记者走访时看到,一水产档口将水直接倒在地面上,地面虽有排水口,但这个动作也加深了市场地面的湿滑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张溪市场内部仅有少数档口公示了产品价格,而市场周边的商户则有超九成都公示了产品价格。南都记者走访时询问了一些菜品价格发现,不同档口的同种菜品价格存在一定差异。猪前腿肉:2个未公示价格的档口给出的价格分别是14元/斤、20元/斤,一公示价格的档口给出的价格是15元/斤。菜心:市场内一未公示价格的档口价格为5元/斤,公示价格的档口为4元/斤、3.5元/斤。

  市场内设有公平秤,公示栏张贴有“张溪市场食用农产品检测结果公布”。宣传栏处,张贴有“追溯肉菜来源 守护舌尖安全”的海报,海报说明通过扫码商户追溯二维码,可以查询肉类追溯信息、检疫信息等。不过,南都记者走访过程中并未发现有商户张贴追溯二维码。此外,市场内仅有个别商户张贴了营业执照。

  “香山新街市”

  近年来,中山通过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美观整洁、惠商便民的品牌化新型农贸市场“香山新街市”,来规范产品市场竞争秩序,推动居民消费升级。“香山新街市”是中山农贸市场的“三好学生”,表现如何?本次测评中,南都记者也走访了4家“香山新街市”,发现在蔬菜检测、配套设施、环境卫生等方便表现都比较优良。但仍有市场在制度管理上存在漏洞,比如安山市场有一家商铺缺斤少两。此外,运营能力不足也是一大问题。由于市场内管理不善,或者摊位费较高,导致市场内空置率增高,形成市场内价格高、客流少的恶性循环;与此相对应的是,不少商铺搬到市场外经营。  

  翠景市场

  “一摊一码”可查商户信息

  肉类档口价格标识不明晰  

  日前,南都记者来到西区街道的翠景市场。市场设有停车场,约有50个停车位,免费停放1小时,超过1小时收费5元,超过2小时,每小时加收2元。市场周边停车位比较紧缺,会出现店铺卸货占用停车位情况。同时,记者走访看到,有市民在巷道之中停车。

  翠景市场属于西区几大老市场之一,其经营历史超20年,覆盖西区长洲社区翠景花园等小区居民买菜。由于时代的发展,翠景市场的升级也就成了必然趋势,2016年,翠景市场经过装修改造,变身菜丁·翠景市场,对周边占道经营的小摊贩进行统一管理,以全新面貌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后被纳入中山市“香山新街市”民生项目工程。

  记者走访发现,翠景市场整体是绿色外观,配有“香山新街市”标识,市场内部整体宽敞,蔬菜、水产、鲜肉等区域划分清晰,摊位设有“一摊一码”,可查询商户相关信息。市场设有农产品检测结果及不及格产品处理公示栏,办公室设有投诉处,可查询食品安全抽检,不满意处可投诉。市场还能提供钟表维修、裁衣、开锁、补鞋等传统手工艺便民服务。在翠景市场二楼新开业了一个百货超市,居民可室内购物,环境更舒适,有空调,多了一个购物场景。

  不过,市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水产区地上水渍在所难免,垃圾桶设置不够清晰,垃圾清理不够及时。在价格公示方面,鸡蛋蔬菜等档口给出明显价格标识,肉类档口价格标识不明晰,需询问商家。熟食档口方面,有的商家工作人员没有佩戴口罩和手套。据周边居民介绍,该市场的价格相对贵一些,希望能提供更多种类选择。  

  沙岗墟市场

  停车位充足车辆停放有序

  过道堆积菜叶网套等垃圾  

  位于中山市区的沙岗墟市场有近百年历史。沙岗墟设有多个停车场,停车位充足,车辆停放有序。停车场可免费停车30分钟,24小时30元封顶。记者走访时,沙岗墟内人流密集,来往沙岗墟市场的人络绎不绝,而停车场内仍有大量空余车位。

  值得一提的是,南都记者走访当天正值墟日,室外的墟市摊档与室内的市场之间无缝相连,不少市民直接骑电动车进入市场,在市场内“横冲直撞”,穿梭于各个摊档间购菜,这对其余市民购菜造成了一定影响。市场内过道虽宽,但在人流量大的情况下,电动车挤占过道空间,会让市场稍显拥挤;另一方面,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有市民说:“买菜时还要注意避让这些电动车,万一撞到、剐蹭到都挺危险的。”

