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教育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出炉,拟新建、改扩建39所学校、幼儿园
三年计划新增学位超2.8万个
未来五年,斗门区提出常住人口规模要超100万。随着越来越多外来人口入户,学位紧张问题日渐突出,该如何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近日,《斗门教育振兴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出炉,提出未来三年总投入约22亿元,新建学校12所、改扩建学校8所、新建幼儿园18所、改扩建幼儿园1所,新增初中学位7300个、小学学位13995个、幼儿园学位6930个。同时,计划加快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在全区范围内组建集团办学6个,积极探索实施大学区招生制度改革,到2024年,实现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50%以上的中小学。
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方案将实施品牌学校等工程,进一步缩短了与主城区的差距。”珠海市斗门区政协副主席、教育局长李葵表示。
数据显示,从2018至2020年,斗门区共投资近5亿元,完成区实验二小、珠峰实验学校、齐正小学等新校建设,完成区实验中学等15所学校的改扩建工程,完成白藤一幼、弘雅幼儿园等小区配建幼儿园装修工程,新增初中学位1900个,小学学位7440个,学前教育学位540个。
2021年上半年又完成博雅中学(一期)、西湖学校(一期)等2所新校建设,接收小区配建幼儿园项目2个。可提供初中学位2100个,小学学位1080个,学前教育公办学位750个。所有这些教育基本建设,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城乡教育差距逐步缩小。
引入知名大学联合办学
除启动建设计划,斗门还推进“名校合作办学”。珠海市文园中学斗门校区挂牌招生,成为珠海探索东西部教育均等化的一次破冰创举,也为斗门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能量。
李葵表示,三年内计划引进市内外名校3所合作办学,推动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产业园配套公办学校(幼儿园)建设,实现园区务工人员子女就读比例逐年递增。
斗门区人民政府已与首都师范大学和恒大集团深圳公司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将共建首都师范大学斗门附小;同时,拟在湖心金茂悦城市花园项目配建小学、中学,引入国内知名品牌大学联合办学。斗门区教育局还将与华中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研究院(深圳研究院)及房产开发企业签订合作办学意向,探索创办一流示范学校的新路径。
探索实施大学区招生
《方案》明确,斗门将加快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坚持名校引领,成员学校跟进,在全区范围内组建集团办学6个。积极探索实施大学区招生制度改革,到2024年,实现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50%以上的中小学。
目前已制定了《斗门区中小学教育发展联盟实施方案》,组建“教育发展联盟”,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内均衡覆盖,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提升斗门教育的社会信誉度、家长满意度。
未来构建的教育发展联盟将实行管理制度一体化、教育资源一体化、教研训一体化、教师培训一体化、努力形成“一校一品”新格局。通过“互帮共进”,进一步推进城乡学校交流互动。
据了解,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案》还创新地制定了“强基提质”工程计划。将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以名校代管方式,推动20所薄弱学校、新校升级。目前,已有多个试点在开展“帮带”,如斗门区实验小学代管博雅小学,斗门区第二实验小学代管富山学校,斗门区齐正小学代管西湖学校等。
拟在全国选聘数百名师
新建、改扩建39所学校,那么“名师”的缺口如何填补?《方案》提出,斗门将积极部署实施“黄杨名师”工程,通过建立“绿色通道”,三年内计划面向全国引进或选聘20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级领导,公开招聘优秀教师300名。
“对引进的名校长给予充分的政策倾斜,吸引全国高层次的校长人才到斗门工作,并与知名高校实施‘名师领航,骨干支撑’特色培训工程,打造培养名校长20名、名教师(青年骨干教师)200名、名班主任40名、后备干部100名,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引领作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李葵表示。
据悉,《方案》还提出,斗门区将培养市级以上美育名师10名,打造省级美育特色学校8所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6所,市、区美育特色显著学校15所。
采写:南都记者 袁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