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愿与湖北人民共抗风雨共候彩虹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曾育军 严亮 罗忠明 罗韵姿 陈辉 张志韬 03-03 01:17

陈世友,46岁 江门市人民医院副主任疾病控制医师

刘凌云,45岁 江门市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彭景钦,40岁 五邑中医院肺病科副主任中医师

赖阳军,23岁 五邑中医院肺病科护士

劳源源,32岁 开平市中心医院护师

梁玉明,37岁 开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马清蓝,36岁 江门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

谭秀清,28岁 开平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护师

温嘉强,37岁 开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徐杏玲,32岁 江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赵艳婷,37岁 江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甄坚亮,30岁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李福全,26岁 江门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李东敏,27岁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戚海凤,31岁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外科护师

罗永乐,32岁 鹤山市中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区向仪,41岁 鹤山市中医院主管护师

罗源,28岁 鹤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护师

刘凌云:定将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尽吾之所能

作为呼吸内科的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参与过2003年抗非典疫情的高年资医师,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特此向医院党委请战,愿随时听从医院党委调遣,义无反顾,奔赴一线。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出应有的贡献。定将竭尽全力,不辱使命,尽吾之所能。在当下凶险的疫情面前,湖北人民需要我们的支援。我们将与湖北人民站在一起,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陈世友:要为战友打造一张强大的盾牌

作为战友的守护神(院感督导员),我要为他们打造一张强大的盾牌(防护服)。面对对手强大的攻势(疫情),队友穿着经过我把关检查的、完好的防护装备,不露出死穴,避免被敌人的子弹(新冠病毒)打伤,这个就要求我们的战友做到不能放松思想,不能有一丝麻痹。要按照平常培训演练的流程去做,这种敌人(新冠肺炎)就是怕我们有团结精神,怕我们有条不紊地去做,怕我们一丝不苟,怕我们认认真真。

彭景钦:我是党员我先上,您一句需要我无时不在

昨晚是我的夜班,第一次巡房后,隔离病房里相对安静。晚上十一时左右,一位新确诊的新冠肺炎男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短、焦虑不安的症状,经我问诊、舌脉诊以及心肺查体后,原来患者是情绪不稳焦虑发作。我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要尽快缓解病人的病情和舒缓病人情绪非常重要,我先耐心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运用中医的穴位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第一种疗法是按摩“膻中穴”,第二种疗法是弹拨“极泉穴”和“腋神经”。当完成这两种穴位疗法后,患者胸闷、气短的不适症状已减轻、脸上终于浮现了笑容,使我稍为安心。

赖阳军:作为医护人员,战疫是使命是担当是守护

今天,来到新区上班的第一天,交接班后去巡查病房。我看见一位老爷爷,刚想进入病房询问他的情况。他一见我,马上激动地摇头摆手说:“你不要进来,有事就在窗户边上跟我说,我怕把病毒传染给你。”那一刻真的被感动到了。我笑着对他说:“爷爷,不用担心!我已经做好防护了,专门过来照顾你的,您有什么需要帮助或者不舒服就随时告诉我”。跟老爷爷沟通了好久他才放下戒心让我进去,口中还一直念叨着让我注意防护,也很感谢我们的医疗队来帮助他们。离开病房时,老爷爷久久地举起大拇指为我点赞加油!

劳源源:愿与湖北人民共抗风雨,共候彩虹

在荆州市公安县中医院的最后一个夜班,新收治了一位曾参与建设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工人,22日核酸检测阳性并出现头晕、头痛及血压升高等症状。出于好奇,我问他当初是出于什么原因决定到武汉这么高风险的疫区去工作。他笑了笑说道:我没什么本事,就会干这个,刚好那边需要人手赶工程进度,就过去了。这里是我家乡,我希望它尽快好起来。是的,此时此刻,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许多人在默默奉献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人在和我们一起努力着,上班的劳累、艰辛仿佛也不算什么了。

