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重点项目建设 聚焦民生工程提速
深圳龙华区民治街道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朝阳下的民治红山片区生机勃发。

民治街道营造契合片区发展的街区风貌。

市第二图书馆、市美术馆新馆预计今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和煦的春风下,开工的鼓点激荡人心。
土地入库7.1万平方米,连续8年超额完成;拆除违建58.8万平方米,提前两个月完成减存量任务,以“土地存量”换“发展增量”,将优质资源留给高质量项目,集聚起发展新动能。
设计产业园一期顺利封顶,二期完成遴选,北站超核的开工建设,一个崭新的城市符号将在都市门户枢纽旁拔地而起。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建成开学,提供近6000学位;市新华医院、第二儿童医院、市第二图书馆及市美术馆新馆主体工程完成,民生项目建设“加速跑”,不断筑就百姓“幸福巢”。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助推器,从城市建设到民生工程,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正酣,为民治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挖掘产业新动能 提升核心竞争力
过去的2022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不利因素影响下,民治街道经济增长顶压前行,城市建设全面起势,为“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数据上看,民治街道去年工业总产值达213.29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2%,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93.32亿元,总量排名全区各街道第一,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健康运行。这得益于街道不遗余力兴产业、促转型,如打造全区首批4个数字经济示范楼宇,以扎实企业服务推动华南数字谷、数字创新中心招商顺利进行,华傲数据等3家企业加入区智能制造项目,让数字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数字经济的助推下,现代服务业聚集程度也不断提高。国信资本、徽商银行深圳分行等一批优质企业纷纷落户,开市客商场亦加快建设步伐,预计2023年开放营业。而随着北站壹号等产业载体的投入使用,辖区建成、在建产业空间约100万平方米。目前共有总部企业19家、上市企业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达570家,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正加速形成。
为加速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民治街道以查违高压态势,啃掉龙塘、牛栏前控停违建等一批“硬骨头”,拆除违建58.8万平方米,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减存量任务。随着天辅星大厦补偿协议的签订,以及宝澜大厦、民乐斜井3栋违建和深大城际民治北站段征拆工作的完成,街道全年土地入库7.1万平方米,连续8年超额完成任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宝山西路等3条道路,打通临龙路等两条“断头路”,龙塘综合停车场基本完工,慢行系统改善约20公里,新增非机动车道约8公里。市容环境方面,完成上河坊酒吧街3条道路景观提升,建成白松一路街心花园等两个街心花园、汇龙苑等4个共建花园,龙华大道(梅林关—布龙路段)景观提升工程、地铁6号线腾龙路段环境提升工程正不断加快推进。
打造品质城区 燃动高质量发展引擎
回顾过往成绩亮眼,展望未来开好新局。2023年,是推进“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建设的攻坚之年,民治街道以都市核心为标杆,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品质和综合承载力。
围绕“三馆两院”等公建配套投入使用和开市客建成开业,民治将“一盘棋”推进周边交通路网、景观提升、综合管理等工作,营造契合片区发展的街区风貌。如推进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建设和推进梅观高速市政化改造南段建设等,不仅将有效促进路网结构优化,还强化了龙华东西两侧的交流,改变居民出行环境;以玉龙滨水城市公园、新彩青少年极限公园、民治片区环城绿道及大学城绿道的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北站街角公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街心公园、口袋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将积极构建出全域公园体系;完成龙华大道(梅林关—布龙路段)、地铁6号线腾龙路段环境提升工程,丰泽湖片区小山体及盖板活动设施完善工程,并加快推进民治河暗涵、牛咀水支流暗涵隐患治理工程。
与此同时,民治还将继续开展土地整备和房屋征收补偿工作,确保重大项目顺利实施。如坚持“拆、治、兴”并举,继续开展牛栏前第三期、樟坑地块、上塘地块和民乐地块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征拆工作;配合启动华南物流园土地整备利益统筹;落实深大城际、深惠城际、深汕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征拆任务等。对于控停违建处置和超期临时用地及建筑清理整治工作,街道将保持查违拆违高压态势,确保违法建设“零增量、减存量”,并以“自拆一批、强拆一批、完善手续一批”措施开展专项清理。
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城市建设,民治将打造发展能级持续跃升的品质城区,燃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改善民生福祉 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
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民生之事,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民治街道通过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实现可量化的“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民生七优”。
一方面,对医院、学校、文化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和设施配套,民治将配合推进市第二图书馆、市美术馆新馆建成开馆和市新华医院、市第二儿童医院的全面竣工,并推动深圳中学龙华学校等4所学校尽快建成投入使用,以及加快推进市文化馆新馆、白石龙文化中心、区音乐艺术中心、动漫美术馆、妇女儿童中心的开工建设,全力保障民生项目建设。另一方面,针对白石龙、上塘等地铁站周边道路,将开展43条慢行系统改善工程项目,并深入挖掘“天上地下”的停车资源,改善重点路段交通微循环,以一批优质的民生项目,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身边的民生保障成效,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为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民治将探索服务阵地差异化建设和运营路径,将服务向城中村等人员密集地区和薄弱地区拓展延伸。如完善“1+14+N”(1个街道、14个社区和N个小区)养老服务站点建设,并加快推进红山里等5个社区长者服务站建设,打造街道15分钟养老服务圈。通过完善分层分类梯度救助体系和成立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不断强化独居老人、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群体帮扶,将民生服务沉入网格,做好兜底保障。
目前,随着北站国际商务区超核等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以及开市客等重大项目形成新的拉动,片区辐射和虹吸效应日益凸显,将带动辖区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民治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三馆两院”等一批市、区优质公配项目的陆续投入使用,以及深大城际、深惠城际等陆续开工建设,民治城市品质将大幅提升,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这些机遇和优势,是民治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基础所在,也为“数字龙华 都市核心”建设贡献更多民治力量。
文/吴春熠 伍霓虹 梁淑萍 图/蔡维泽
制版:黄亚岚 邓诗君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