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方案”公布超百日,四个关键词见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迈入2022
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

一道彩虹在横琴金融岛上空出现。 南都拍客 梁嘉俊 摄

横琴“澳门新街坊”效果图。 南方+供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一曲《七子之歌》曾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当天唱出了不少澳门同胞的心声。2022年1月1日,“扬帆远航大湾区”新年音乐会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办,《七子之歌》在琴澳两地上空久久回绕。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于去年9月17日揭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横琴方案”)公布已超“百日”。回望2021年,合作区聚焦“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家园”,从如何吸引人才,到怎样留住人才;从澳门新街坊建设,到数个民生项目启用;从两地政策客观差距,到各领域英才共探融合。一路走来,硬基础日益完善,软环境层层升级。
近日,合作区的系列动作使得琴澳两地融合再次提速,南都记者总结以下关键词,梳理深合区新家园建设最新进展。
构建人才“蓄水池”
近三年珠海新引进人才26万人
半个月前,2021中国博士后创新发展(横琴)峰会在合作区开幕,加速推进国际“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新高地。“珠澳两地高校云集,汇集了大批国内外专业人才,合作区通过政策规划与实施,不仅有利于留住人才,还可以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副校长黄华雄表示。
据悉,近三年珠海新引进各类人才26万人,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340余名。未来将进一步推进合作区建设发展,谱写珠澳合作新篇章。
“科技人才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希望用好澳门境外的便利,吸引更多海外人才来横琴合作、工作,发展事业。”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主任李伟农表示。
去年12月10日,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医院正式挂牌成为“横琴高层次人才定点医疗服务机构”,并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新创业的部分高层次人才及特需人士发放了首批“绿色诊疗卡”,持卡人可享受一系列便捷就医服务,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之后,如何让人才“亮”起来?
2021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22周年,截至目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有企业54431家,港澳资企业6822家,其中澳资4723家,注册资本1436.69亿元,已经成为内地澳资企业最集中的区域。
合作区被众多企业家看好,或将成为下一个“人才高地”。一位往返于粤澳两地的澳门企业家告诉记者,公司将积极推动人才引进,致力于高水平打造加速器新载体,积极构建全链条服务生态,帮助在合作区创新创业就业的澳门青年享受到合作区的政策红利。
从吸引到留住,再到如何用好人才,合作区正以区内企业为载体,打造澳门产业人才“蓄水池”,也将为横琴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注入新的强大动能。
打造“澳门新家园”
为澳门居民提供约4000套住房
横琴岛西侧、小横琴山脚下,一片塔吊林立、机器轰鸣的建设热土,正是“澳门新街坊”所在地。这是内地第一个为澳门居民专门打造,集居住、教育、医疗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民生项目。
据悉,“澳门新街坊”作为粤澳两地深度融合的示范性项目,不仅将为澳门居民提供约4000套住房,还将同步开放澳门标准的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预计于2023年建成后,他们可以更安心地在合作区、大湾区发展。
据悉,截至2021年12月24日,新口岸自开通以来已经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超过1000万人次,车辆约130万辆次。
随着往来横琴的澳门居民不断增多,横琴数个民生项目同步启用。12月6日,首都师范大学横琴子期实验学校、琴澳亲子活动中心、琴澳医疗卫生培训基地、横琴“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4个民生机构同日揭牌,涵盖教育、医卫、亲子、家政等多个领域。
子期实验学校的揭牌,缓解横琴公办学位紧缺问题,满足居民就近入学需求。“这个项目把首都的资源优势和横琴的特色紧密结合,把首都师范大学在人才培养和基础教育研究方面的优势资源迁移到横琴,为大湾区尤其是为合作区的教育发展助力。”该校校长阮翠莲表示。据悉,子期实验学校是幼儿园、小学和中学一体化,目前中学和小学是一起合办,未来将专门建立首都师范大学横琴实验中学。
“完善制度”破壁垒
建立服务澳门企业的绿色通道
“很多澳门青年不了解琴澳两地政策的区别,在合作区就业、创业时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是澳门青年走出澳门、走入横琴‘看不见的’壁垒。”来自澳门的创业青年钟先生在谈及创业故事时有感而发。
琴澳两地政策差异一定程度增加了合作区发展的阻力。近期,合作区在充分发挥“两制”之利,促进两地民生融合作出哪些新尝试?
2021年12月9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正式揭牌,并聘任了6位港澳籍专业领域人士作为首批港澳籍仲裁员。
澳门籍仲裁员邱美宁表示,“完善的劳动保障法规、制度和机制是构建优良营商环境的重要元素之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成立,必然大大提高港澳居民对合作区就业、创业、投资等方面的信心。”
为消除创业者由于对税务等政策不了解从而“望而却步”的情况,“琴澳两地企业税务会计法律知识分享会”于同月举办。分享会通过将两地的税务会计法律知识做深入比较研究,为两地税务会计领域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供了创造性路径。
踏着新年的脚步,合作区接连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试点办法(暂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企业赴澳门发行公司债券专项扶持办法(暂行)》两条金融专项政策,不仅提出建立服务澳门企业的绿色通道机制,为其提供更加便利的试点环境,同时还鼓励合作区企业有效利用澳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降低其赴澳门发行公司债券的成本。
“硬基础”完善
增设“琴澳民生专线”,交通升级
目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还面临着“人气不足”的问题。想要“人气旺起来”,“一线”关的便利程度是重要的一环。
去年12月6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二线”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正式动工,预计今年6月建成。
据悉,去年同月,合作区增设“琴澳民生专线”,利用节假日跨境通勤,澳门居民往来合作区将更加便利。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岛内交通也同步升级,位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横琴长湾隧道、大横琴山隧道(一期)于1月1日正式启用,横琴国际居住区海绵城市系列公园向珠澳市民开放。
长湾隧道为横琴南部新增一条便捷通道,也为该区域建设及后期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横琴山隧道(一期)线路,是横琴第三通道的组成部分,将有效分解后续产业开发所产生的增量交通。
横琴国际居住区海绵城市系列公园,含两套水循环系统,包括排洪渠海绵及景观提升工程、生态跌水曝气增氧工程、闸门工程、生态湿地工程、公园及绿地工程等,可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为合作区构建出人与水和谐共生的良好人居环境。
采写:南都记者 赵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