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前山河“脱胎换骨”获评美丽河湖

从心系水质到心系群众,中国电建带来的改变不止于水质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杨亮 12-03 12:08

  河水潺潺,经过了水环境综合整治后的前山河重焕光彩。

  一条优雅宁静的长河从珠海的主城区穿过,清澈的河水中倒映出两岸热闹喧哗、鳞次栉比的大厦,彰显着属于珠海的青春与活力,这条入选了“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的珠海“母亲河”就是前山河。

初来者可能难以想象,这条孕育珠海人民和澳门同胞的母亲河,在两年前还处于Ⅳ类水和Ⅴ类水之间徘徊,每逢大雨就会出现返黑返臭现象,进而变成黑臭水体。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前山河已经退“黑”还“清”,摇身变成现在全年平均水质Ⅲ类水标准的“风景河”,并入围了全国第十届“母亲河奖”绿色项目奖前十名。

“两年前,走近前山河河岸旁边都会掩住鼻子,更别提在河边跳舞散步了。”住在前山河边的谢女士告诉笔者,自从中国电建到珠海来整治前山河开始,能够看见河水一天天变得清澈,鱼虾越来越多。在前山河畔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垂钓爱好者沿河垂钓。“我们现在每天都能钓到几十条鱼,有罗非鱼、翘嘴鱼、鲤鱼,鱼肉很肥肉质鲜美,吃不完的就拿到市场上去作为野生鱼卖钱……”正在河边垂钓的王先生告诉笔者。

前山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所取得的斐然成果,也成为中国电建践行央企担当,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又一生动案例,通过科学提升水环境质量,不仅大大提升了珠海市民的幸福感,其在治理中采取的“流域统筹、系统治理”,“大兵团作战模式”等更为我国河道治理树立了新典范。

  退“黑”还清

一年时间,从污源寻根到美丽河湖

  改变是从2019年12月19日开始的。中国电建集团旗下生态环境集团集团、昆明院、水电七局组成联合体(水电七局承担施工任务),通过“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思路和一年的施工攻坚,打通了城市污水管网“动脉”,经过一年时间,前山河石角咀水闸国考断面全年平均水质达到了Ⅲ类,5条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超额完成了国考目标,实现了黑臭水体的华丽变身。

  该项目建设范围集中在香洲区前山河流域下游,面对44条主要河涌、114.35平方公里的超大治理面积,中国电建围绕“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思路,采用“大兵团作战模式”推进珠海前山河流域综合整治。

  作为中电建生态集团在珠海的首个项目,珠海前山河项目总承包部在进场伊始就确定了决胜前山河,开拓新市场,助力大湾区的长远目标。一进场,施工单位水电七局项目部就立刻对河道的情况开展了细致摸排,44条干支渠中有18条问题河涌和5条黑臭水体。

  河流是城市的血管,只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充满活力。项目总承包部总经理张晶认为,“每个地方引起河道水质变差的原因有很多。因此,系统治水要因地制宜,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黑臭在水里,根子在岸上。中电建珠海前山河总承包部进场施工伊始就转变前山河治水思路,及时由末端截污转变为源头控污。

  截至2020年10月30日,前山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改造周围近400个小区及城中村的雨污合流、混流,包括小区内埋地管道452公里,立管改造158公里,补建、扩建市政管网长度约45公里,非开挖修复市政管网长度约15公里,改造沿河污水系统建设6公里,并对现状存在淤积的排洪渠进行清淤,渠道清淤量3.5万立方米。为实现前山水质净化厂-南区水质净化厂及拱北水质净化厂之间的污水调配,建设近10公里管网,前山河水质有了明显提升。

  一年的时间里,前山河水质已经由2019年初的Ⅴ类水治理成2020年底全年平均水质Ⅲ类水标准,将碧水还于市民,蜕变后的前山河成功入选了“2021年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

  作为一家“以水为中心、以电为核心”的中央企业,中国电建具有“懂水熟电”的先天优势,这也成为了它在治水项目上的一大助力。流域统筹、系统治理……这些实践证明可行的治水理念,正在前山河水中慢慢浸渍。

  比起单纯的污水治理,这更像是一个理念创新。前山河项目也因此而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攻坚克难

主动支援,施工现场上演争分夺秒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在疫情防控严峻的态势下,前山河流域综合治理复工复产同样迫在眉睫。作为香洲区重点项目,前山河总承包部在复工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从哪里来?

