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区新沙小学:“助力双减,‘悦’读立校”
——113年底蕴校园用“阅读”实现华丽蝶变




始建于1908年的福田区新沙小学,迄今已有长达113年的历史沉淀。2019年,老校园迎来新发展,原址拆除重建,如今拔地而起的新沙小学,是一所充满现代感、未来感的崭新校园。新面孔、新空间的校园,如何接驳其悠久的历史,承继其老校荣光,并与时俱进地探索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新沙小学校长陈志华与学校教育工作者们达成共识,提出“承百年厚德,育未来人才”的办学理念,定下“做一颗闪亮的星星”的校训——那么,怎样落实和贯彻这一理念?恰逢“双减”政策落地,根据校园实情和育人需要,新沙小学确立了“助力双减,阅读立校”的办学方针。以阅读夯实学校的底蕴,以阅读为学生抹亮人生的底色,为孩子的全面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耳朵的力量,相信诵读的魔力”
该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将2021年定为新沙小学的“读书习惯养成年”,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全力创建书香校园,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构建一所有体系、有特色、有人才、有底蕴的书香校园。
“首先是阅读环境的塑造——没有优秀的阅读环境,就不会有真正的阅读乐趣和阅读习惯。”新沙小学校长陈志华说。为了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师生融入浓浓的书香氛围中,新沙小学加大投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阅读环境。
第一、营造班级阅读环境。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加强班级“悦读”主题文化建设,手抄报、读书体会、好书推荐、名言警句、个人读书照片等应有尽有,精彩纷呈,每月更换。第二、营造教师办公室阅读环境。教师办公室里增设书柜、报刊架,针对性摆放书籍,方便教师随时阅读。第三、营造温馨的图书馆环境。学校图书馆总面积738㎡,图书馆正对着校园南庭院的小森林,其中设置阅读台阶,多轨玻璃推拉门可以打开阅读区可以延伸到室外,利于体验自然环境下的阅读氛围。由几个不同特色的功能区组成,有地形起伏的空间和装置,有“书堡”,有不同几何形状凹入墙面的“洞洞”阅读卡位,有阅读吧台、木框架和矮书柜组成的“书房”,可以转动的八角新书展示架。馆内总藏书高达41600册,报刊20余种,生均图书28册,文艺类图书占比高于60%。馆内设有自助检索设备、借阅设备,方便学生随时检索、借阅图书。第四、营造校园阅读环境。校内开设“秘密花园室外阅读长廊”“星空阅读长廊”,让孩子或在大自然的清新中,或在浸入式的氛围中,享受别样的阅读体验。
创设优质阅读空间的同时,新沙小学还开发了一套“悦读”课程体系,命名为“1+X”课程体系(语文书+诵读系统+整本书阅读系统),印刷“读书单”,真正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每天学生的晨诵午听夜读,如同呼吸一般自然。”陈志华介绍,在新沙小学,每天早晨,学生们在经典古诗词的吟诵声中开启这一天;中午入校后,通过教室里的听读机,孩子们安静聆听经典有声小说;晚上,每天30分钟的亲子阅读,已成为很多班级的特色作业。
“晨诵+课前五分钟”诵读积累体系也是一项别致的特色。2020年,新沙小学被评为“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最美诵读’实验基地”、“中华诗教深圳示范试点学校”,依托这一荣誉及优质资源,新沙小学集语文全科组之力,开发出了“新沙小学晨诵+课前五分钟诵读积累体系”。
“我们相信耳朵的力量,相信诵读的魔力。相信耳朵的力量,所以我们有经典诗文的浸入式熏听系统:入校铃声、离校铃声、上课铃声,都是古诗、《声律启蒙》等经典内容,每周一更换,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经典的熏陶浸润。相信诵读的魔力,所以我们每天的早读,各班安排10分钟的经典古诗吟诵,让孩子通过韵律,配合身体动作,集体氛围下全身心地吸纳古诗;课前五分钟诵读积累,则侧重于对内容的精讲和积累,把人类历史古今中外适合孩子的经典,通过诵读、背诵,储蓄到孩子宝贵的人生中。”该项目负责人表示。
精细化设计阅读课程,
提升师生阅读兴趣与人文情操
在阅读课程的铺排上,新沙小学也有精细化的设计。譬如,每周开展一节阅读指导课,形成惯例,经过不断地探索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路,逐步形成课外阅读的基本课型。每月进行一次阅读展示。每月读完一本书后,要求师生以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读后展示,手抄报、舞台剧、读后感、阅读单、汇报交流课等,都是学校摸索出来的展示课常有形态。每两个月进行一次阅读教研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阅读方法指导课教研活动。教研主题主要有:①什么是批注、批注什么、怎么批注、用什么批注。②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③制作读书卡。④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⑤思维导图制作方法指导……
每学期一次阅读指导课听评课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观摩课、所有教师汇报课阅读指导课听评课活动,切实提高阅读指导课课堂实效。
“虚的活动没有了,实的行动多了;浅层次的形式没有了,深层次的内涵多了。”陈志华认为,持之以恒地推进阅读环境建设、开设阅读课程,开展读书活动,切实地提升了新沙师生的阅读兴趣与人文情操。
一半以上学生一学期读5本书,
少年“写手”崭露头角
据介绍,一系列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新沙小学师生中形成了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热情高涨。图书馆成了孩子们校内最爱去的地方之一,谈论阅读内容,成了很多孩子课间的交流话题。教师有“青年教师读书俱乐部”,学生有各班“小书虫读书俱乐部”做到了班班有计划,人人有心得,个个有笔记。初步培养了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了素养,校风、学风进一步转变。
陈志华介绍,通过一系列扎实的阅读推广工作,师生的阅读量大大提高,本学期,新沙小学1600余名学生中读了13本书及以上的占5%,读了8本书及以上的占30%,读了5本书及以上的占55%。“学生的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许多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挖掘出来:罗心蕙同学的作品集《我的武林故事》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发行;贾茹同学的《一只不吃鱼的猫》、朱松涛同学的作品《穿越东西冲》,均被收录进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遇见新时代真好》丛书里;还有更多同学的作品,发表于《红树林》《特区教育》《深圳晚报》等报刊杂志……”越多越多的“少年写手”开始崭露头角。
创建书香校园的目标提出以后,很多语文老师的教研热情被点燃,不仅各班积极推广整本书阅读,还积极申报课题、工作室。最终,新沙小学成功申报了区级《阅读生活化课题》,成立了区级“语文阅读工作坊”。
继“晨诵午听夜读”“悦读银行存折”“共读一本书”“《童悦报》”等特色阅读活动成为新沙阅读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后,未来,这一阅读教育体系还将进一步迭代升级,推出2.0版本。
“接下来这个学期,我们的工作重点,将是一项全新的探索:通过工作室,组建核心队伍,每位老师专攻一本童书,成为这一本书的专家,然后作为校内‘客座’教师,带动同年级各班精研这本书。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能将教师群体的每个个体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避免重复劳动,将集体的合力发挥到最大,1+1不再等于2,而是呈几何倍数的效果凸显。——这,将是新一学期新沙小学工作的精彩一笔。”新沙小学阅读课程项目负责人林吉斌介绍。
文:周正阳 制版:李斌 刘艳兰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