梁玉明:治病救人是使命,哪里需要我们就往哪里去

在给以前中医院三楼一床那个老婆婆做宣教时,她一下子捂着眼哭起来,我问她为什么哭,老婆婆说:“我搬到这里来,怕孙子和儿子不知道,也担心他们,我们全家都在不同的地方隔离了。”我说:“不用担心,你的家人已经知道了,放心吧!不要哭,有我们在。”后来老婆婆双手握住我手说:“你们不要走,我舍不得你们,你们对我这么好。”阿婆握住我的手一直说感谢,终于看到她笑了,我却控制不住眼泪了。

马清蓝:一身白衣,筑起坚固堤坝守护生命

七十岁的刘大爷和王婆婆是一对老夫妻。今天,像往常一样,刚为他们做完治疗,刘大爷从柜子里取出两个苹果,递到我面前:“小马,谢谢你!!感谢你们从广东那么远的地方来救治我们!其实,我心里不愿意你来接触我,我怕我的病会传染给你!虽然你们是来上战场的,但我不希望你们成为战士,我希望你们健健康康地来,也健健康康地回家,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瞬间,我的鼻子一酸,眼睛湿润了,泪水滑落下来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特殊的病区,我能做的是尽一个护理人员最大的努力,减轻病人的痛苦,在治疗的基础上,更多的是要去陪伴,去倾听,去安慰。

谭秀清:愿我点点星火可温暖患者心

25日查房时,25床的黄阿姨一见到我就和我说“今天胃口好了,可以吃下一碗饭了,你们真棒。”“是啊,所以你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及时告诉我们,不要忍着哦,把我们当成你的家人”“我今天还是有点头痛头晕”“今早医生查房时告诉医生了吗”“没有,我只想告诉你,我相信你”。获得患者的信任是对我莫大的鼓舞,其实每位患者都有来自对于疾病的恐惧,愿我们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要治疗他们心灵的创伤。也请每位患者相信我们,不要灰心,你强一点,病毒就弱一点,我们必定竭尽所能,力战病毒!

温嘉强:

患者的康复对我们是最好的回报

我难忘的是一次治疗、抢救,是一位65岁有糖尿病基础的老人。他的心肺功能较差,经过医生们的讨论,结合患者的病情,于2月21日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插上尿管等,经过我们广东医疗队(江门与梅州队)和当地医生的努力,老人家的呼吸情况稍好转一点。为了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要将患者转至条件更成熟的荆州市中心医院ICU进一步治疗。就在2月24日下午转院前的中午出现了快速的心律失常,原来老人刚刚停了无创呼吸机吃饭,我立刻继续上回无创呼吸机,并行心电图检查,考虑快速型房颤,向医疗队队长刘凌云主任汇报情况后,予西地兰强心,经过积极处理后,老人家心率逐渐减缓下来到98次/分,胸闷症状缓解。

徐杏玲:

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一定能打赢这场病毒阻击战

今天是到达公安第8天,接班后,早餐时间到了,11床的奶奶要先打胰岛素才能进餐,我把早餐端到病房:“奶奶,早上好,我给您送早餐来了,放这里,您别着急,我现在准备去给您打胰岛素,要打完才能吃,明白吗?”奶奶笑着点点头:“我明白了,谢谢你啊,广东护士真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有时候,简单的一声加油,一句祝您早日康复,就能让患者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在公安支援的这些日子,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患者感谢的语句常常萦绕在耳边,让我幸福感满满。

赵艳婷:不管有多难,众志成城,疫情定会过去

疫情形势严峻,没有人能不在意生死,在帮助患者治疗身体疾病的同时,同样要关注应激心理创伤,给予精神抚慰。胡阿姨是位中年女性,常常在病房里发呆,每次我走进病房,都要呼唤她,她才能回过神来。她说她喜欢我陪她聊天。除了专业治疗和护理,专注同情的目光、轻拍肩膀等动作都会让对方感到鼓励和宽慰。每当发现她症状减轻一点,我都会提醒她,让她知道自己的进步。她常常拉着我说:感谢有你,感谢你们。

甄坚亮:白衣战士不怕“空城计”

