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奋楫扬帆风正劲 勇立潮头逐浪高
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和打造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

鹤山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扎实开展县域提升、强镇赋能、绿美鹤山、百村共兴、百村共建、百村共治“六大行动”。 谭成伟 摄

鹤山市坚持把制造业当家贯穿“百千万工程”始终。 鹤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供图
岁月更迭,大潮再起。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在茂名召开。会上公布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批22个典型县名单,鹤山上榜,并成为全省9个创先类典型县之一。同时,鹤山市共和镇、古劳镇上榜典型镇,沙坪街道坡山村、雅瑶镇陈山村、鹤城镇五星村等10个村上榜典型村名单。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鹤山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按照“落实‘百千万’、建好主平台、争创百强县,用五年时间推动鹤山市镇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总体思路,实施“1+6”工作举措,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扎实开展县域提升、强镇赋能、绿美鹤山、百村共兴、百村共建、百村共治“六大行动”,以“拔头筹、争上游”的精气神高质量推进“百千万工程”开好局、起好步,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和打造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头号工程”
不断提升县域承载力、吸引力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也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机遇。
今年2月,鹤山在江门地区率先成立由鹤山市委书记任总指挥的县级“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以“头号工程”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4月,鹤山市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扎实开展县域提升、强镇赋能、绿美鹤山、百村共兴、百村共建、百村共治“六大行动”,不断提升县域的承载力、吸引力,争当广东县域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作为省重点发展区和毗邻大城市的“卫星城”,鹤山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理应“拔头筹、争上游”。鹤山市委领导表示,鹤山将围绕省委部署,立足当地实际,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鹤山综合实力争先进位,多创造一些实实在在的、不含水分的、老百姓能够得到实惠的GDP。
“三大行动”不断走深走实
落实“百千万”、建好主平台、争创百强县,鹤山市对干部作风明确五点要求:“工作要主动、触觉要敏锐、标高要提升、行动要迅速、责任要压实。”
今年来,鹤山市深入开展“拔头筹、争上游”“向上向下两个走访”“三项重点工作”三大行动。开办“百千万工程”大讲堂,出台公务员及时奖励制度和容错纠错实施意见,完成三批次5个项目的奖励;以城乡绿化质量问题倒查问责“小切口”,依规依纪问责9人;开展市直机关干部“百千万工程”专题调研和镇(街)干部为市直机关“找问题、提建议”活动,形成调研报告2453篇;细化部署鹤山“1+6”工作举措和2023年县镇村三级366项任务清单。
今年来,鹤山通过积极开展向上走访争取支持资金、指标、项目支持,成功争取省主平台专项用地指标850亩,是在全省第一个使用专项用地指标的县市;与国开行广东省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获意向授信200亿元整县式推进“百千万工程”,其中首笔中长期贷款8.1亿元已签约落地;国道G325桃源至址山段改线工程成功取得省发改委批复立项;两个项目获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支持共2040万元。
县域提升
力争连续五年每年新增100家规上工业企业
走进位于鹤山市址山镇的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基地隆基园区项目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往来穿梭,机器轰鸣声不断,上千名工人奋战在一线,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该首期计划投资45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排名前列的光伏组件等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两百亿元,年创税收4.5亿元,带动就业2100人。
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坚持制造业当家,让县域发展挺起制造业脊梁。近年来,鹤山市先后跨入全国80个小康县(市)、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等先进行列。今年来,鹤山市坚持把制造业当家贯穿“百千万工程”始终,提出连续五年每年新增100家规上工业企业的目标,以打造全国工业百强县为主要路径,争创全国百强县,奋力再造一个工业新鹤山。
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呈“前稳、后高”态势。其中三季度GDP以及1-11月固投、社零三个指标增速排江门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江门第三,财政收入和进出口排位稳步向前。
此外,鹤山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划面积达31.2平方公里)纳入省重点支持建设范围,信义玻璃项目实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鹤山工业城全力争创省经济开发区。中欧新材料创新基地安全整治提升工作居全省前列,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雅瑶先行启动区落户志高空调等一批项目。实施低效工业用地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工改工”项目长江工业园全面开园,西江美岸文创园项目建设正式启动。
鹤山市委领导表示:“鹤山未来要发展,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综合实力,主要靠制造业。在鹤山,我们抓制造业其实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就业、抓稳定。”
力争2025年形成一批百亿级、500亿级产业集群
鹤山提出,“争取到2025年,形成一批百亿级、500亿级产业集群”。
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今年来,鹤山市构建“大招商”格局,市四套班子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牵头成立组成了24支招商小组,发挥“头雁”效应,重点围绕主平台和主导(特色)产业,在硅能源及储能、新一代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智能家电等产业开展全员招商,吸引一批优质转移项目落户。截至目前,鹤山市今年成功招引亿元以上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282亿元,均创近五年新高。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近9成,健泰汽车零部件、晶豪达等4个项目投资额达20亿元。创新搭建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信息化指挥系统,实施市领导挂钩联系大企业大项目、镇(街)领导联系规上企业制度,推动131个项目新动工、45个项目新投产;成功推动博盈特焊上市,全年推动107家工业企业升规纳统,2022年、2023年连续2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国工业百强县。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土壤”。近年,鹤山市以“打造珠三角最优营商环境县(市)”为目标,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号工程”推进,持续围绕制度创新、服务创新、平台创新打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如推行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制度,建立部门为企业解决重大实际问题清单,成立工作组整治损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开展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设立江门地区首个工业园区行政复议庭、县域国际仲裁联络站,设置“办不成事”窗口,率先成为全省首个拥有三个“AA”级主体信用评级国资公司的县级市。截至2023年11月底,鹤山市实有市场主体5.5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7.6%。鹤山以省内县(市)排名第一的成绩位列“中国最具吸引力县城”排行榜第36位。
