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态、经济、生活三个关键,高质量抓好“百千万工程”在县域层面落地见效
锚定“千亿强县”目标 再造一个强富绿美新台山

广海湾电力装备产业园。

台山力争2028年达到“千亿强县”发展目标,这是富华重工生产车间。
向东、向海,地处江门南部的台山市,瞄准大湾区东岸,构筑广东对接服务港澳、参与RCEP合作新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当下,台山正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聚焦生态、经济、生活三个关键,制定出三年行动计划“施工图”,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要求,高质量抓好“百千万工程”在县域层面落地见效,力争2028年达到“千亿强县”发展目标,再造一个强富绿美新台山。
高质量发展
黄茅海跨海通道明年通车
今年2月6日召开的江门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上,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指出,包括台山在内的东部三区两市要聚焦发展定位、主攻方向,进一步增强高质量发展辐射带动力。台山首次列入江门东部区域,被赋予新的责任和要求。2月7日,台山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冲破“西部县区”传统思维,勇当江门东部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以新姿态、新形象构筑广东对接服务港澳、参与RCEP合作新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
台山地处江门南部,是连接粤西与大湾区腹地的重要节点,黄茅海跨海通道未来更是打通台山向东的“大动脉”。
近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高栏港大桥首榀钢箱梁架设成功,标志项目转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预计明年通车。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澳连接粤西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全长约31公里。东接港澳台高速、港珠澳大桥至香港,联通高栏港、珠海机场、澳门机场、香港国际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和横琴新区、珠海高新区等产业园区;西跨黄茅海,穿越广海湾赤溪半岛连接西部沿海高速、新台高速,可直达阳江、湛江以及粤西腹地。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湾区西部承东启西、珠三角辐射粤西的重要节点,是台山市融入湾区核心“一小时”生活圈的重要基础设施。
向“东”发展产业高地
2月13日,《台山市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措施》涵盖产业布局、园区改造、引资投资、企业培优、产业发展5个方面共20条措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真金白银的鼓励和支持。
台山是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核心区和起步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报告和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将大广海湾经济区写入其中。江门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谋划建设江门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平台。
台山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充分利用黄茅海跨海通道,积极拓展港澳融合深度,高标准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谋划建设大广海湾粤港澳合作高质量发展实践区,打造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新高地。
近年来,台山作为江门制造业扩张的“主战场”,产业集聚区快速崛起。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5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排名江门地区第二。北部工业新城,汽车零部件、金属新材料、农机智慧化三大专业产业园加速发展,有17个超亿元项目动工、投产,工业增加值位列江门各大园区第一。东南部广海湾,能源双碳、电力装备、生物医药、无人智能四大专业产业园破题开局,签约落户汇宁储能、泰胜风电等5个项目,总投资超222亿元。
2月25日,台山加快“向东步伐”奔赴深圳,瞄准先进制造业开展“靶向招商”,共签订新一代智慧绿电、绿色零碳科技、数字视听基地、容祺无人机4个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其中,中广核集团及其新能源公司与台山签约项目总投资53亿元,将采用新一代智慧绿电技术,预计2025年完成投资、建成投产,届时产能将提升6倍;而氢春动力公司则计划投资80亿元建设绿色零碳科技项目,采用大功率氢燃料电池电堆、高功率密度膜电极等制备技术,主要生产燃料电堆、膜电极、储能装配等电力装备,未来会在氢动力重卡、氢锂混动船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项目将与风电装备、核电装备等项目实现联动,有力推动台山电力装备产业园“奔跑起来”、迅猛发展。
奋战“百千万工程”
高质量抓好“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在全省县区党政正职高质量发展能力培训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专题培训班上,广东省提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县域加快发展必须抓住的难得机遇,是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将为县域发展撬动起巨大发展空间。
4月14日上午,台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及办公室揭牌成立,由江门市委常委、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任总指挥,台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劲龙担任第一副总指挥,台山市委副书记赵建涛担任常务副总指挥。这标志着台山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及办公室实体化运作进入新阶段。
“百千万工程”是省委着眼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部署,对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5月22日,台山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现场会召开,会议指出,各镇街、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台山加快发展必须抓住的难得机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聚焦“生态”“经济”“生活”三个关键,高质量抓好“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以钉钉子精神把手中的施工蓝图转化为实景画卷。
据了解,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文秘、发展推进、政策研究、信息宣传、督查考评5个工作组。指挥部内还设有县域经济、城镇建设、乡村振兴、要素保障、决策咨询5个工作专班。同时,台山17个镇(街)同步成立指挥部和办公室,因地制宜制定行动方案,走好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并形成上下联动、同向发力、一体推进工作格局,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为县域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
5月26日,江门市委常委、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来到工业新城、富华重工调研。他先后督导金属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农机智慧化三大专业产业园推进情况,并深入富华重工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他强调,要举全市之力建强省级大型产业集聚区,引导富华重工等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并发挥“链主作用”“磁石效应”,吸附上下游产业落户,做专做优产业结构,为县域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
5月29日,台山市市长郑劲龙到冲蒌镇、水步镇开展专题调研。他在冲蒌镇参观了“李云扬、伍乃茵生平事迹展”,实地调研了西坑村乡村治理、圩镇旧街面和下水道改造工程等进展情况,并强调,要积极统筹镇、村的优势、资源、特点,聚焦重点攻坚发力。他在水步镇查看冈宁村民宿的环境设施,听取潭江片区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及配套工程项目介绍,并提出,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城乡一体化,扎实推动乡村建设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台山制定“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和2023年重点任务分工表,明确了总目标、“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台山筑牢县域经济底盘支撑,截至5月底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5.72亿元;1—5月引进超亿元项目23个;建强建优广海湾和工业新城两大产业平台;宿集文旅项目首期供地顺利挂牌,成功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暨东滘口胜利大营救文化之旅活动等;台山科学精准分类,引导镇域特色错位发展,结合各镇(街)区位发展,共梳理182个镇级重点项目并推进建设。其中,斗山、广海、海宴等中心镇充分利用RCEP交流中心辐射带动,推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斗山园区)、广海渔港升级改造三期工程、海宴渔光互补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台山加快乡村振兴,助力农村产业提质增效,在粮食稳产保供、建设和美乡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耕农业产业方面发力。值得一提的是,6月8日台山上川岛上榜了我国第一届“和美海岛”名单。
建成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县
6月15日,江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议提出:“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推动江门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必须让7个县(市、区)都强起来!”
作为江门东部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台山提出更具体的部署和目标——把当前江门市委发展海洋经济和促进新会台山平衡发展两项重点工作抓实抓好,努力成为江门“百千万工程”实现“十年根本改变”的最大“变量”。
据了解,台山的目标是今年全市用海规模达到1万亩,六位一体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到2025年鱼类、海珍品总产值超过100亿元。2027年水产类预制菜企业达到100家,海工装备企业达到50家,达到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先进水平。2035年,用海规模达到28万亩,深远海大型养殖设施达到5500个,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建成全国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县、现代化海洋示范城市。
6月18日下午,在台山上川乌猪洲海域,30个重力式网箱启动下海锚定安装工作,这标志着台山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向前迈出关键一步。台山重力式网箱现有92个,台山海洋发展集团在建60个,预计年内可达150个以上。
采写:南都记者 罗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