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宝安区海裕小学:
对标“双区示范”,打造新时代“儿童友好型数字化海洋生态学校”



近日,由南方都市报社联合深圳市教育学会、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七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评选中,深圳市宝安区海裕小学凭实力斩获“最受关注新锐学校(园)年度奖”。
海裕小学于2020年9月开办,地处湾区发展核心,坐享宝安中心区文化资源优势。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1620个学位。同年10月,央视《新闻联播》对其进行了报道,成为宝安新建学校“建一所优一所”的缩影。海裕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尚善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尚善工程”建设为导向,以“至善课程”建设为核心,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战略定位,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努力打造一所具有人文底蕴、充满生态气息、面向未来的“儿童友好型数字化海洋生态学校”,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宝安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海裕探索,给出海裕表达,亮出海裕名片。
尚善教育
培育“尚善基因”的尚善少年
办学伊始,学校立足世界与时代发展趋势,以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积极探索未来人才培养与发展方向,把办学理念确定为“尚善教育”。
“‘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文化基因和人生价值方向,‘至善’则是人们终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学校教育不懈追求的终极目标。”校长汪凌表示,“尚善教育,即崇尚至善的教育理想,引导学生挖掘并发展所长,抵达美好品德修养和丰厚知识积累的人生境界;同时引导教师为至善的教育境界而不懈努力。”
为实现上述愿景,培育具有“人文底蕴、阳光身心、绿色理念、创新精神、协作意识、国际视野”六大尚善基因的尚善学子,学校在善育总目标引领下,开展校本六大善育工程,蕴养善育文化,落实尚善人才的培养。
六大善育工程包括“儿童友好型”海洋主题校园建设的海蓝工程、“数字档案”驱动下的学校赋能治理的司舵工程、“135至善课程体系”自然启智生长的至善工程、基于少先队平台的“尚善少年”培养的红星工程、“三位一体”的“尚善教师”专业发展的灯塔工程、爱与智慧兼备的“尚善家长”成长的深蓝工程。学校围绕六大尚善基因开发了系列云课程。
“尚善”育人成就学生生命之美,学校通过六大工程的开展,以“善育五彩缤纷节”为引擎,滋养三大“尚善群体”,厚植六大“尚善基因”,最终实现五育并举。
围绕“尚善”教育理念,学校以课程观线下研发了尚善基因、五色花入学适应、幼小衔接、海洋主题、红星闪闪、红心向党、午餐午休等不同系列微课程;线上开设了“尚善云学堂”,发布了幼小衔接系列微课程、尚善基因系列微课程和尚善云朵朵系列微课程、海洋主题系列微课程之强国篇、强军篇和强海篇等,实现了学生自我个性和潜能发展。
以爱为名
打造儿童友好的“海裕样本”
海裕小学自办学开始,便展开宝安区儿童友好型学校试点,用情怀和爱心,为学生筑起安心学习与发展的堡垒,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幸福人生奠基。
学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倡导儿童优先、儿童平等、儿童参与的理念,融合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一体化,营造生活场生态系统;创建创客教室、机器人编程实验室、录播教室、数字图书馆、室外移动创意空间等智慧校园空间,打造跨界融合的学习场生态系统;以学生的创作为核心,设立实现平面、立体、静态、动态、虚拟、现实呈现学生创意的展示场生态系统,营造让儿童充分感到被尊重的生活环境。
海裕小学不仅为家长和学生解决中午用餐和接送难题,开动智慧利用好空间,实施“午休幸福躺”,还将午餐午休升级打造成特色午餐午休课程。从午餐前的感恩、礼仪教育,到午餐时的健康小课堂微课程,以及午餐后的睡前小故事与劳动教育,处处是课程,事事是教育。
导师团制度是海裕小学的一大班级管理特色。学校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为思想,实行“全员育人”善育导师团制度,班主任与科任老师携手创设各班导师团,导师们与学生一周一谈话;导师团一月一会议,一学期两次成长记录,对学生的情感和习惯进行跟踪并记录、呈现;热烈讨论班级情况,探索班级发展,则成为学校“导师学情共商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儿童议事、合作学习则是学校的又一项创新。海裕小学积极打造儿童自由表达观点的平台,通过开展儿童议事会活动,为学生搭建一个参校园管理的平台,培养学生们自主思考能力,形成小小主人翁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学校与班级建设,让儿童视角、儿童参与注入到学校的管理中。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则让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可当小老师。教室里,每四个课桌可以合围在一起,像一个个知识的小岛。课堂上,教师利用课堂评价系统,激发大家小组合作和小组竞赛的积极性。课下,小组内开展做作业、朗读、背诵、阅读等各项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建校以来,学校坚持儿童友好的视角,以课程为导向、以课题为引领,开展了“儿童友好视域下数据驱动的教育评价改革实践研究”,在广东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中拟立项为重点课题,为深化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作出新的探索。
海洋文化
浸润尚善少年的纯真心灵
走进海裕小学,宛若走进了海洋的怀抱。清新美丽的海韵校园、内涵丰富的海洋课程、开放博大的海洋情怀,彰显出学校打造“儿童友好型数字化海洋生态学校”的办学思想。
在海裕小学举办的儿童议事会上,27名儿童代表围绕“减少塑料垃圾,保护海洋动物”主题,发出“减塑,我们要行动”的声音。海贝组讲述了一只大海鲸因误吞塑料袋而逝去的故事,展示了用塑料废品亲手制作的海龟和鲨鱼模型;小海鸥组画出无污染和有污染的地球,还画出被瓶子困住的海洋生物;远航组自主思考,灵感迸发,提出要“争当保护海洋动物的小卫士”,并提出一条又一条减少塑料垃圾的好办法……保护海洋的意识随着议事会活动深深扎根在学生们的头脑中。
海裕小学致力于打造“儿童友好型”的海洋生态与文化主题校园,海洋生态在一砖一瓦里,海味十足。学校犹如海底大千世界:玻璃上的海底世界窗花,班牌上的小海藻,“星辰大海”体育场,海洋文化创客室。海洋风明信片和录取通知书,海洋成长手册,微课程的海洋风格,海洋主题的节日活动等,开设了海洋海防教育课程和船模课程,渗透海洋生态意识,海洋生态文化渗透随处可见。
2021年暑假,学校全学科没有布置书面暑假作业,而以“海洋主题”系列微课程开展项目主题式作业:编绘海洋故事绘本,制作指南针,尤克里里弹奏海洋乐曲,学唱海洋风英语歌曲,创编海洋韵律操等。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已与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的专家团队建立了紧密联系,共同深度挖掘海洋文化的育人价值,整合区域海洋教育资源,为促进儿童海洋教育开展奠定基础。
制版:向丽宇 王娟娟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