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门两会之建议

1
教 育
全市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是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
据江门市政协委员、江门市教育局主任督学李立新介绍,江门市各市(区)推动消除大班额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已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及66人以上超大班额。但是,由于蓬江区地处中心城区,劳动人口相对集中,外来务工人员人数占比较大,消除大班额工作进展较慢,主要表现在:
一是超省标准化学校标准班额比例不降反增。蓬江区虽然已完成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但消除56人以上班额的班级没有按省规定的标准班额要求配置,大部分只能减少到50-55人,从而造成超省标准化学校标准班额比例比2018年更高,占比高达44%,比其他市(区)都高。
其次是超省标准化学校标准班额问题矛盾主要在小学阶段。蓬江区小学超省标准化学校标准班额的比例为58%,初中仅约6%,消除小学大班额任务十分艰巨。
另外就是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工作力度不够,蓬江区2019年小学一年级共237个班,其中班额超过45人的有183个,占比高达77%。
为推动蓬江区加快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按时完成2020年目标任务,李立新提出四点建议:
明确时间节点。要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逐校落实消除大班额工作任务。同时,要建立目标完成情况全程跟踪制度和工作倒逼机制,压实工作责任。
切实增加学位供给。增加学位供给是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根本途径。2019年5月份,蓬江区公布了十余所学校的规划建设,建议蓬江区尽快推动规划项目落地,切实增加中小学校学位供给,满足适龄学生的入学需求。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蓬江区要加强中小学招生入学管理,强化招生计划管理,对区域内存在大班额学校进行预警提示,确保中小学校起始年级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班额招生,坚决防止产生新的大班额;对现存的大班额,要通过限制招生、合理分流等方式,逐步化解、消除。
配置均衡教育资源。新建学校全部按标准化学校标准建设;改扩建学校完工后,加强教育设施装备配备,配足配齐图书资料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等。加强城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学校发展水平,优先建设乡村教师队伍,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2
托 幼
建议完善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婴幼儿新生人数逐渐增加,婴幼儿照护已经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托育服务成了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门市政协委员、江门市卫生健康局政法科科长程适通过调查发现,随着一大波“二孩”的涌来,社会对托育的需求也会迎来一个小高峰,但是江门市0-3岁婴幼儿照顾目前大部分局限在家庭保育,没有形成规模的社会托育机构。
对此,程适提出推动江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体系的建议。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市场,在江门市早教机构、普惠性幼儿园选择优质单位作为托幼试点,开展托幼服务。在江门市开展托幼的服务机构进行初步审核,选拔出一批符合标准的托幼服务机构进行推广。
其次是推动成立社区普惠性托幼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普惠性托幼中心由地方政府出资,向社会公开招标,由有资质的机构承办。社区普惠性托幼中心还可以为弱势家庭跟政府申请托幼费用补助,减轻家长生养育儿的后顾之忧。这样既是鼓励生育政策的重要辅助手段,也是为不方便亲自照看孩童的家庭提供了多项选择。
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立内部托幼机制。
建议完善托育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提升专业化水平。江门市拥有两所专业学前教育院校,是集中了相当一部分社会最优秀的专业人员,掌握了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有院校牵头、联合社区、政府配资举办各种育婴培训和考核,把院校的智力优势、社区的群众优势和政府的资金优势结合起来,免费向有需求的待业人员、家庭提供科学育婴的宣传、培训和考核,形成科学育婴的社会氛围和社会需求,逐步完善托幼就业培训体系。
3
历史街区
建议长堤风貌街夜间禁行车辆
长堤风貌街全长0.8千米,是江门市老商业区和历史街区。这里的建筑大部分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建筑风格中西结合,数百间骑楼各具特色,是江门市的商业老区,鼎盛时期,高度繁荣,曾有“小广州”之称,也是广东省内乃至国内保存较完整且侨乡特色明显的历史文化街区。
江门市政协委员赵焕明、张超和赵超通过调查发现,风貌街路面破损严重,汽车来来往往,街道极不整洁。建议对长不足一公里的长堤风貌街实行夜间限行,除公交车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过。白天是否实行分时段限行管理(如上下班前后一段时间可以暂时通行),也可以经进一步考量再确定。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景观修缮及管理、夜晚餐饮管理等,实行环境增色、人气也增加的一个初始整治的短期目标。加大对市民宣传、解释、引导工作,形成谅解与共识。
4
家风文化
建议弘扬启超家风文化
“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新会一代先驱梁启超先生9个子女7个留学海外,皆学有所成,无一例外都回到祖国,形成了家国一体的“启超家风文化”,是当代良好家风的典范。
民建江门市委员会建议,借助江门市“少年中国说”品牌活动,将“启超家风”教育作为“少年中国说”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打造江门市养德育人的先进教育基地,将之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甚至全国各地。
民建江门市委员会提出了四点建议:1、整合挖掘“启超家风”核心内涵,提炼养德育人的家教文化品牌,建议教育部门牵头,成立专题研究工作小组,收集研究整理梁启超先生的家教文化,形成“启超家风”教育文化品牌;2、在全市幼儿园、小学、中学推广“启超家风”教育活动,包括编写“启超家风”教育教材,制定“启超家风文化”教育实施方案等;3、打造中国家风文化传承基地协同联盟,与国内家风文化推广工作先进地区结成联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推广中华优秀家风文化;4、将“启超家风文化”推广至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和全国。
5
城市更新
建议“为城市更新立法”
日前,江门市政协委员贾翠霞向江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将城市更新办法列入地方立法规划。她表示,江门目前还没有设立专门的城市更新局,政策文件也散见于部门和镇区,缺乏体系化的规范性文件建设。
贾翠霞表示,三旧改造、城市更新作为公共管理行为,实践涉及政府、土地和房屋权利人、开发和融资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和村(居)民等多方面主体,牵涉系列新型且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政策性规范文件存在阶层次低、效力弱、不稳定、权责不清等缺陷,未能给城市更新实践提供足够的法律指引与保障。
贾翠霞认为,在拆迁中,侨房问题比较严重,需要相关部门审慎对待。她建议,在不违反上位法前提下,应注重体现江门特色,例如将城市更新建设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江门市人文、涉企法律制定与行业商协会协商机制构建等方面相结合,争取尽早制定一部高质量的城市更新法规,更好服务于江门市经济社会建设。
6
垃圾分类
建议出台 餐厨垃圾 处理办法
江门市政协委员、市国资委副主任张义栋建议,需尽快完善餐厨垃圾处理运营模式,出台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
去年以来,江门市全力推进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建设工作,成为广东省拥有餐厨垃圾处理设施的第五个地级市,目前正在计划在开平筹建西部餐厨垃圾处理厂。
张义栋表示,建成市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等硬件建设正逐步完成,目前需尽快完善餐厨垃圾的管理办法和机制。张义栋建议,江门市有关部门应该加快完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的运营模式,制定餐厨垃圾处理价格收费机制;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要尽快出台,规范餐厨垃圾的处理;还应设立专门的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避免不良商贩非法收集餐厨垃圾。
统筹:南都记者 严亮
采写:南都记者 严亮
曾育军 罗忠明
2019年5月份,蓬江区公布了十余所学校的规划建设,建议蓬江区尽快推动规划项目落地,切实增加中小学校学位供给,满足适龄学生的入学需求。
——江门市政协委员、江门市教育局主任督学李立新
建议对长不足一公里的长堤风貌街实行夜间限行,除公交车外,禁止一切车辆通过。
——江门市政协委员赵焕明、张超、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