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香山建县870周年,如何弘扬香山文化?专家建议:

复原古迹、复制文物、复活载体 让香山文化重焕生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洁琼 杨亮 吕婧 04-15 09:55

  徐惠萍 珠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珠海市妇联原主席

  杨长征 珠海市香洲区人大代表、珠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

  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广东省香山县(原名),今年迎来建县870周年。民间掀起一股纪念热潮,希望通过弘扬香山文化,以勉后人。

香山县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中山、珠海和澳门三地融合而各具特色的香山文化。

香山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历经沧海仍能熠熠生辉?其中有何魅力让无数文人志士为之欢呼与鼓舞?当前弘扬香山文化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围绕后人对香山文化的关注焦点,南都记者专访珠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珠海市妇联原主席徐惠萍,以及珠海市香洲区人大代表、珠海博物馆保管部主任杨长征,共同探讨传承与弘扬香山文化的路径与意义。

  谈香山文化

  不是小香山地域文化 是“被低估的文化力量”

  南都:你是如何理解香山文化的?珠海的香山文化现状如何?

  徐惠萍:香山文化的发源地为广东省香山县,这个地方在近现代诞生了很多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名人,其中包括大众所知的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洋务运动先驱、实业家唐廷枢,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首任校长唐国安等,《辞海》收录的2000多条名人词条中,香山县就占了30多位。

  从地域上说,香山县包括中山、珠海和澳门,香山文化似乎是属于一个区域文化。但随着澳门在1553年被葡萄牙人通过贿赂手段变成了外国人在中国的唯一合法居住地,这里也成为鸦片战争前近三百年间中国历史上唯一从没有关闭过的对外贸易文化交流通道,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汇集,形成了香山文化走廊,并通过蝴蝶效应,进一步影响到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

  从这个角度说,我认为香山文化不是小香山的地域文化,而是影响中国近现代进程大格局的一种厚重文化。但是从现在来看,它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卓越贡献和人们的认知度不成正比,所以我认为香山文化是被低估的一股文化力量。

  杨长征:定义香山文化,有多个维度,可以从历史上定义,也可以从地域上定义,还可以从精神上定义,比如说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有历史文化意义;也有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千古绝唱,有精神文化意义。此外,还诞生了买办文化、侨乡文化等。

  讲到香山文化,肯定要提到澳门。澳门的建筑中西合璧,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这也丰富了香山文化的内涵。

  不过,从使用形式上说,香山文化不像潮州文化中的功夫茶,天天都在喝,香山文化更像是博物馆,经常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去激励后人。从这个角度上说,今时今日再谈弘扬和振兴香山文化,仍然有深厚的意义。


  谈现状

  知晓度较低 是“被散落的文化珍珠”

  南都:历经870年的沉淀,香山文化目前现状如何?

  徐惠萍:谈起香山文化,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中山,其实,这主要是由于这10多年来中山加大对香山文化的发掘,形成了香山文化的宣传高地,其实珠海和澳门同样是香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下大众对香山文化的认知,也确实说明了香山文化的知晓度比较低,和它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影响没有形成正比。

  这个状况也与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香山文化的价值认识有关。其实,珠海也有过香山文化发掘的高光时刻,可惜没有坚持下来。今年是容闳发起的幼童赴美留学150周年,如果有政府部门去牵头发起相关的纪念活动,对于宣传香山文化和珠海都是最好的契机,可惜目前来看,民间对香山文化发掘的热情要高得多,但是力度有限,期待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介入和推动。

  此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建立人文湾区的建议,其中有提到中山、澳门等多个城市,唯独少了珠海。其实珠海在推进人文湾区建设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认为珠海不应该缺位。

  杨长征:现在无论是中山还是珠海,抑或是澳门,很多人都不知道香山文化的来源,也不知道香山文化的内涵,现在传承和运用的就更少,不得不说,香山文化散落已久,雪藏已久。

  在我看来,香山文化是被散落的文化珍珠,应该要捡起来,发挥其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我希望隔三差五就会有人到博物馆去看看有关香山文化的文物和历史,香山文化在香山建县860年有人记得,建县870年有人组织纪念活动,到880周年会更热闹。


  谈弘扬意义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南都:传承弘扬香山文化有何现实意义?

  徐惠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共建人文湾区”。“人文湾区”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更深刻、更具体的定位。即坚定文化自信,充分依托粤港澳三地的文化基础和发展优势,继承并弘扬粤港澳三地文脉相亲、人文相近、同根同源的历史纽带,充分发掘大湾区文旅资源,繁荣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中山、珠海、澳门三地作为香山文化长廊的连接地,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同时,三地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推动香山文化的传承、弘扬,将有助于推动人文湾区的建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

  杨长征:由于历史原因,曾经的香山已经分成中山、珠海和澳门三个城市。三地有着共同的文化基础,当前传承和弘扬香山文化,有助于促进三地的经济融合、产业融合、资源融合、社会融合。

  对于珠海这个移民城市来说,外来人口占比相对较大,他们整体对珠海的历史、文化了解相对较少。可以通过传承和弘扬香山文化这股力量,让外来市民在熟悉之后,找到一个归属感,通过文化促进外来人口和本土人员的融合,实现更和谐的社会治理。

  在这方面,我建议三地从中小学生就可以编制一些基于宣传香山文化的教材,从中小学生入手,让他们带动家人共同参与,久而久之可以形成共同的记忆。


  谈弘扬路径

  发掘和普及结合起来 用现代的眼光重新定位

  南都:如何传承弘扬香山文化?

  徐惠萍:我觉得要把发掘和普及结合起来。要把香山文化从尘封的历史长河中、从专家学者的书本中打捞出来,跳出历史的局限,用现代的眼光重新认识重新定位,同时要对香山文化有一个大众化的普及教育。

  一种文化只有让人们去熟悉它、了解它,认识其高度,把握其精髓,它才能够转换并成为人的精神力量,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杨长征:多年来,香山文化处于一个不被重视的地位,造成很多人都对香山文化感到很陌生。很幸运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文人志士重提香山文化,香山文化有复苏的迹象。我建议可以通过复原古迹、复制文物、复活载体等方式,让香山文化重焕生机。

  在载体方面,可以通过重拍香山经典故事或戏剧,再通过对公众的演出,来加深公众对香山文化的认知。

  珠海粤剧团早年的两部戏,一部是《零丁洋》,讲三代香山人在百载沉沦、百年振兴中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的历程。这部戏当时很火,如果能够重拍,把它打造成像老舍的《茶馆》这一类的品牌,长演不衰,这样对宣传香山文化是非常有效的。另外一部与苏曼殊有关,叫《一代情僧》。它本身就很吸引人,也是一个文化载体,类似的戏剧可以多多打造,从戏剧突破,实现香山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策划:田霜月 李平  

统筹:杨亮  

采写:南都记者 李洁琼 杨亮 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