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曾是“十佳退伍战士”今成乡村致富带头人

台山人伍英就从特警团班长到企业家,退伍20余年闯出人生新天地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曾育军 09-25 00:00

2018年汶村金蚝节,伍英就参与拍卖善款,捐助汶村妇联帮助困难儿童。

伍英就在部队服役期间获得的荣誉。

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伍英就(右)捐赠口罩、测温枪给家乡村委会。

  人物档案

伍英就,46岁,台山市汶村镇人,曾是南京军区特警团班长,荣立三等功两次,被评为“十佳退伍战士”,获评台山市复退伍军人勤劳致富先进代表,担任戒毒所管教成功帮助多名吸毒人员戒毒走向新生,担任村干部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带头向家乡捐赠1500个口罩,并积极联系发动海外华侨向家乡捐赠口罩3万余个、测温枪200余支。

  人物故事

他入伍,当过特警团班长,荣立2次三等功;做警察,成功帮助吸毒人员戒毒走向新生;当村干部,扎扎实实做实事,带领村民谋幸福;当企业家,闯出人生新天地。这是46岁的台山人伍英就不平凡的人生之路。

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演绎不同角色,开创同样精彩,伍英就究竟何许人也?近日,南都记者奔赴台山,零距离接触到这位退伍20余年,仍保持军人本色的“老兵”,听他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参军入伍

资助8名学生读完高中

2000年8月某天,《南方日报》编辑部收到了一封甘肃省的群众来信:“编辑同志,我是甘肃省靖远县双龙乡义和小学教师宋秉荣,想借贵报一角,向台山市戒毒所公安战士伍英就表示衷心的感谢。1994年,我校三年级学生乔占芳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此时,伍英就伸出援助之手,委托县团委给她送来100元学费,使她重返校园。此后,他每学期寄50元学费给乔占芳,还给她家寄来一大包衣服,使全家人穿戴一新。1997年,伍英就又资助我校张艳红、乔朝霞两名贫困生,每学期给她俩各寄50元学费,给学校寄来600多元,援助8名失学儿童。他还给学校寄来90本儿童读物,办起了图书室。”2000年9月4日,《南方日报》刊登了这封群众来信,伍英就热心助学的事迹传遍了台山市。

为什么资助远在甘肃的八名学生?伍英就说,1994年他通过希望工程了解到了甘肃靖远双龙乡义和小学乔占芳同学的情况。在同义和小学宋秉荣校长通信过程中,伍英就又了解到学校还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从1994年开始,伍英就资助了义和小学困难儿童读书,他还带头发起“献爱心”活动,为义和小学捐建了一座图书馆。

在部队服役期间,伍英就连续三年获得“优秀特警战士”和“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入伍第二年就当上了南京军区特警团的班长,荣立三等功两次。

伍英就退伍后坚持慈善助学,多年来,他共资助了义和小学8名贫困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学费,并给他们购买衣服和生活用品,共计有10多万元。

  做戒毒所管教

帮助多人成功戒毒走向新生

伍英就退伍后,被分配到台山市公安局工作。在公安战线工作6年,他先后担任治安队员、台山市看守所管教,帮扶过多名吸毒人员戒毒获得新生,其中,最令他难忘的是陈某的故事。

1997年,吸毒人员陈某被送戒毒中心强制戒毒。分管陈某的是伍英就。一开始,陈某并不信任伍英就,对于他的教育采取冷淡应付的态度。吃了闭门羹,伍英就并不气馁,他换个方法,尝试着和陈某交朋友,在生活上对他嘘寒问暖,带他看医生,陪他散步谈心。渐渐地,陈某对伍英就有了信赖感,也重新燃起了热爱生活的信心。

1998年,陈某戒毒成功后,回乡承包山岗地办起种养场,种地瓜、木薯和各种优质水果,又养殖生猪、山鸡,致富后娶妻生子,彻底改变了人生。

伍英就帮扶陈某的故事被写进了2001年第6期的广东省《文明导报》。

  担任村干部

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伍英就有着浓烈的家乡情怀。

2007年,伍英就毅然离开公安岗位,回到了台山市汶村镇冲口村,先后担任了冲口村委会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书记。

如何将一个经济基础差的落后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富裕、安定和谐的村?在很多村民看来,伍英就在担任村委会干部的5年多时间里,和村委会班子一共办了六件实事:村民分红从零增至每人每年数百元;每年重阳节他带头捐款并发动海内外乡亲赞助,由村委会组织60岁以上老人聚餐过节;村委会对每学年考上台山一中或新宁中学的学子奖励1000元;带头捐款并积极发动海内外乡亲赞助,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筹资60万元修筑了从陂头村到冲口村的水泥路;收回冲口鱼仔围等咸围,实行公开招投标,使得租金由原来每年5万元升到每年60余万元;解决了避风塘纠纷,让村民增收。

扎根家乡,艰苦创业,伍英就闯出了一片天地。2010年,他被评为台山市复退伍军人勤劳致富先进代表。

  商海搏浪

愿为振兴家乡再献力量

近年来,伍英就商海搏浪,在贸易、养殖、出国劳务等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事务,在汶村商会、汶村镇侨联、台山市工商联总商会、台山市人大任职,为振兴乡村、发展地方经济、为群众脱贫致富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在担任汶村侨联副主席期间,为复刊《宴都侨情》,完善建立世界各国汶村乡亲联合会,让海外汶村同胞及时了解家乡信息动态,伍英就既出钱又出力。截至目前,宴都侨情复刊以来,已出版发行6期,得到了海外乡亲赞誉,获捐助款项约20万元。

在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伍英就带头向冲口村委会捐赠1500个口罩,并积极联系发动海外华侨向家乡捐赠口罩3万余个、测温枪200余支,解决了村民防疫物质短缺之急。

“我是汶村镇冲口村人,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把这里的乡亲当成是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我有自己的实业公司,创业赚了一些钱,我想为乡亲们办点实事。”在聊起振兴家乡的话题时,伍英就兴致很高。最近几年,他一直在思索如何借助台山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为家乡建设出力。

“假如有机会回家乡参与乡村振兴,我有四个想法:一是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支持种粮大户,引进粮食加工厂,解决群众卖粮难的民生问题;二是对茭勒圩修旧如旧,建立农民农村农业博物馆;三是打造2公里海边观光路,综合利用好红树林、白鹭、生蚝等特色做好饮食、仓储等服务;四是打造稻养结合新型农耕模式,让城里人来休闲玩乐。”在伍英就的设想中,冲口村的未来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小村。

文/南都记者曾育军  通讯员魏台平

图/受访者提供

“我是汶村镇冲口村人,我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我把这里的乡亲当成是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我有自己的实业公司,创业赚了一些钱,我想为乡亲们办点实事。”

——伍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