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从武汉返珠红黄码人员须集中隔离14天

于抵达珠海前7天在鄂检测核酸并提供报告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朱鹏景 04-09 00:00

扫码关注 南都珠海

南都讯 4月8日,武汉正式“解封”。从武汉返回珠海,需要做哪些准备?返回后是否需要隔离?昨日,南都记者从珠海市疾控中心获悉,返珠武汉人员须于抵达前7天之内,在鄂医疗机构作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抵珠时提供检测报告;返珠武汉人员如无鄂、粤健康码或者是红、黄码的,须配合接受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来珠武汉人员

需做好几项防控措施

市疾控中心表示,非常感谢武汉人民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为全国抗击疫情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同时,欢迎来到浪漫之城——珠海。目前,珠海正处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时期,为了保护来珠人员本人、家庭和周围人的健康,请武汉来珠人员近期务必做好以下几项防控措施。

●一是在赴珠前,联系所居住社区或工作单位,告知本人及同行人员来珠返珠的出行方式、到达时间和健康状况;并在抵达前7天之内,在鄂医疗机构作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抵珠时提供检测报告。

●二是赴珠之前,至少连续3天在“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内的“粤康码”平台上做好个人健康申报,并生成健康码。并在抵达珠海后的第7天联系所在社区或单位安排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如无鄂、粤健康码或者是红、黄码的,请配合接受14天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抵达珠海后,需要主动向所在单位或属地社区出示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并根据所持健康码的类别,配合所在社区、单位等进行相应的健康管理。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请立即向社区或单位报告,并佩戴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快到附近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疾控中心还表示,在抵达珠海的14天内除正常上下班外,请不要参与聚餐、聚会等群体性活动,不拜访亲友。若非必须,不要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电梯或在其他人员密集场所时,请自觉、规范佩戴口罩,尽量避免1米内近距离与人面对面交谈。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掩住口鼻。

“粤康码”已实现全国互认

外地人员来珠海,需要持有“粤康码”通行。“粤康码”是广东基于“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开发的健康通行码。“粤康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各省(区、市)健康通行码相关防疫健康信息实现了数据共享互信。“粤康码”已在全省21个地市推广,并在机场、码头、铁路公路站场、医院、小区、工业园、办公场所、商场等多种重点场景应用,助力群众“一码走广东”。

珠海市卫健部门提醒,可出示本人粤康码,供检查人员查看或扫码。群众出示“粤康码”即可证明是否为疫情防控重点人群,无需提供其他疫情相关健康证明材料。省内居民出行可凭“粤康码”实现“一码通行”。若出现“粤康码”无法使用的情况,可向当地相关管理部门或12345热线反映。

外省人员入粤时,应提前申请全国一体化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或“粤康码”作为通行凭证,实现“一码通行”;在复工人员管理方面,各单位应根据电子健康码情况对员工实行分类管理。组织持健康码绿码人员有序分批返粤返岗,持健康码红码、黄码人员暂缓返粤复工。返工后,每位返岗员工通过“粤康码”的“健康申报”功能,如实登记个人近期旅居史、 接触史、身体健康状况、来粤方式等情况。

“粤康码”以红、绿两色标识是否为疫情防控重点人群。非重点人群标识为“绿码”。疫情防控重点人群标识为“红码”,包括确诊病例和核酸阳性人员、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疫情地高风险来粤人员、集中隔离人员、居家隔离人员等六种情形;基层防控人员按照“红码禁入、绿码通行”规则,快速辨别重点人群,还可按照权限查询身份信息、近期行程、接触史等历史申报记录。

  延伸阅读 香洲区165家基层医疗机构恢复日常诊疗

截至4月7日,香洲区共有165家基层医疗机构恢复日常诊疗。

香洲区卫健部门介绍,香洲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疫情防控策略,持续加强医疗机构内工作人员管理和就诊患者流程管理。要求恢复日常诊疗的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强化主体防控责任,制定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建立预警机制和工作流程,采取预约、分时段挂号等有效措施疏导分流患者,严格执行“一人一诊一室”,就诊患者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的间隔距离;所有就诊患者进入医疗机构前,必须登记个人信息、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粤康码)及行动轨迹,填写流行病学史问卷单等,实行持码、填表承诺制就诊。

对发现具有流行病学史的发热患者,立即独立隔离,登记信息后,统一联系120救护车转送至珠海市17家重点发热门诊就诊。截至4月7日,香洲区基层医疗机构累计预检分诊服务93285人次,累计登记发热患者349人。 采写:南都记者 朱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