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外湾区学校:

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学校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正阳 于奇伟 12-28 02:40

  成立于2020年9月的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湾区学校(以下简称“深外湾区学校”)是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深圳市委市政府特许、深圳市教育局领导、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管理的多元融合学校,是粤港澳湾区第一所先行先试多元融合学校。“深外湾区学校旨在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及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志在打造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学校,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学校。”该校负责人说。

据介绍,深外湾区学校为十二年制,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实行小班教学,面向全球招生,不限户籍国籍。学校位于龙岗区坂田街道,校园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毗邻华为等深圳大型科创企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所先行示范学校,深外湾区学校肩负着在教育管理、教学模式、课程融合上探索创新的使命,备受市民关注。

  融合课程双轨升学,五育并举硕果渐丰

  

  深外湾区学校的课程观是:“课程是有生命的。生活世界的一切都可以是课程。我们为每一位孩子制定独一无二的课程以为其将要面对的任何未来做好准备。”在此观念的引导下,湾区学校积极推动课程融合,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知识,科学整合IB课程技能,发挥IB在技能培养和研究能力培养上的长处,顺应国家新课程改革理念,走在课程改革前沿,先行先试,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实践。

  据介绍,一年级至九年级阶段,学校教授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与IB课程框架的融合课程;十至十二年级,则采用国内、国际升学双轨制。截至2021年6月,学校已获得IBO国际文凭组织对学校PYP、MYP的授权,成为DP候选学校,并获得国家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对学校课程的指导。深外(集团)也抽调各校部、各学科骨干教师,组建多元融合课程研究组,制定年度研究计划,搭建专家团队、组织文献收集、考察访问、汇编全套校本课程。

  湾区学校根据学生认知、合作、创新、职业四大关键能力的发展需要。在课堂中实行分层教学,合理设置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的形式、动静结合的形式,构建开放式课堂,学习空间不局限于教室,可根据学习主题和内容灵活调整学习场所。

  根据课程融合概念,湾区学校除了开设6大板块、55门基础学科课程以外,更设有4大领域(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的32门综合素养课程,以及若干职业前沿课程(数字金融、航天航空、脑科学研究)。学校同时开展三个梯度的第二课堂、校队和项目小组课程。通过第二课堂拓展学生兴趣;通过组建校队,激发学生潜能;通过项目小组,发挥学生优势,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全方位打破传统限制,整体规划个人素养发展。

  建校仅一年,湾区学校学子已在各类学科、文体大赛中崭露头角:“2021世界学者杯全国赛”53枚奖牌、4支队伍晋级全球赛,“2021年袋鼠思维挑战赛”12枚奖牌、“2021年广东省青少年艺术体操锦标赛”两项全省特等奖、“2021深圳管乐艺术节暨第23届深圳市校际管乐节”年度示范乐团金奖。

  

智慧校园配套齐全,一流师资集团管理

  

  作为一所崭新学校,其现代化的硬件设施成为了许多学子心目中热门的“网红打卡点”,学校设有剧场、小学楼、图书馆、中学楼、学生公寓、体育馆、教师公寓等14栋单体建筑,设有各类功能教室,教室与功能室之比达到1:1.5以上。其中陶艺教室、扎染教室、恒温泳池、校园电视台、STEM教室、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等功能教室及设施已在本学年投入使用,未来仍有更多功能教室在规划建设当中。

  学校校车服务通达便利,路线涵盖深圳各主要行政区,同时拥有优质的住宿条件,六年级及以上学生可申请住宿,住宿费用为8000元/学年。宿舍为2人间,配套设施齐全,有专职生活导师。

  学校坚持从严聘用,拥有一支毕业于世界顶尖名校的国际化教师团队,中方教师占60%,外籍教师占40%。要求老师有双语教学能力且具备研究生学历。中方教师均来自国内外知名大学,外籍教师均具备丰富的国际IB教学经验。

  以深外三十年办学经验为基础,依托集团化管理模式,汲取集团多样化体制办学、全学段国内国际课程衔接的优势,深外湾区学校构建了一支融合中西方管理经验的团队,在多元的管理经验和智慧中寻找最大公约数。

  在管理模式上,深外湾区学校融合中西方管理模式,设立五个中心(学校行政中心、课程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学校服务中心)、三个委员会(学校发展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家长委员会),进行协同管理。

  深外湾区学校执行校长刘佳,曾任深外高中部国际课程中心首任主任,熟知中西方团队的管理模式。她参与并见证了深外国际课程中心的成长与壮大,在她的努力下,深外国际课程中心成为广东省唯一的获官方认证的国际课程中心。

  深外湾区学校副校长杨德武曾任深外集团科研处主任,在初、高中教育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上都有丰富的经验,在深圳教育领域堪称“搏力高考的高手”。

  深外湾区学校外籍校长目前有学术校长、中学部副校长、小学部副校长。三位外籍校长学术素养丰厚,教学管理专业,熟知湾区学校的办学理念,了解中国课程特点,熟悉IB课程体系,踏实勤奋,具有极强的事业心。

  

文化融合学院育人,家校社区活动纷呈

  

  湾区学校在承袭深外(集团)书院制育人的基础上,融合英式学院管理模式,创建湾区学校四大学院,为学子打造除年级、行政班外的一个重要的交际、合作、学习、展示平台。全校师生被平均分到四个学院,在每学期的各项活动中跨年龄通力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学校结合中西方文化传统与现代社会重点关注议题,每学年设置了涵盖德、智、体、美、劳五大主题的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及国际视野。

  湾区学校各阶段教育教学中均强调德育。融合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社会科学(公民教育)课程,从个人、家庭、社区再到社会,由小到大,以小见大,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引导学生珍爱家人、走进社区、服务社会,从而使湾区学校学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体育有强调家校共建亲子体验的体育节运动月;两个学期的艺术展演:冬季庆典和音乐会是美育的代表;π日、科技节、中国文化周等活动则围绕智育德育展开;强调德育和劳育的联合国日暨美食节紧紧围绕中西方文化交流,引导学生领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课题,为未来社会培养真正的优秀公民、智慧公民。

  学校还为家长提供了全面的支持。从智慧校园的科技支持,到提升教育参与度和体验感的家长沙龙和学习体验,成为深外湾区学校的家长,意味着拥有了更加紧密的和孩子一同成长的机会。

  

特许办学愿景远大,分步实施走向卓越

  

  湾区学校踩着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节奏成长。该校负责人透露,学校正在酝酿一项远大的规划。

  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第一步(2020-2025年):成为深圳基础教育的创新学校。基本形成新型的学校治理方式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第二步(2026-2030年):成为中国特色国际化学校高质发展的典范学校。学校在治理、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在全国发挥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三步(2036-2050年):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学校。形成中国特色国际化学校的建设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和质量标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全球标杆学校。

文:周正阳 于奇伟

制版:陈欣 刘艳兰 黄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