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都记者实地走访16个公共服务场所开展无障碍设施调查:

存在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以人为本”才是建设核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靖豪 08-11 00:00

  据中国残联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涉及2.6亿家庭人口,另外还有2.64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极大可能会使用到无障碍设施,人们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愈加强烈。“残障人士出行难”一直是社会热议的话题。重视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

  此前,南都记者对珠海市热门商圈现状进行了调查,珠海市内商圈普遍存在出入口坡道少、设计不规范、残障人士通行难,无障碍厕所建设水平不高、空间小、占用多、未科学养护等情况,无障碍电梯不完备,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建设空白,无障碍标志不明确等问题。整体而言,无障碍设施功能不完善、覆盖面不全、管理不到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影响了残障人士出行。

  近期,南都发起了“珠海市无障碍设施大调查”专题策划,针对图书馆、美术馆、展览馆、剧院等文化场馆、公园、医院等进行摸排,将现存问题收集整理,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推进全社会对残障人士及市民出行的关注。调查所依据的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发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_50763—2012》(下文简称“设计规范”)。

  对话

  “无障碍厕所是特别大的麻烦” 

  杨女士,39岁,残障人士

  南都:您居住的地方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如何?

  杨女士:小区电梯状况还行。楼下有坡道的,我的电动车可以直接上去,不过最近通知电动车不能上楼,这个就有点麻烦了,只能停在楼下。因为我的车是电动三轮车,所以一般就跟普通单车停放在一起,就是走上去的时候会麻烦一些。

  南都:您在公共场所用过最多的无障碍设施是什么呢?建设情况又如何呢?

  杨女士:我觉得无障碍厕所是一个特别大的麻烦,里面的设施经常是坏的,根本就无法使用。像我之前去到香山湖公园的无障碍厕所,去了两次,要么下水道堵住了,要么被一般市民占用,而且他们会站在坐厕上,把坐便器弄得很脏,还得自己擦拭干净才能使用。还有之前去到的一个商场里的无障碍厕所,门不好关,而且里面堆有很多杂物。还有就是坡道。比如部分银行比较老旧,没有设置坡道,下车后需要自行爬楼梯,而楼梯又没有扶手,这些银行我是没办法去的。有的时候提前查好路线也不奏效,我就需要实地去看,有时候连跑了三四个也办不了事。

  南都:您认为日常生活中最大的困扰来自哪里?

  杨女士:最主要的还是生活和出行方面的问题。如果要去一些公共场所,我的电动车是绝对不可以进去的。他们会要求我把电动车停在外面,这样就需要花几分钟才能走到里面,真的很不方便,特别是对于那些完全不能走路、去哪里都需要一直骑电动车的残障人士。

  

  “希望加强老旧小区的无障碍改造” 

  张先生,60岁,残障人士

  南都:你在问卷里表示对周边的无障碍设施满意度不高,可以说一下缘由吗?

  张先生:其实我对珠海很多商场、政府机关、银行等地方的无障碍设施感觉还好,设计也不错。去那里办事都还方便,都有斜坡和扶手。但是居民区里的无障碍设施就比较差了,像上楼梯道的时候,没有缓坡和扶手,老年人或残疾人会吃力点,很不方便。

  南都:你居住的社区有什么不便你行动的地方吗?

  张先生:比如说,我们社区的居委会门前就有三层台阶。我之前是残疾人协调员,看到残疾人与老年人到居委会上台阶困难,只能拄着拐杖。如果不拄着拐杖,就只能哈着腰拉紧扶手,很不方便。如果能设置高矮合适的扶手和坡道就好了。

  南都:你平时会经常出门吗?有遇到过哪些不方便吗?

  张先生:我一天会出门两次以上,买菜或者锻炼身体。我家里有残疾人轮椅车,坐着去有小缓坡的地方还可以。但是在老旧小区要上楼的话,出入口有台阶,没有缓坡,也没有扶手,比较不方便。

  南都:你平时最经常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是什么呢?建设情况如何?

  张先生:我经常会使用到坡道。商场里的坡道还可以,但马路旁连接非机动车道的接口处往往不是平的,高出路面很多,经过的时候会很颠。可能这也是现在很多自行车不在自行车道上走的原因之一,因为设计有高差,所以才会占用机动车道。如果能改造一下就挺好的。

  南都:你的社区有对残障人士进行补助、服务等社会福利保障措施吗?

  张先生:有的。残疾人有重残补助之类的,都会发的。

  南都:请问你对于珠海未来无障碍设施建设有什么建议吗?

  张先生:希望无障碍设施建设可以扩大覆盖面,要进入底层,不要做面子工程。不只在大型场所,老旧小区的相关设施也要翻新一下,老人和残疾人本身走路就困难,就算一些建筑外面只有两级台阶也不方便。

  专家建议

  要有特色地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范围和建设深度,都取决于城市的文明程度。珠海的公共场所基本上都设置了无障碍设施,但在细节上存在很多问题。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因为技术是很容易实现的。但是掌握技术的人需要推己及人,需要以人为本。在社会和个体至善的形态下,如果社会的文明程度够高,那么无障碍设施工作就会更到位。

  规范是最低要求,首先应该要去落实我们的设计规范。其次是应该要有特色地去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体现人文关怀,这就是在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环境设计系主任张志军

  可用短视频平台加强宣传

  实际上,无障碍设施除了为残障群体提供服务,更多地也会为有特殊需求的市民,比如孕妇、老人提供无障碍服务。首先,在城市的窗口性的一些角落,应该都积极地设置这种无障碍的通道。比如说政府机构、公交车站、天桥、公园等这一类地方,无障碍设施就要醒目。第二个呢,可以运用现在的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或者短视频平台等,去多宣传一些这样的无障碍设施。再一个就是学校应该作为重点推广的场所。无障碍设施不能仅仅局限在“出行”,它应该实实在在地为残障人士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服务。——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传播学系主任陆丹

  评分细则

  此次调查评分邀请了15位志愿者参加,其中包括一部分残障人士。评分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别表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维护良好,对残障人士非常友好”,B级别表示“部分无障碍设施存在建设和维护缺失,残障人士须谨慎使用或在他人帮助下使用”,C级别表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维护较差,或没有该项无障碍设施,对残障人士非常不友好”。综合评级由“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厕所”“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电梯、楼梯”几个测评项进行综合评分,此外针对特殊建筑物的特殊要求也进行了评分评级。

  珠中江新闻部·融媒体实验室 《湾区N视点》 出品 

  统筹/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 尹丽钧 李涛 庄玮逸 罗钰娇 郑诗淇 石玉莹 石健穗 赖颖文 高梓 梁国树 苏宇峰 张景淞 杨佳慧 李泳欣 刘洁婷 薄涛 曾奎达 姚嘉奇 吴翌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