强镇赋能
入库“百千万工程”美丽圩镇建设项目96个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更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鹤山市深入推进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推动10个镇街与26家建筑业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入库“百千万工程”美丽圩镇建设项目96个、总投资19.8亿元。加快沙坪、共和“南北双城”建设,动工建设城市道路7条,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4个。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实现城镇、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S270线鹤城至杜阮段扩建工程鹤城小官田村至共和宝丰新城段主线全线通车。
圩镇高楼云集,道路宽敞平坦、四通八达,沿街的欧式装点让人眼前一亮;绿美的生态公园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繁忙的产业园区中,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开工项目蹄疾步稳……位于鹤山中部的共和镇正着力打造省级样板中心镇、美丽圩镇省级示范样板。
近年来,鹤山市因镇施策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对全市9镇1街精准分类、一镇一策,推动各镇(街)扬长避短、争先进位。如址山镇依托省硅能源产业基地,打造鹤山第二个全国千强镇;古劳镇依托岭南水乡风貌与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岭南第一水乡IP、高品质农旅发展示范小镇、侨乡山水田园美丽宜居地,2023年成功获评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鹤城镇争当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先行者”,致力打造“良田成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乡村振兴典范;宅梧镇依托源林生态项目建设,打造珠三角生态文旅示范镇。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来,鹤山加快完善学校、医院、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增公办学位3780个,市第三人民医院揭牌启用,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即将投付使用,成功列入国家级医共体试点县。打造食安鹤山亮点工程,成功创建江门市首个省食品安全示范县。
和美乡村
全市83%村(居)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在共和镇良庚村,村容整洁,村道宽阔,乡风淳厚,村居环境优美,乡间道路宽敞明亮,民风朴实,建有良庚牌坊等人文景观,展现出一幅和美乡村的图景。今年来,鹤山市扎实推进“百村共兴”“百村共建”“百村共治”行动,突出强村富民,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显著成效。
鹤山市积极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绿湖农庄获批供港澳活猪自营出口经营权,现有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家。做好“土特产”文章,双合镇千亩茶园、宅梧镇白水带茶叶专业村新增种茶面积1820亩;创建古劳水乡示范性美丽渔场,提前完成1.05万亩的养殖池塘升级改造和尾水治理任务;甘牛公司年屠宰加工肉牛5万头冷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建成投产。
鹤山市加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快推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项改革试点,加大农村闲置资产资源盘活力度,因地制宜推进资源型、产业型、土地型、文旅型、“飞地”型等5种发展模式,打造鹤山示范样板。目前,全市112个行政村实现薄弱村100%“摘帽”,力争到2025年,所有行政村(居)村组集体年均收入达到400万元以上。
鹤山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市100%村(居)达到干净整洁标准,83%村(居)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创新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已组织69家企业与村(居)开展第一批结对共建,动员各方力量着力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今年来,共完成农村道路“白改黑”46公里,路灯安装6400盏,惠及群众超10万人。
绿美生态
彩虹岭古驿道示范段纳入省南粤古驿道
鹤山“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生态格局造就了类型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市森林总面积5.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2.49%,更是获全国绿化百佳县(市)和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称号。近年来,鹤山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绿美鹤山”行动,打造昆仑山以西“生态屏障”,建设近悦远来的岭南水乡之城。
鹤山市深入落实河湖长制,2022年成为全省唯一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的县(市、区),河湖管理组获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总长47公里的碧道工程全面完工,总投资3.2亿元的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项目通过水利部终期评估,“桃花驿”、源林生态项目入选省级水经济试点,以及三堡河五星村段、址山河将军陂段等一批群众喜爱的网红打卡点,“河畅、水清、岸绿、堤固、景美、人和”的景象逐步显现。
鹤山市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合作,为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乃至国家生态建设提供支撑。源林生态项目、古劳镇茶山生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鹤山完成植树136.8万株,重点区域林分优化提升2.25万亩,新增红茶、油茶、坚果等特色经济林5000亩,全省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大会在鹤山召开,鹤城镇入选省首批森林城镇,《宅梧镇白水带村—点叶成“金”托起致富路》入选全省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鹤山市高标准建设古劳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扎实开展芦竹试种试验、古劳水乡水环境治理及梁赞故居周边整治。借鉴“环浙步道”,打造鹤山千里步道,将岭南古驿道、绿道、碧道等串联成线,发现和重塑乡村价值,目前已完成专家评审,其中彩虹岭古驿道示范段已启动建设,并被纳入省南粤古驿道。
文:罗忠明 胡梓文 崔洁芬 李志峰
制版:董淑云 刘艳兰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