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清平实验学校:
多元共治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 以爱育人守护幸福感诗意人生

夜幕下的学校体艺楼与田径场。

学校第四届“文化体育节”开幕式上,四(4)班同学正在表演。

清平实验学校第三届“杏坛风华”颁奖典礼。

学校阅览室:诚意书屋。
12月15日,第七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评选结果出炉,深圳市宝安区清平实验学校获最受关注新锐学校(园)年度奖。2021年,学校获评深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学校先后荣获宝安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第六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家校共育典范学校”“宝安区中小学依法治校示范校”“宝安区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小一、初一招生报名人数曾双双“破千”,办学仅三年,深圳市宝安区清平实验学校已发展成为办学质量优,广受家长和学生认可的高品质学校。
清平实验学校成立于2018年1月,2018年9月正式开学,是宝安区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工程。学校地处国际大会展片区的中心城区,为办学规模72个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创办三年,为何能迅速发展成为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文化浸润师生,引领学校发展
清平实验学校秉承“汇融并蓄 择善求真”的办学理念,培养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践行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捍卫者;引导学生审问思辨,追求真理,从善如流,追求真善美。“源清志平”是清平实验学校的校训,学校始终坚持“守法尚仁”的校风、“慈爱谨严”的教风、“欲志慎初”的学风,促进学生诗意地生长。
校名“清平”二字有两重含义,即“平等平常心”和“平天下”。学校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各自快乐、各自精彩的平凡健康生命个体;并引导其中的精英者,初步树立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
学校实行“仁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方式。管理者对教师、对学生不分亲疏,以爱容纳、以德感化,帮助青年教师快速转型成长。学校教师热爱本职工作,“有教无类”。清平实验学校本着“慈爱谨严”的教风,根植“爱”的文化。《爱的教育》《爱心与教育》被称之为学校的两本“教育圣经”,是每个入职清平的教师必读的书目,学校每学期还定期举办“爱的教育”等主题阅读分享会,引导教师无差别关爱每一个孩子。
清平实验学校从不公布考试100分的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肯定并打造每个学生不同的100分。全体教师达成共识,承认个性差异,平常心对待每个学生,通过各种拓展课程的教育教学活动去发现孩子的天赋,挖掘孩子的潜能,使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学习、快乐生活。
创新治理体系,多方协同育人
清平实验学校自开办以来,就开始探索、实践学校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吸收并发挥家庭、社会、教育专家等多方力量,实现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建立高效、公平、自由、有序的教育新格局。
学校实施扁平化、分布式、分权式、制衡型的治理机制。党支委、校长联席会议,为学校最高行政决策机构;中层管理机构包含初中部、小学部,各学部下设教学处、德育处、家长委员会、学生会;职能管理机构,包含行政服务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行政服务中心设办公室、总务处等。学校管理层级减少,明确管理主体的责任权利,实行分权分责。
学校还创造性地建立了理事会,今年1月,清平实验学校第一届理事会成立,成员包括教育主管部门原领导、教育专家、学校领导、社区代表、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理事会作为学校办学方向等重大决策问题的咨询、建议、监督机构,能够较全面、较充分地反映多元化的声音。清平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苏元庆介绍,“成立理事会是清平实验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的重要一步,旨在为学校的发展助势、助智、助力。”
今年3月,清平实验学校首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以演讲的方式竞选学生会干部,成立了首届学生会,发挥了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大功能,突出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地位。学校持续深化家校共育,通过召开第一次家长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家长委员会,并建设了“家校交流活动室”为家校良好沟通创造条件。
一直以来,清平实验学校致力于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和现代化学校治理体系的构建。学校首个省级课题——《大教育观下的学校治理体系研究——清平实验学校的实践探索》,与学校发展构想紧密结合,从“管理”转向“治理”,探索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等多元治理体系。
课程紧扣“人文与责任”,促进学生诗意地生长
为每个孩子打造专属的100分,让孩子诗意地生长,为此,学校构建了“汇融并蓄,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诗意地生长”作为学校的课程理念,以“人文与责任”为关键词,将人文教育和责任教育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精心设定“生命的三感六维”课程目标,追求学生成长的质感、动感和美感,让学生成长为有德、有才、有胆、有为、有爱、有趣的人,实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
学校紧扣“诗意地生长”的课程理念,在完成国家、地方设置的必修课程之外,根据学校文化理念、地方历史等,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学校建立了“核心课程+拓展课程+个性课程”的课程结构,通过“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堂精品化”的不断探索,让教育回归本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长的快乐。
国际象棋作为学校核心课程之一,契合学校办学理念,还有助于推动孩子们享受美和感受美,2020年,学校成为宝安区首批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学校特色校本课程《论语》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参与知识竞赛,戏剧展演等多种形式的整体性思想体系学习,让学生领悟先贤智慧,学习做人准则。在该课程基础上产生的作品《圣人之思 光耀千年》获宝安区校园短剧大赛特等奖……学校还开设了“为适应学生兴趣”的36门拓展课程以及旨在培养特长的10门个性课程,课程涵盖了语言、体育、艺术等方面。因课程建设成果突出,学校已成为中国教育学会、东北师范大学与宝安区共建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学校课程发展”项目实验学校,全区仅10所。
厚植人文与责任,助力学生诗意生长,学校每学年通过开展文化体育节、人文读书节、科技视创节、诗歌戏剧节“诗意四节”,创造性地凸显学校课程特色。每个活动节一年一主题,循序渐进,开阔了学生视野,展示了学生特长,挖掘了学生天赋,提高了学生自信。学校第四届“文化体育节”主题为“民族文化”,开幕式上,每个班代表一个民族,通过歌舞、服饰、特产、图腾文化展示民族特色,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四届“人文读书节”以“走进堂吉诃德,浸润西方经典”为主题,开展各类阅读专项活动;学校第三届诗歌戏剧节以“致敬莎翁”为主题,各年级举办演出专场,引导学生们去阅读、欣赏和思考……
“诗意四节”,创新了形式,构建了系统,办成了例牌,极大地激发了校内各类特色课程的开展与训练,成绩耀眼。学校舞龙舞狮队获深圳市第二名;健美操队获2021年广东省健美操锦标赛两项第一名;女子足球队获宝安区混合组冠军;学校舞蹈队《排排坐吃果果》还参与了2020年全国影视广东省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演出。
学校除了让师生“诗意地生长”,同时也通过“严慈学堂”“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引导家长们“诗意地成长”。学校结合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家长的需求,开展“严慈学堂”,创新方式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严慈学堂”开办已历经28讲,获家长一致好评。学校还开展阅读分享活动,举办家长阅读分享会、演讲等,让学校、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统筹:谢萌 文字:谢萌
制版:向丽宇 邓诗君 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