2月19日,今天是我第4次进入病区值班,这几天总体来说不是很忙,我不怕忙、也不抗拒忙,来到这里两点一线的生活,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在我照看的患者中,有一个病人平时是比较健谈的,但患病后情绪很低落,一直抱怨自己平时运动量不够免疫力下降,才感染了疾病。为了缓解他的状况,我告诉他可以在病房做适量运动,同时安慰他不要太担心,积极治疗,一定会好起来的。其实在这种状况下,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很不容易,我会用心地对待每一个病人,也希望他们能尽早痊愈出院,回到正常的生活。

李福全:汇聚力量,用平凡点滴创造生命奇迹

有一位老爷爷,从入科的那天就一直郁郁寡欢,懊恼不已,他们家是他最先确诊的。他和其他人一起玩过牌,家里人劝阻,他没听,很快,老伴、儿子、儿媳和孙子也相继确诊了,隔离在不同的地点。老爷爷不停向我们打探外面疫情的情况,遇到我们,每一次提起这件事都懊恼地一遍遍拍着头说,“我自己没关系,我就是担心我的孙子啊”。他一遍遍地说,我们一遍遍地劝,  老爷爷的郁郁寡欢比刚来的时候缓解了许多。

其实支援湖北这件事,换作任何一个有情怀的人,难道不是正常不过的选择吗?我们刚好处在这样一个职业和角色里,有幸来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多年以后,我们还能拿出支援的证件给儿女说,粑粑麻麻也算做过一件贡献社会的事呢。

李东敏:看到他们慢慢康复,最开心、最难忘

2月17日是我在荆州石首开启工作模式的第一天。戴N95口罩、外科口罩,穿鞋套、穿防护服、再套两层鞋套、穿隔离衣、戴护目镜、戴面屏……穿戴整齐后,队友在隔离衣写上“加油东敏”。

工作的第一天,我负责两位清醒的病人,虽然有时听不懂病人说的方言,但工作还算顺利。然而到了中午,出现了缺氧的现象,立刻调整呼吸,工作到下班。当晚,我戴着N95口罩用被子盖过头睡觉,通过这种方式让身体最终克服了三级防护下的缺氧情况。

这段时间以来,不时会有患者来说感谢的话。前线工作能得到清醒患者的配合以及理解;危重症患者的转危为安,看到他们慢慢康复,就是医护人员最开心、最难忘的。

戚海凤:家里人不能陪你,有我们在这陪着你

2月19日,石首首例拔管成功的患者转危为安。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激动,感觉振奋人心。在石首上班的这些日子里,我与同事悉心护理每位患者,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陪他们聊天,鼓励他们。

有一位患者阿姨,她和儿子分别在医院的2楼和4楼,阿姨想让我帮忙拿洗发水给她儿子,言语间透露出对儿子的各种担心。我安慰道,那边的护士会尽力照顾你儿子,“家里人不能陪你,有我们在这陪着你。”

罗永乐:患者信任是对医生的赞许

有天夜班,病人都开始睡觉,我刚准备写病历。这时又有一患者跑进来说“罗医生你终于忙完啦,今天一定要把你的电话号码和工作医院名字给我,我侄儿在深圳工作,等疫情结束后我去深圳玩时再去找你看病,我明天就出院了”。能被患者信任,这也许就是对医生最大的赞许吧。

区向仪:毫不犹豫请缨上“前线”

我的父亲是个退伍军人,耳濡目染,我从懂事起,内心就一直涌动着浓浓的爱国之情。当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举国支援共同抗疫,情怀促使我毫不犹豫请缨了。

罗源:希望带给患者治愈的心

在一次巡视过程中,我遇见两位可爱的小姐姐在愉悦地讨论着她们喜欢的动漫片,有同样爱好的我加入了她们聊天中。热干面、鱼糊粉、热干粉、重油烧麦、糊炸炸……医护与患者保持着良好的心态,积极与病痛做斗争。我希望能给大家一颗治愈的心,希望都能早日康复平安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