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光明区教育局:

课后服务工作增异彩 “双减”工作显成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何思敏 冯钰程 吕珏铷 12-28 02:28

  2021年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经验交流活动在光明区召开。

  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科创展。

  东周小学阳光体育活动。

  近日,由南方都市报社联合深圳市教育学会、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评选中,深圳市光明区教育局凭借出色的“双减”工作获得“年度最受欢迎教育实事”奖项。

“双减”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事关青少年身心健康,事关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光明区多措并举落实“双减”行动,在课后服务、作业管理、素养提升、家校共建等方面工作成绩亮眼,走出一条具有光明特色的“双减”道路,务实作为,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让“双减”工作掷地有声,让教育回归本真。

  提质减负推动“双减”行动

实现公、民办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100%

  12月16日,深圳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经验交流会在光明召开,现场光明区交出了一份满意的“双减”答卷。光明区委副书记张华伟在会上表示,光明区要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实现弯道超车,关键靠人才、根本靠教育。“做好课后服务工作对于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意义重大,对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光明科学城软实力影响深远。”张华伟提到,光明区将推动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努力为深圳市创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优先推进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以来,《光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光明区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光明区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优化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课程设置等工作,多措并举落实落细“双减”和“五项管理”,提质减负随处可见。

  落实“双减”成效如何?用实力和数据说话。据悉,从今年3月试点,到秋季开学公、民办学校全面铺开,光明区各中小学先行先试,边实践边探索,不断摸索和调整课后服务内容,现在取得了阶段性成绩,课后服务呈现“十百千万”效果。其中,光明区义务教育阶段43所公民办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实现100%覆盖;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近5150人,占全体教职工的98.5%以上;82800多名学生参与,参与人数占学校在校生人数的99%以上,经初步调查,家长满意率达98%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探索课后服务新路径

光明学生乐享课后时光

  

  “参加课后服务,缓解了上班族的‘接娃焦虑’,学校开设了各种课后服务社团活动,孩子兴趣特长得到培养和发展,我们家长也减轻了负担。”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引来家长们一片叫好,满意率接近100%。“双减”落地以来,凤凰城实验学校教育教学亮点频频涌现,“云端课”、菜单式个性化项目、智慧作业……形成了生动的探索和实践路径。

  除了凤凰城实验学校的“双减”工作深入人心,东周小学将劳动实践、多彩社团等六大课后服务项目纳入学校“科学·人文课程体系”框架,构建五育融合的特色课程群;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为学生提供主题实践类课程、科创活动类课程等拓展选修课程,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清一小学开设红色观影、科学素养等七大类别课程体系..这些学校都成为了光明区探索课后服务新路径的一个缩影。

  以“政府主导、学校主责”“五育并举、因材施教”“质量第一、公益普惠”为三大原则,兼顾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两个目标,光明区建立健全课后服务保障体系和管理机制。据了解,光明区课后服务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面覆盖为战术,小步快走。试点学校先行探路,再在试点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精准制定课后服务方案,在全区学校全面推开课后服务,并且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督,建立“1234”机制优化课后服务推进模式,课后服务之花在光明区灿烂盛开,惠及近5万名学生,全区上下用心、用情、用智去破解课后服务难题。

  在“双减”工作中,作业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光明区围绕“作业管理”这一切口,实现“减负”“提质”两手抓。期间,光明各学校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作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学习宣传“双减”和“五项管理”文件精神,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修订“作业管理”方面的有关制度。9月份,为推动学生作业减负工作落地见效,光明区教育局组织专职责任督学对全区40所学校开展“作业管理”为主题的集体和个人随访督导,并制订《光明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专项督导指标体系》,要求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对照《指标体系》督导内容开展自查。

  

让“双减”工作落地有声

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伴着“双减”的“春风”,光明区师生展现了全新的精神面貌。在素养提升工作方面,光明区成立光明少年文学院,遴选出6所光明少年文学院分院,完成光明区少年科学院分院、研究所、科创导师和预备小院士等系列评审工作。同时,深圳市中小学科普教育学分制光明区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先行先试,希望通过科普教育培育科技创新教育的沃土,发现更多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

  近两年,光明区德育名片越发闪亮。开发思政教师普法锦囊、班主任智慧锦囊等区级“智慧锦囊”;开发“微课堂”系列,创设《班主任之窗》《追“光”少年》栏目等。近两年来,光明区教育局紧抓思政教育不放松,思政教育亮点频出,就在11月,光明区获评广东省“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区,并作为深圳市唯一区(县)代表参加广东省大中小学“三全育人”成果展。此外,光明区实验学校少年文学院(分院)姚旭同学还荣获第三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少年创作奖;在深圳市2021年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光明区共获20个一等奖,26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

  光明区委书记蔡颖曾表示,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人生奠基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目前,光明全区已经做到了中小学家长学校全覆盖,搭建了较为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平台,成立光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深入推进家庭教育的光明模式。开展家庭教育专题知识讲座,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了解学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光明区教育局还印发《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家访工作机制,优化家校沟通渠道,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2021年,光明区以务实高效的举措落实“双减”政策,走出一条具有光明特色的“双减”道路,给广大学生、家长吃了一颗减负“定心丸”。“双减”工作是一场持久战,需要久久为功。未来,光明区将继续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继续督促学校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工作文件精神,全面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

文:何思敏 冯钰程 吕珏铷

制版:戴越 邹虹香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