  沙岗墟市场被评定为“香山新街市”,市场内各摊档设有“一摊一码”,扫码可查询商户信息及肉类菜品溯源信息等。不过,市场的卫生状况还有提升空间。南都记者注意到,不少摊主直接将剥下的菜叶丢在摊位角落,过道上堆积着不少菜叶、水果网套等垃圾,污水顺着地面缝隙流淌,多处地面明显脏污。南都记者走访期间,未见有清洁人员清理垃圾。市场外围摆摊区域卫生问题更为突出,摊贩在地面摆摊经营,周围四处可见垃圾堆积。  

  安山市场

  约半数摊位空置

  有摊主短斤少两 

  在石岐街道的安山市场里比较冷清,约有一半的摊位空置,没有租出去。整个市场只有3个蔬菜档,5个肉档,1个鱼档,1个海鲜档,还有几家干货和熟食档。前来消费的市民不多,市场内的卫生维持得相对整洁。市场内也张贴了当天的食用农产品检测结果。

  “近两年生意特别难做,对面那个档主今年也撤摊,去做环卫了”,市场里卖蔬菜的李阿姨(化名)称,自己做蔬菜生意已经近20年,这两年“赚两餐饭都难”。李阿姨回忆,过去老安山市场还是比较旺,自己两口子搭档,养起了一大家子人。她又指了指市场入口,“门口卖鸡蛋的也想走了”。

  老安山市场已经获评“香山新街市”。在李阿姨看来,“市场内肉菜的质量是比外面有保障,但是顾客不来,生意难做,这才是对摊主更致命的”。李阿姨算了笔账,一个月摊位费加水电费要两千七八百,日常卖菜一天“两三百已经算很好的了”。为什么客人越来越少?李阿姨认为,“市场外的走鬼”“小区楼下的超市、生鲜店”都分流了她的老主顾。

  接近下午下班时间,在安山市场外,路边的流动摊贩多了起来,对市场内形成对比,路边的摊贩前不时有市民蹲下身询问价格、挑选蔬菜。南都记者在安山市场买了两根玉米,摊主称有“一斤六两”,到公称复称时,显示为0.7公斤(一斤四两),少了二两。随后南都记者在路边的流动摊贩处买了一斤六两木耳菜,“保证给足你秤”。南都记者到市场内公秤复称,显示有0.85公斤(一斤七两)。  

  濠头市场

  菜价贵过周边市场

  有档主称续签租金涨10%  

  日前,南都记者来到火炬开发区的濠头市场。濠头市场内海鲜档区域地面较为湿滑,过道上有少量菜叶、纸巾、塑料袋等垃圾,南都记者走访期间未见有清洁人员进行清理。

  市场内设有食用农产品快检室,室内未见有工作人员,免费送检窗口处贴有提示语:“送检时间为早上9:00-12:00”。在市场公示栏处,贴有“濠头市场食用农产品检测结果公布”,时间为2025年8月6日,检测样品有生菜、油麦菜等多种蔬菜以及大头鱼、泥鳅和初生蛋,检测结果均为合格。

  南都记者询问当季的藕尖价格,市场老板要价17元/斤。同样在火炬开发区的江尾头市场,藕尖价格约为12-13元/斤。“市场里成本太高了”,一位卖蔬菜的档主向南都记者表示,档口一租3年,她在入场时交了约3万元入场费,此后每个月还要交约4000元管理费,“好多人都搬到外面去做了”,她指着与市场一条小路之隔的门面。

  一位上个月刚搬出来的果蔬档主表示,“原来在市场里3年的合约到期了,再签要涨10%左右,所以我们就搬出来做了”。这位档主表示,“现在租的门面比市场里一个摊位还要大,每个月租金只要1000多块”。南都记者观察发现,在市场外围租门面经商的档主,有卖鸡蛋、果蔬、肉类各类农产品的,种类丰富,不过这些农产品都没有经过抽检,鲜肉档基本没有溯源二维码。

  策划:唐建丰

  统筹:南都记者 吕婧

  采写:南都记者 刘贤沛 侯玉晓 刘继贤 黄敬奎 吕婧 实习生 孙佳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