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台山市大江镇:

工业擎旗开盛景 城乡展卷绘繁华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罗忠明 12-30 00:27

  台山市大江镇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走进台山市大江镇,公益埠骑楼街纵横交错,游客穿梭其中,一砖一瓦仿佛都在述说侨的故事。沙冲村柳树、池塘,鸟语花香,一步一景,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映入眼帘。潭江沿岸船舶修造企业厂房林立,一艘艘崭新的船只停靠在岸边。作为大江镇传统优势产业,船舶修造产业预计今年总体产值可达2.3亿元,同比增长253.85%……作为台山民营经济发源地、台山传统工业重镇,今年以来,大江镇深入贯彻落实省、江门市、台山市工作部署,找准“工业振兴,强镇富民”功能定位建强专业镇,加力提速推进“百千万工程”。

  坚持实体为本 镇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实干兴百业,奋斗谱华章。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地区乃至于国家的经济命脉所系。大江镇始终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镇域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要发展,产业是关键。今年以来,大江镇实施江东工业区产业配套设施工程,提升承载企业项目的能力。大抓主导产业发展,锚定“超百亿产业集群”目标,以投资额10亿元的金桥绿色铝合金项目为牵引,着力提升金属新材料产业高端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打好“组合拳”,招商引资见成效。今年以来,大江镇深化产业链招商,引进超亿元项目9个、总投资38.46亿元,其中10亿元项目2个、正在建设5个。注重科技创新引领,入选省“百千万工程”第二批专业镇建设名单,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江门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兵”2个。扶持培育小微企业,联合粤财公司成立全市首个镇级金融服务站,“产业强镇项目”累计为5家企业提供319万元融资支持。

  突出联城带村 乡镇发展能级不断增强

  城镇是连接城乡的桥梁,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大江镇不断强化乡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不断增强增强乡镇发展能级。

  城镇面貌提“颜”增“质”。大江镇对标省典型镇“1+4+7+9+N”建设要求,高规格做好规划设计,建设规划获评“良好”等次。计划按3年期限、累计投资2.46亿元,逐步实施美丽圩镇建设项目61项,目前已完成33项。借力央地合作,与建筑业企业合作建设圩镇项目,其中已完成人民路改造工程。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大江镇以“环境卫生”四项攻坚任务为抓手,完成镇垃圾转运站升级改造、麦巷路沿线工厂纳污、翔信豪庭小区污水管道接驳、圩镇公厕改造等工程。因地制宜抓好“七个一”风貌提升,在原有建设基础上,完成乡镇入口通道、示范主街、圩镇客厅、农贸市场、河道的改造提升;正开展房屋外立面提升、绿美生态小公园建设、乡镇入口标识增设等工程。

  聚焦乡村振兴 和美乡村建设提速增效

  让城乡全体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原则。大江镇始终聚焦乡村振兴,让和美乡村建设提速增效。

  壮大集体经济。大江镇以“党总支+企业+农户”合作方式,用好电商直播等新媒体合作形式,统一规划布局石桥下古示范片区,建设360亩集体经济生态种植基地,打造“桥发”绿色无公害生态农产品品牌,带动富农兴村;以村组联合、村村联合等形式抱团发展,通过资源发包、物业出租、资产参股等方式,推动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1-11月,石桥村、沙冲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分别为44.59万元、34.53万元。

  做好“土特产”文章。大江镇大力培育“斗洞茨菇”等特色农产品,由本地人开展茨菇销售直播,线上带货助农增收;用好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科技特派员力量,推动鳜鱼养殖产业发展;与龙头企业江发粮油商贸合作,在5个村(社区)建立稻谷种植基地,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文旅融合发展。启动建设石桥“广东樱花谷”项目,配套建设生态营地、登山道等设施,发展集生态旅游、田园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预计可带动石桥村组两级总收入从109万元提升至300万元。

  建设和美乡村。大江镇石桥村、沙冲村实现垃圾分类收集亭自然村全覆盖,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污水治理率100%、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0.07%;强化农房风貌管控,完成农房微改造14户、整治提升农田管护房14间,新建农房带图审批8户。用好帮扶机制。争取江门市级补助资金9.7万元定向用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鼓励民生银行、平安财险等企业以资金支持等形式,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工业擎旗开盛景,城乡展卷绘繁华。接下来,大江镇将继续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持续在产业培育、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工作发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呈现新图景。  

  镇街数据

  今年1-9月,大江镇GDP总量达39.39亿元,同比增长8.8%。1-11月,大江镇规上工业总产值116.27亿元,同比增长7.41%,增加值22.56亿元,同比增长18.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超11亿元、同比增长超60%,其中工业投资近10亿元、同比增长超50%。

  采写:南都记者 罗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