  积极吸纳本地劳务人员、用专车接回外地劳务人员、个人自驾返工...面对疫情造成的困难,总承包部和水电七局项目部不等不靠,积极沟通,分批组织施工人员进点,在严格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安全后安排上岗。

  2020年2月18日,项目率先进点施工,成为珠海首个复工复产的在建项目。

  “当时,我们管网铺设施工量单日能达到3.75公里,单周有21公里。”施工单位水电七局珠海前山河项目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唐孝林告诉笔者,为了赶上被疫情耽误的施工进度,在3000余名施工人员间开展了“04·15”劳动竞赛,掀起了一场铺天盖地的建设高潮,并于4月15日超额完成67公里管网施工的既定目标。

  8月的珠海正接受着台风、暴雨、高温,新一波疫情的接连考验,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克服重重挑战,做好水环境治理,中国电建用行动诠释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

  自8月3日珠海市检测发现两例澳门居民新冠阳性病例,中电建珠海前山河总承包部就绷紧疫情防控“弦”,总承包部安全责任体系连夜组织项目部及所属工区员工核酸检测。12小时内,项目员工完成全员核酸检测。

  与此同时,中电建生态公司前山河总承包部联合水电七局项目部第一时间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确保项目部工程节点顺利推进的前提下,主动向珠海市香洲区政府请缨,配合开展疫情防控值守工作,并在一小时内完成45名党员、团员、青年工作者统计调配、排班和值守方案,在保障工程进度的情况下,主动支援政府防疫执勤人员180余名。

  “请大家遵守政府的防疫规定,居家隔离不要外出”,电建志愿者声音嘹亮;“注意自身防护,每隔半个小时就要给自己消毒一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战疫!”志愿者们互相鼓励。口罩、消毒液、酒精、免洗凝胶等防疫用品定时足量送到值班同事手中,为提升值夜班同事的精神状态,项目部为他们提供红牛、东鹏特饮等提神抗疲劳饮品补充能量。

  在疫情与天气的双重考验下,总承包部和水电七局志愿值守的同志们像一个个扎根麦田的守望者,让封控区内的群众安心、封控区外的群众放心,一项项“硬”措施之下,群众体验到的是一丝丝温情。


  抗灾扶贫

从初心到恒心,从水质到群众

  自珠海项目开工以来,水电七局珠海前山河项目主动承担应急抢险任务、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了央企的担当与使命。

  回想2020年的8月,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疫情的冲击,还有那场珠海人都记忆犹新的“海高斯”台风。台风来袭,作为施工单位的水电七局积极支援抗灾,用行动守护珠海。

  “当时,道路上都是被台风吹断的树枝,因此造成很多道路堵塞。”唐孝林回忆道,8月19日12时,我们接到指令,要求组织400余名应急抢险队员兵分多路驰援各镇街以及小区进行应急抢险工作。两个小时后,13台装载机、10辆运输车、10台挖掘机和两台吊装机等设备已经奔赴香洲区各个受灾道路,协助区政府开展灾后抢险工作。

  长达8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抢险人员争分夺秒清理路障,徒手搬运被台风扫落的树枝,当日18时许,道路恢复了洁净,小区内也完全看不出台风过后的狼藉。

  将治水的初心变为恒心,由心系水质到心系群众。开工以来,项目部全体员工心系贫困村县,力所能及提供帮助,将爱心传递,用行动接力。

  “感谢中国电建,感谢水电七局!感谢你们还惦记着、关心着我们”,石田村村支书十分激动。石田村位于阳春市马水镇,是省定贫困村。2020年7月1日香洲区城管局党工委、中电建前山河总承包部党支部牵头,水电七局珠海前山河项目党支部主动参与的“精准扶贫”送温暖活动到香洲区城管局对口扶贫点阳江市阳春马水镇石田村小学开展。

  在烈日下,驱车200公里,中国电建将“精准扶贫”的旗帜插到了石田村小学。他们将打印机、电脑、电风扇、跳绳、书本等教育用品送到石田村小学,看着同学们的笑脸,仿佛看到了石田村的未来。

  在阳春市石田村村委办公室,项目党支部副书记一行听取了村委会主任关于村里教育教学质量的汇报,并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桑蚕种养专业基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作为在珠央企就要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珠海前山河项目党支部副书记十分关心石田村因地制宜进行桑蚕种养,告诫他们需要依靠党和政府的富民惠农政策,一定要积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展生产,通过自身努力,脱贫致富。

  一个个急难险重的任务、一次次突破极限的考验,中国电建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迎难而上、不负初心,为我们展示了“敢打硬仗、善打大战、能打胜仗”的电建铁军精神。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所需,更是中国电建水电工作者留给每一个珠海市民深刻的印象。

文:杨亮/赵雨琪/陈永行

制版:汪建华 邓诗君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