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显成效 入股分红助脱贫

在蓬江区的帮扶下,天等县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图为广西绵晖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通讯员供图

在蓬江区的帮扶下,天等县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图为广西桥芬迪皮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 通讯员供图
之蓬江
在蓬江区白沙街道的珠西创谷内,有一座特殊的停车场,其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是一座六层高的立体停车场,更在于它的“股东”包括了不少贫困户。自2018年起,白沙街道通过把扶贫资金入股珠西创谷立体停车场项目的方式,为街道内的贫困户带来分红收益。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两次对22户次贫困户实施兜底分红、兜底脱贫近17万元。
这座停车场的成功运营,是蓬江区近年扶贫攻坚工作的缩影。近年来,蓬江区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工作整体思路和脱贫攻坚任务,聚焦精准脱贫,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倾全区之力,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截至去年底,蓬江城镇重点帮扶对象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832元以上;农村重点帮扶对象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905元以上;全区327户937名帮扶对象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脱贫率达100%。
创新扶贫方式
停车场项目变身扶贫“利器”
纵观各地的产业扶贫项目,大多为农业项目,将停车场项目变身为扶贫“利器”的做法并不多见。为何选择将扶贫资金入股停车场项目?据白沙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容林介绍,白沙街属城市街道,不具备发展农村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扶贫项目的条件,因此需结合当地资源、特色产业区位等实际精选扶贫产业及扶贫项目。经过多次项目筛选,最终,白沙街道将目光放在了辖区内的珠西创谷立体停车场项目上。
“珠西创谷是白沙街‘三旧’改造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蓬江区重要的企业孵化器,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120多家,入驻率达95%,但此前园区内停车位仅约150个,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容林表示,在多方讨论后,白沙街最终决定将扶贫资金210万元入股由广东三十三墟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墟街公司”)投资的珠西创谷立体停车场项目(总投资528万元),实施资产收益型扶贫,入股所产生的收益用于帮扶街道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
2019年底,珠西创谷立体停车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投入使用后,为园区增加了92个停车位,在解决园区内停车难问题的同时也完善了园区配套设施。”容林介绍道,在扶贫资金投入的第一年,墟街公司已预付珠西创谷立体停车场项目收益10万元,并连续两年对当年脱贫难度大、缺乏劳动力、重病和残疾的贫困户实施兜底分红,兜底脱贫。截至目前,项目已两次对22户次贫困户实施兜底分红、兜底脱贫近17万元。
近年来,蓬江区以帮扶对象脱贫增收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因地制定,因户施策,不断探索特色项目,产业培育主业亮点突出,建立了扶贫产业、资产收益长效机制,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扶贫产业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比例高达100%。数据显示,2016-2019年,蓬江区已投入超1200万元打造20项有蓬江特色的产业扶贫项目,其中包括棠下镇投入150万元购买物业出租、荷塘镇分三期共投入84.44万元建设光伏发电扶贫项目、杜阮镇分二期投入106.54万元建设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等。目前20个项目已全部完成并产生效益,年收益达120万元。
打造就业扶贫点
已累计带动贫困劳动力239人就业
左手捏着线圈和导线,右手拿起胶带快速缠绕,再换一边重复操作……在江门凯信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人覃洁华正在麻利地干活。“我们领的是计件工资,像这样包线头我一个小时能包200个,一天下来能挣200多元呢。”她笑着说。话音刚落,又一个微电机被她包好线头放进了篮筐。
覃洁华是广西贵港人,今年29岁。来江门工作之前,她和五个兄弟姐妹住在老家的瓦房里,跟着父亲一起务农,工作辛苦且收入很低。2017年,得益于蓬江区联合辖区企业共同推进实施就业扶贫计划,覃洁华进入了江门凯信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作,脱离了贫困,并在这里结识了她的丈夫吴培国。
吴培国来自四川达州,家里共有4个兄弟姐妹,他们一家是当地的低保户。对于以前的艰苦生活,他至今印象深刻:“以前念书的时候,都是从家里带饭去学校吃,一整个星期只有一块钱的生活费。”2004年,吴培国进入江门凯信公司工作,解决了自身温饱问题。2017年,他又进入到该企业的扶贫车间工作,收入更加可观。
“现在,我们夫妻俩月收入加起来基本稳定在8000-10000元,是增收脱贫的模范‘夫妻档’。有能力了,我们还会定期往老家寄钱,让家人的日子过得更好!”说到未来生活,覃洁华的眼里充满期待:“等我们攒多点钱,准备买辆车,周末可以开车带小孩儿出去玩。”
据江门凯信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企业的扶贫车间共有23人,该车间不仅为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难题,也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实现了企业发展与群众增收“双赢”。
扶贫“小车间”,增收“大舞台”。蓬江区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蓬江区大力实施“家门口”就业扶贫计划,鼓励、引导和推动辖区内企业建设“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和“就业安置基地”等就业扶贫点共9个,累计带动贫困劳动力239人就业,累计发放岗位补贴、社保补贴、就业一次性补贴约78.76万元,让贫困户实现就业和脱贫致富梦想的同时,也为蓬江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致力扶贫协作
成功助天等县 “脱贫摘帽”
“有事做,收入就有了着落,心里才踏实!”今年3月下旬,来自广西崇左市天等县的吕先生搭乘蓬江区“点对点”返岗专车,来到了蓬江区大长江集团荣盛公司扶贫车间工作。他今年47岁,肢体有残疾,之前在崇左某林场工作,一个月工资不到2000元;如今,他的月工资平均达4500多元。
2017年9月以来,按照广东省、广西自治区工作部署,蓬江区与天等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两年多时间里,蓬江区高度重视,立足“天等所需、蓬江所能”,积极落实结对挂钩帮扶天等工作机制,从教育、医疗、贫困人员就业、特色产业招商引资、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经验交流;安排资金1011万元,扶持一系列扶贫协作项目,助力天等县“脱贫摘帽”,现已成功帮助天等县6.3万贫困人口脱贫。
经过近三年结对帮扶,天等县超过6.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扶贫协作受益脱贫,全县贫困人口从2015年的91073人降到2019年底的5734人,贫困发生率从21.31%下降至1.51%,贫困村数从59个减少到9个。今年5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天等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结对帮扶恩平市方面,蓬江区从2018年开始积极落实“三级结对”挂钩扶贫工作机制,安排400万元资金,以恩平市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为帮扶工作重点,扶持实施项目39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状况,提高恩平市农村发展水平和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恩平市精准扶贫工作迈上新台阶。
采写:南都记者 罗韵姿 通讯员 梁永超 郭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