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水利厅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
今年底让全省村民喝上放心水

水厂净化构筑物。 受访者供图

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民们露出笑容。 受访者供图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有条件地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农村供水新要求。而在广东,到去年底尚有525万农村人口未实现集中供水。为补齐这一短板,今年以来,广东省水利厅把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省水利厅“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目标是年底前实现全省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全省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以上,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让村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非常期待,喝了几十年的井水,终于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啦!”“有了自来水,我们洗衣做饭就方便很多。”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脸,眼中满是憧憬。
9月15日,随着最后一段管道接驳成功,江门开平市狮山供水工程实现全线贯通,标志着开平市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正式完工。至此,开平市成为江门市首个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达100%的县级市。
据悉,开平市采取“县镇分步实施、工程同步施工”的方式,由县级统筹建设主管网,镇村负责延伸铺设巷管,将规模化水厂供水通过管网建设层层推进入户,取代原有小微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实现规模化连片集中供水。
在茂名电白区,一边是工人们戴着安全帽挖沟、下管、推土,不畏山路崎岖,管网铺设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一边是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头顶草帽进村入户,解读政策,动员农户报装。
电白区政府精准施策,采取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群众主动安装自来水。全区农村统一按每户2000元的标准由区水投集团完成装表入户,其中政府补助每户1000元,群众每户承担1000元,由镇(街道)负责代为统一收取后交供水企业。
“如此一来,减轻了群众负担,调动了大家积极性。”电白区林头镇农办干部黄秋贤直言,这项政策有力助推了农村集中供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与此同时,电白区因地制宜对具备自来水厂扩网条件的自然村,利用已建成的乡镇自来水厂进行扩网供水;对32条海拔较高、较为偏远的自然村,利用原有小型山泉水进行设施净化改造,由相关镇(街道)委托区水投集团采用净水一体化设备解决,确保做到全区各自然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同样因地制宜推进攻坚行动的还有云浮市云安区,云安区结合“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独特地理条件,另辟蹊径,采取多源头取水、分片区推进的集中供水模式,有效利用西江以及辖区内星罗棋布的水库山塘水资源,打破地区水资源储备不均的自然瓶颈,破解了以往依靠单一水源供水,导致农村地区易出现季节性缺水的难题。
云安区还谋划了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个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统筹推进农村集中供水“攻坚行动”及“提升行动”,同步实现“喝上水”与“喝好水”两大目标,走上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挂图作战、动态监督
已完成目标任务的77.3%
江门开平、茂名电白、云浮云安正是各地加速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缩影。
广东于1984年启动农村饮水系列工程,2005年、2010年、2018年以来,相继解决了农村475万人饮水困难、1796万人饮水安全、3100万人饮水标准低的问题。2019年起,广东启动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程,推动解决自来水进自然村和入户“最后一公里”难题。
克服地形、水源分布、供水规模等具体问题,迎难而上,一座座水厂、加压泵站拔地而起,一条条输水管道进村入户……今年5月22日,《广东省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明确了全省2021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剩余525万农村人口集中供水任务。
广东省水利厅组建了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由8名厅级负责人分片包干督导任务较重的8个地市。同时,建立省推进农村集中供水联席会议制度,对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挂图作战,及时了解进度缓慢的地市存在的问题,积极协调解决。
为规范农村供水设施建设管理,广东省水利厅还制定了《广东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指南(试行)》《广东省农村供水工程管理指南(试行)》《广东省农村供水工程验收指南(试行)》等文件。并引导国有企业深度参与农村供水建设管理。
在攻坚行动推进的过程中,广东省水利厅也实时跟进、动态监督,针对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工作进展、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质量及建后管护等可能存在的问题,派出检查组对相关地市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截至11月15日,全省农村集中供水覆盖人口累计新增406.1万人,已完成目标任务的77.3%;各地累计上报已落实资金约81.8亿元,占计划总投资103.7亿元的78.9%。其中,潮州市、惠州市、江门市、揭阳市4个地市、21个县(市、区)已完成攻坚任务,其余9市、44个县(市、区)正全力推进攻坚行动工作。
开展问题排查、建立整治台账
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学史力行践初心,为民谋利重实效。让更多农民群众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让农村生活饮用水条件、供水水质得到进一步改善,这是省水利厅以实际行动诠释“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担当,也是省水利厅着力把学党史、悟思想转化为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体现。
除了今年新纳入攻坚任务的地区,广东省水利厅还针对农村集中供水工作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老百姓投诉问题多等情况,开展问题排查梳理,建立整治台账,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走深走实。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飞鹅村村民反映村内未接通自来水,现有饮用水源均为村民自家打井,自2015年以来,水体出现浑浊问题,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广东省水利厅接到投诉信后,立即组织广州市水务局开展调查。
经调查,由于该村地势较高,市政自来水供水水压不稳定,管网脱节渗漏严重,2016年起改为打井抽取地下水供水。但受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井水水量不足、水质不稳定,虽然2018年以来有所改善,但未能彻底解决问题。
随后广东省水利厅将其纳入整治问题台账管理,加强跟踪督办。今年2月,管网和加压泵站建设完成并通水,完成水表安装约300个。目前,该村的自来水管网已铺设入户,通过申请报装等手续,村民已用上干净的自来水。
据悉,下一步广东省水利厅将重点抽查已完成攻坚任务地区的供水工程建设质量,开展新一轮明查暗访,重点检查各地已上报完成的村级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标准和施工质量。同时,开展广东省2021年度农村供水粤美水站遴选工作,并对攻坚行动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此外,谋划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适时推进农村供水工程提质增效工作,与攻坚行动形成有效衔接。
文:冯芸清
制版:朱林 王娟娟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