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强根基强连通 大湾区乘势起飞

全球制造业格局重组,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蔡雯 关婉灵 杨亮 吕婧 曾育军 路漫漫 梁锦弟 赵雨琪 06-30 00:00

  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绿色石化产业如同一颗璀璨明珠闪耀着光芒。 南都资料图

  位于广东佛山的库卡机器人制造基地。 南都记者 郑俊彬 摄

  6月30日,年中考的时间到了。

  今年以来,国际政治格局加速演进,全球化遭遇逆流,产业格局面临重构,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和总抓手,坚持将制造业这一份厚实家当做大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在全省的层面,《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等相关文件陆续出炉,为发展指明方向。

  在省内各城市,坚持制造业当家,根据地方特色,各显神通,从内部的强根基——稳支柱、立新柱,到对外的强连通——招商热潮、抢订单。

  具体效果且等统计数据出炉,而比数据出炉更有参考意义的是它们如何积极应对,为制造业这一份家当做大做强贡献哪些有价值的举措。

  稳支柱立新柱

  建设战略性产业集群  

  2022年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全部制造业增加值4.4万亿元,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强,还拥有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8个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

  未来,广东将加快加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立柱架梁,着力推动20个战略产业集群的建设,争取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要增长达到10%以上,发挥工业投资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的作用。

  毫无疑问,制造业是广东的底色,更是珠三角城市的底色。

  今年以来,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六大地市,在坚持制造业当家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制造业的地位,如江门大力推进“工业振兴”工程,珠海锚定“产业第一”,东莞强调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并推出不同举措,如惠州坚持发展“2+1”现代产业集群,中山主打十大主题产业园,佛山出台30条举措,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具体反映到产业上,总投资约521亿元,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开工;投资近60亿元,珠海鸿钧异质结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奠基;投资约50亿元,赣锋锂电东莞项目成功摘牌;总投资50亿元的佛山天心天思智能装备产业项目将于今年动工……一个个重大项目落地。

  从这些行动不难看出,这些珠三角制造业当家的思路,一方面是稳支柱,一方面是立新柱,在优化存量产业的同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寻找新的增量。

  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下称“中创新航项目”),是江门近年来投资额最大的实体项目,目前首条生产线进入忙碌的安装调试阶段。

  它是江门打造千亿级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领头羊”,中创新航项目的快速建设,大大加快了产业集聚,带动了投资额合计达100亿元的多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关联项目落户,其中就包括总投资10亿元的深圳科达利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件项目,以及总投资12亿元的广州天赐锂电池电解液项目。

  同样的思路在惠州也得到体现,打造一流“链主”企业群,推动TCL、德赛西威、亿纬锂能等企业延伸产业链项目落地,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依托中海油、中海壳牌、埃克森美孚、恒力等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落地建设,打造高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集群。这一批“链主”企业成为惠州GDP迈过5000亿元,未来冲刺万亿GDP的有力支撑。  

  制造布局全球化

  提高产业链安全性  

  外贸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双循环、增强现代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也是珠三角制造业当家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以外贸见长的“世界工厂”珠三角格外忙碌。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等地铆足干劲稳外贸、拼经济。

  今年1月5日到8日(当地时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举行。30家东莞企业39名外贸代表在东莞市商务局组织下,参加这一属于他们的2023年第一场海外展。

  东莞市拓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向靖表示,2023年的首次海外展,给了企业大大的信心。公司已经在规划日、韩国等地的海外展会。更重要的是,近期参展的成果,让公司有了扩产的规划,公司厂房将从原来的4000平方米扩大到8000平方米,“预计今年会比2022年业绩翻一倍”。

  2月6日,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全面恢复。制造业大市佛山当天便组织外经贸企业代表赴香港。佛山市高明英皇卫浴有限公司总裁秘书庞子钧为当地政府组织本次经贸团的举措点赞,“今年公司预计出口业务至少翻一番”。

  企业主的信心比黄金重要,各地出炉相关的鼓励政策,如佛山的《佛山市进一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若干措施》,东莞出炉《东莞市商务局关于实施2023年新一轮稳增长措施的通知》等,通过系列措施不仅要引导企业“走出去”,还积极发力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优势产品的全球供应链。

  事实上,近年来“逆全球化”趋势不断抬头,我国企业的全球化步伐遇到新挑战、新问题,需要新方向、新思路。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就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中国制造业的全球化开始思考从输出产品转变为输出工业能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全球化布局,真正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目前TCL已在全球拥有43个研发中心和32个制造基地。

  佛山企业美的也在做相关的尝试。“坚持扎根广东,走向全球。”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出席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时就介绍,2023年,美的集团将加快美的总部三期、数字科技产业园、智能科技创新园、机电工业4.0基地、库卡科技园、南海小塘基地、顺德储能产业基地等先进制造和新产业项目的建设和拓展,助力广东产业体系升级发展,“将大胆走向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实现全球突破。”  

  大招商招大商

  注入新鲜血液  

  “招商是东莞维持基本盘的重要手段。”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这不仅是东莞维持基本盘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少城市的重要手段。

  首先,从稳增长的角度来看,面对复杂国际环境,供应链全球变化,部分城市资本正在减少,亟须补充新的资本。第二是产业结构优化需求,城市要高质量发展,必然要引入更多先进制造项目,更多高附加值的项目,进而优化资本和产业机构。第三是区域竞争的压力,在城市内生动力培育尚需时日的背景下,大湾区各城竞争力不断提升,一个城市不进就是退,各大城市急需通过招引新项目,为城市注入新鲜血液。

