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狂飙”江门 向海而兴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曾育军 严亮 罗忠明 罗韵姿 02-17 00:00

  2022年,江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3.41亿元,增长3.3%、排全省第2,为建市以来最高排位。多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均排全省第4,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8%,排全省第8;外贸进出口总额下降0.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可比增长0.2%。市人大代表票决的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2022年GDP增速排名全省第二

  1.千方百计稳住经济大盘

  退税减税降费近148亿元

  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33.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3.5%

  完成工业投资超880亿元、增长19.2%

  基础设施投资近540亿元、增长10.4%

  推出促消费政策,拉动汽车、摩托车、家电、餐饮等消费52亿元

  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6%  

  2.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石化新材料成为继金属制品、食品、家电后第4条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链

  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等6条产业链增加值增长超10%

  15条重点产业链合计实现产值4345亿元,拉动工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元

  工业增加值、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39.3%和35.8%,均创近年新高

  先进制造业占比达41.9%、提高1.1个百分点

  引进项目总投资1830亿元,增长17.9%

  新增38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824.4亿元、占全市的60.6%,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595.2亿元,增长7.7%、排全省第一

  重大文旅项目完成投资50.5亿元  

  3.持之以恒推动改革创新

  江门中微子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批筹建省实验室

  9个科技项目获国家、省科技计划立项,共获得1200万元资金支持

  高企数量超2600家、增长超20%

  市场主体总量达69.5万户、增长7.4%

  QFLP试点、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等2项省级支持事项落地

  建成全国首个便利华侨华人投资税收服务中心和平台 

  4.久久为功推进乡村振兴

  粮食产量99万吨,创近年新高

  农业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增长83.5%,经验在全国推广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42元,增长5.8%

  6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完成旧楼加装电梯237台

  河湖长制工作考核全省第1  

  5.用心用情增进民生福祉

  全年民生类支出350.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7.3%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

  全省首创“园区技校”项目,建设技能人才培养载体108家

  新(改、扩)建基础教育公办学校22所,新增学位超1.5万个

  医养结合覆盖率100%

  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提升4.6%、达2446元/月

  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亮点 2023年GDP增速力争7%以上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力争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粮食产量99万吨以上;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和地表水水质优良率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1.主动融入双区和支持三大平台建设

  力促广佛江珠城际、南新高速动工,谋划江肇第二高速,推动30分钟对接广州都市圈

  加快深江铁路建设、深化研究南延线,推进中江、江鹤高速扩建,推动45分钟连接深圳都市圈

  深入开展省级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在认定重点侨资企业、便利华侨回国定居和恢复户籍等事项取得突破

  推动与澳门金融机构实现信用评级互认

  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

  与深圳共建深江经济合作区

  高标准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

  大力发展“反向飞地”经济,支持企业到深圳等中心城市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

  创新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以市场化方式与珠江口东岸城市共建一批万亩园区  

  2.坚持制造业当家

  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强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先进材料等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

  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大力实施“园区再造”工程,集中资源支持3个先行启动区(新会智造产业园先行启动区、高新区—三江睦洲先行启动区、蓬江—鹤山先行启动区)建设“万亩千亿”大平台

  各市长和各县(市、区)长力争招引1个以上投资超10亿元项目

  争取全年引进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

  争取新增3家以上产值超50亿企业、5家以上产值超10亿企业

  争取新增1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企存量达2800家

  推动不少于22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培育30个标杆示范  

  3.全面加强科技教育人才工作

  新增公办优质学位超1万个

  推动江门国家高新区迈向全国50强

  力争全社会R&D投入增速超15%

  开展80家高企“创新标兵”遴选,引入500名

  科技特派员、新增5000名科技人才

  力争引进紧缺博士人才超200人

  4.着力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

  推动665项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200亿元

  力争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超47%

  实现先进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40%,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超18%

  进一步谋划大广海湾10万吨级深水港码头

  加快江门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前期工作

  推动不少于56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新能源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

  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

  力争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总收入均比2019年增长20%以上

  积极申建开平保税物流中心(B型),加快江门市RCEP企业服务中心、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永久会址建设  

  5.强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新建高标准农田8万亩

  实现陈皮、大米、茶叶、鳗鱼、马冈鹅、禽蛋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总产值达680亿元

  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公里,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3%以上

  新建50个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建设100条红色美丽侨村和一批美丽圩镇

  推动新会区成为全市首个GDP千亿强区  

  6.大力建设绿美江门

  实施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

  建设一批森林城镇、森林乡村和绿美古树乡村

  努力实现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

  新增绿色社区超14个  

  7.积极深化改革攻坚

  支持国企参与产业投资、工业园区和重大基础设施开发建设

  加大融资支持,增强民营企业活力

  积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推动政府侧流程再造,优化服务流程和方式  

  8.扎实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用好全市143处革命遗址遗迹、59处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

  筹建城市历史博物馆,打造城市博物馆群

  打造“江门艺术季”品牌,打磨提升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发挥江门“天然摄影棚”的优势,打造大湾区重要的优质影视作品取景拍摄地  

  9.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今年各级财政安排民生支出367.94亿元,增长5%

  推进就业困难群体分级分类帮扶

  支持市中心医院打造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华侨华人中医药人才国际交流培训高地

  提高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  

  10.持续树牢安全发展理念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完善“智慧网格+综治中心+粤平安云平台”全覆盖立体式智慧化工作体系

  制造业当家,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02-03·权威访谈

  江门开启滨海城市新时代 04-05·南都提案

  江门影视产业未来“狂飙”之路 06-07·南都提案

  01-08版 策划:郭锐川

  统筹:南都记者 曾育军 罗韵姿

  采写:南都记者 曾育军 严亮 罗忠明 罗韵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