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珠海人社:

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筑造湾区人才高地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靖豪 杨佳慧 李涛 08-11 00:10

  “十三五”时期珠海市人才工作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底,高技能人才总量14.4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约为35.12%。 资料图

  全市新增就业21.99万人次、参保总人次达到705.42万人次、成功举办珠澳国际人才交流会、出台全省首个市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施意见、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现场教育体验活动……近年来,许多珠海市民见证着这座城市,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提质增效,服务保障的优化升级。这是珠海人社工作的“十三五”成绩单,也是珠海人社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下,从“盆景”到“风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提质增效

  稳就业,打牢经济发展根基

  保障就业,惠泽民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珠海城镇新增就业207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7%,累计支出各项就业创业扶持资金5234万元,珠海就业人数正在持续实现正增长。

  珠海人社始终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全市就业工作的首位,积极促进异地务工人员就业,为许多就业困难人员送来生活的新希望。从今年的1月至6月,珠海市人社局跟踪帮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5.68%,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868人。春节期间,“暖心券”派发活动顺利举行,约42万名留珠异地务工人员成功领券8600万元。

  稳就业、促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和经济工作的底线,珠海人社积极开拓新型就业渠道,分类帮扶、因人施策,加大就业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力度,2021年上半年,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256个,并统筹做好妇女、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把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兜住兜牢。

  珠海人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具体行动,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上半年联系调研21家企业,“点对点”精准推送人社政策红利。

  未来,珠海将进一步聚焦就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扩大就业规模,优化就业结构,将强化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协同联动,将扩展就业空间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相结合。

  促创业,全面焕发产业活力

  “十三五”以来,全市人社工作围绕工作重心,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立了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其中3家被人社部认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广东珠海公共创业孵化(实训)基地获评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人才工作始终是珠海最关注的工作,从全国第一个“科技重奖”,到首部地方性人才法规,无不彰显了珠海尊贤重才的发展传统。2020年11月,首届“珠澳人才创新创业挑战赛”初赛在珠海举行。

  同时,珠海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率先在全省打破创业扶持政策的户籍限制,扩大创业政策扶持和资助的范围,扶持创业人数1.6万人,建立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基地20家,累计孵化企业项目超过3000个。

  未来5年,珠海市将继续做好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创业项目和团队的招商征集、入驻对接、后续服务等,充分利用公共创业服务平台和人社政策优势,为澳门项目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保障,助力澳门项目来珠创业实现质变提升。

  引才育才

  引人才,建设粤澳交流平台

  厚植人才高质量发展沃土,加快构筑人才聚集新高地。2021年,在“珠海英才计划”的实施下,已有400余名各类高端人才申报珠海市高层次人才,今年上半年共发放高层次人才、产业青年优秀人才、企业新引进人才等各类人才奖2.1亿元。高层次人才计划为打造人才高地提质增效。

  截至2020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约为22.37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14.4万人。“十三五”以来,珠海先后成功举办或承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珠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高规格活动,同时,全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超过80家,在站博士后人数居全省第三,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平台载体。

  未来,珠海将继续用好珠澳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海内外青年博士后珠海创新创业洽谈会、珠澳人才创新创业挑战赛等品牌活动,推动“以会引才、以赛引才”。未来5年,珠海市人社部门将推进“三位一体”人才载体平台建设,进一步扩大“珠海·名校人才直通车”的影响和规模,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对接的长期合作机制,拓展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育人才,破除人才流动障碍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珠海成功实现“二次创业”的关键资源。为健全人才聚集发展体制机制,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

  在推进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方面,珠海加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建设,累计孵化初创企业(项目)超过400家。同时,高质量推进“农村电商”工程,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工程,发挥其保就业、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平台作用。珠海人社还加强对就业重点群体的培训,充分对接企业需求,主动提供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探索建立新经济产业的高技能人才外引内培机制。同时,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育平台建设,提升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打造综合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珠海“海外引智”提供有力支撑。

  为进一步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未来5年,人社部门将推进职业认可,支持澳门企业和人才在横琴新区跨境办公等相关问题,推动政策资源共享,助力大湾区人才高地建设。

  普惠民生

  “零欠薪”,打造和谐劳动关系

  打造“珠海无欠薪”城市名片,织密和谐劳动关系安全网。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达77.45%。截至2020年底,珠海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9.2%。过去五年,信访总批次不断下降,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更加多元,调解成功率不断提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巡查单位347家,共为1673名劳动者追发1597.9万元。未来,珠海市将健全根治欠薪长效机制,以解决工程建设领域欠薪问题为重点,以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为抓手,推动工程建设领域各项欠保支源头治理措施全面落实落细。

  惠民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十三五”期末,全市参保达705万人次,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600亿元,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

  为实现“老有所养,伤有所偿”的目标,珠海全面强化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推进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政,珠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6%。再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后珠海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达2964元,居全省前列。目前,珠海已有2319家企业参加工伤培训大讲堂,线上课程覆盖近10万人次,有36354人次新业态人员、实习学生等八类特定人员享受工伤保险政策。

  另外,创新内地赴澳务工人员可在横琴新区,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时在全省开创了政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工伤调查新模式。“十四五”规划期间,珠海将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落实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平稳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作,继续坚持“人民社保为人民”。

  办实事,优化社保服务平台

  面对社会公众、经办人员等不同使用场景和使用需求,珠海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人社”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服务渠道,依托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借助网上办事大厅、微信小程序等渠道实现“网上办”“跨境办”,共享服务“云处方”,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具体行动。

  此外,为推进人社领域珠港澳合作提速增效,珠海人社部门将拓展跨境社保合作新模式,率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社保通”工程,实现澳门居民“零出关”“零距离”办理珠海社保业务。截至6月底,港澳居民在珠海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7657人,未来,珠海将持续探索推进珠港澳社保规划对接和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建立全覆盖、高质量、可持续、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点带面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让大湾区居民享受更多民生实惠。

  文:王靖豪 杨佳慧 李涛

  制版:朱林 刘艳兰 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