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十里莲江开园 乡村游有序启幕

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斗门御温泉、金台寺开放待定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袁平峰 03-19 00:00

斗门的春天美景如画。

春节期间筹划的所有文化旅游活动叫停,所有景点关闭,饭店、旅行社几乎停业……疫情防控期间,旅游业受到的冲击很大,这对方兴未艾的斗门乡村游市场打击更大。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斗门老牌乡村游景点,十里莲江已于3月16日正式开园迎客,这意味着在经历了长达近2个月的关停影响下,斗门乡村游有序拉开序幕。对此,斗门区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称,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斗门旅游要回到正常轨道尚需一段时日,接下来将密切关注及研判疫情形势,精准发力,抢占疫情过后的第一波乡村旅游市场先机。

疫情冲击斗门乡村游

十里莲江采摘、御温泉泡汤、接霞庄打卡……经过近年来的精心培育,斗门乡村游市场从起步走向壮大,人气旺了,村民腰包也鼓了。但是,庚子之春的一场疫情,把好不容易培育起来的乡村游市场,冲击得七零八落。

花市紧急叫停、办了十五届的斗门民间艺术大巡游取消,春节期间斗门区筹划的所有文化旅游活动都泡汤。“在所有行业中,旅游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像御温泉度假村,春节期间本身就是旺季,订单占全年的三分之一,但受疫情影响,春节期间光取消的订单金额就达上千万元。”斗门区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透露。

与此同时,斗门十里莲江、莲洲镇耕管村、斗门镇大濠冲村、小赤坎乌石村等地的赏花活动全部取消,这些都对刚刚起步的斗门乡村游市场是个很大的打击。

随着疫情时间的增长,旅游受到的冲击和影响会更大。该负责人认为,旅游受到的影响,在上半年一时很难恢复元气,旅游爆发期后延,可能在下半年逐渐恢复。

十里莲江景区率先开园

在经历了长达近两个月的关停影响下,3月16日,斗门区十里莲江迎来正式开园。该景区有关负责人称,园区内外环境采取了全方位的消毒防疫措施,为开园做好了充分准备。园区目前仍缓接待大型旅行团,禁止人群聚集,同时入园需戴口罩,接受体温检测。

“事实上,上周日天气好,就有上百个游客来到园区外,门口停车场都停满了,但是当天我们告诉游客还未开园,游客们只能返回。”该负责人称,本周一开园后,由于天气下雨等因素,游客相对较少,一天仅有数十人。

而为了刺激消费,抢占疫情过后的第一波乡村旅游市场先机,园区对门票做出了让利消费者政策。“也就是说,以前50块钱一张门票,现在虽然也是收50块钱,但10块钱是门票费,其他40块可以在园内作为消费代金券使用,游客可以用消费券采摘园内的新鲜蔬菜水果,还可以用于自助煲仔饭系列、小火车老爷车乘坐、自行车租赁、农副产品购买、稻田体验项目、萌宠喂养、休闲垂钓、田园烧烤等。”该负责人称。

“疫情对我们冲击很大,春节期间十里莲江正常营收是100多万元,而今年是零营收,再加上前期对采摘种植、活动策划等的投入,估计损失数百万元。”对于此次疫情冲击,该负责人称,近期游客的消费信心仍不足,因此对园区旅游恢复难抱信心,上半年游客难回以往水平。

十里莲江开园后,是否意味着御温泉度假村、金台寺等其他斗门旅游景点,也将于近期开放?斗门区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称,目前疫情防控仍不能松懈,斗门旅游要回到正常轨道尚需一段时日。“御温泉度假村、金台寺暂不开放,现在还不确定何时恢复,要根据最新疫情形势研判,逐步有序开放景点。”

该负责人还称,目前正与景区、餐饮协会等单位积极协商,酝酿出台消费券等惠民措施,促进旅游经济消费,同时,调整好旅游营销策略,精准发力做好全域游、乡村游,抢占疫情过后的第一波乡村旅游市场先机。

斗门区图书馆全市最早开放

3月16日,广东省卫健委官网公布了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名单,其中斗门区被列为低风险地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旅游市场,目前斗门区图书馆已开放,成为珠海最早开放的图书馆。

记者了解到,斗门区图书馆于3月17日实行部分开放、分时段入馆,市民通过“斗门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登记。而为了防止人员聚集,采取预约分时段进馆,预约人数上限为上午、下午各100人。每人一周内最多预约两次到馆机会,预约仅当场场次有效,过期作废。

目前,第一阶段首先开放二楼阅览区、三楼报刊区。暂停开放自学室、电子阅览室、儿童阅览室、24小时自助借还室等,同时暂停举办各类聚集性的活动。

市民入馆后有何要求?该馆有关负责人称,要凭“斗门健康码”、有效预约信息及本人身份证原件,在入口处配合测量体温并登记相关信息方可入馆。对体温异常或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的读者,工作人员有权拒绝其入馆或引导至体温观察区。凡未佩戴口罩者不得进入馆内,市民在馆期间务必全程佩戴口罩。

而在馆内,还规定同一时段馆内接待读者不超过50人,每人停留不超过30分钟,务必互相保持人与人之间距离1.5米以上。若在馆期间如出现咳嗽、发烧、乏力等请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与此同时,斗门区博物馆也于3月18日开放。入馆前佩戴口罩,需本人出示“斗门健康码”,仅对“斗门健康码”绿码人员开放。测量体温正常方可入馆,保持距离,在展厅内与他人自觉保持1.5米以上距离。同时,入馆限流,同一时间段展馆内接待观众不超过30人,超过30人后观众要在等候区等候,依次进入参观。每个展厅接待观众每次不超过10人,参观时间不超过20分钟。博物馆也会每天上午对全馆范围内进行全面消毒清洁工作,并打开各个区域窗户大门进行通风换气,保证室内整体空气质量,开放期间暂停使用馆内空调设施。

延伸阅读

斗门大地已春暖花开

疫情的阴影正在斗门大地散去,城市渐渐复苏。在公园、道路、郊野、院前屋后……报春使者们处处传递着春天的气息。

作为珠海市花,热情大方的簕杜鹃从不缺席。走进斗门城区的井岸镇南江路,大片大片火红的簕杜鹃和凤仙花映入人们眼帘,在绿野灌丛中浪漫奔放,引人入胜,彰显着转角遇花、四季不凋的老城风情。

2019年以来,西堤路南延段、河坊路、河景路、醒狮路等12条道路绿化提升工程连缀成片,为斗门城区增美添绿。记者从斗门区市政园林管理局了解到,仅在2019年,斗门区新增乔灌木23.94万棵,新增、改造绿地面积合计约63.18万平方米,四季时花的种植更换与养护及时,栽植更换共计42.3万株,城市空间大量添绿。

疏林草地、四季花开。斗门区持之以恒地推进“三化三城”建设,构建“自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附属绿地”的公园城市绿地体系,利用街头巷角、道路绿地等“见缝插绿”打造街心公园、口袋公园,营造“抬头见绿、出门入园”的城市环境,斗门区正像锈花一样管理城市,绣出美丽的“城市画卷”。

春色新如许,芳华已满城。疫情不能迟滞春天的脚步,更加元气满满的斗门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袁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