  因此开年以来,珠三角六市纷纷开启招商模式,其中又以佛山、东莞最为突出。东莞宣布2023年为招商年,开启全员招商。2月6日,东莞市石龙镇党委书记陈庆松就率领石龙镇招商代表团一行5人,启程赴日本和新加坡开展为期8天的招商活动,成为东莞首批“走出去”到海外招商、抢抓海外新机遇的镇街。

  据不完全统计,2月初至3月中旬,短短40余天,东莞各镇街(园区)组成的招商队伍主动“出击”,足迹遍布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天津、澳门、杭州、广州、杭州、苏州、合肥、佛山、河源等城市,还有前往海外的镇街。

  4月份,东莞还选定株式会社JC COMMONS、欧美工商会、世邦魏理仕、中国国际跨国公司促进会、戴德梁行等5家机构分别作为东莞市驻日本、德国、新加坡、韩国、美国经贸代表处合作机构,进一步布局全球招商网络。近期,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吕成蹊就带队到日本开启经贸合作交流。

  东莞全市上下,正朝着力争2023年实际投资1600亿元以上这个目标全速推进。而同属万亿GDP俱乐部的佛山,也在全速开启招商步伐,毕竟今日的招商引资,就是明日的项目与产业。

  年初,“走进大湾区·中德下一站——2023佛山营商机遇推介会(柏林站)”在德国柏林举行,超70家企业参与,其中包含世界500强企业及各行业知名企业。现场,佛山还发布了“大湾区中德市场合伙人计划”。3月底,“2023德企湾区行——佛山机遇交流会”在佛山三龙湾举办,超30家德企来访。这也是2023年以来德企访佛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一次交流活动,有西门子、思爱普、德铁等世界五百强企业。

  “大湾区在全球范围内非常具有竞争力、创新力和关联性,而佛山正处于其中。佛山为德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合作。”德国工商大会广州代表处首席代表、中国德国商会·华南及西南地区执行董事Martin Klose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佛山全市共签约引进1亿元人民币或者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7个,签约总投资额1437.04亿元,同比增长60.57%。佛山跑出了招商引资的“加速度”。  

  用好港澳资源

  打造最佳搭档  

  珠三角城市在用好自身优势资源的同时,也在最大限度用好港澳资源,借助它们与国际城市的交流,进而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年初以来,东莞从官方到民间,多批次主动到香港进行交流。时间到了4月23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的香港特区政府及立法会大湾区访问团到达东莞,双方互动进一步增强。

  毕马威中国华南区咨询服务首席合伙人彭富强此前就分析,东莞去香港招商,一方面是需要香港本土企业,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用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这个平台,从外部再招过来。也就是说,要打造的不仅是跟香港的关系,要借香港的关系跟国际接轨。

  同样的道理,珠海也可以用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不断叠加的政策优势,增添招商“权重”。

  珠海市招商署署长刘高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携手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面向全球开展联合招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大的招商格局,吸引国内外优质产业项目落地。”琴澳产业联动展现出广阔的想象空间。

  今年3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行委员会、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就组建了招商推介代表团,先后到访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280场商业配对促成了6项合作意向落实为签约文书。

  正因为效果显著,因此有相关专家建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可以携手澳门聚焦“招引国际、招大引优、培育生态”,细化“联合出海”路径。

  虽然江门距离香港澳门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这里却有着海内海外“两个江门”的独特优势,“侨”资源是江门重要的战略资源。江门乡亲、香港艺人刘德华就在多个场合向全球推介江门:中国的侨都、世界的江门欢迎您。这个传播力可比重金做广告强多了。

  众多江门籍乡亲也是江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像雅图仕、无限极、大长江集团、建滔集团、维达纸业、李锦记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植根江门、壮大发展。

  为了承接用好这些资源,江门加快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滨海新区、中国—欧盟(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1395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抢占新能源、硅能源、新型储能、海工装备等特色产业新赛道,担当大湾区新一轮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

  从湾区走向世界,江门推动“中国侨都”赋能升级,在联系服务全球6000万华侨华人中彰显担当, 奋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  

  优化营商环境

  增强资源“粘性”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

  不管是跳出湾区,还是走向世界,最终资源要为城市所用,如何将资源价值最大化,增强与城市的“粘性”?这就需要城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了,一流的营商环境,能为城市发展、为“制造业当家”加足底气。

  2022年底,广东发布的《2022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佛山位列全省第三。作为广东制造业城市“排头兵”,佛山较早意识到营商环境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从空间重构、土地供给、园区建设、政务服务、法治环境、招商机制六个方面推进改革,构建“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如人才方面,佛山坚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在全省首设“企业家日”及“人才日”,已吸引领军人才300多名,科技创新团队240多个。今年佛山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出《构建佛山“益晒你”企业服务体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2023年度版)》,包括深化商事制度“1时代”改革、深化工程项目高效审批改革、深化办税服务“零上门”改革等。

  某种程度留住人,才能留住企业。现如今城市招商同时在谋划招人。珠海作为我国经济特区之一,这里有多所高校,在人才方面较珠三角其他制造业城市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仍需要考虑留住这些大学生。而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一方面是产业,另一方面则是城市配套,兼具工作和生活。

  为了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早在2018年珠海便出台了被誉为“珠三角地区最优人才政策”的“珠海英才计划”。今年,珠海进一步提出,要深化实施年轻人、产业工人、新市民“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加快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就业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一系列事关居住、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真招实策正陆续出台。

  数据

  2022年广东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6万亿元,全部制造业增加值4.4万亿元,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强,拥有70余万户制造业企业法人和一大批优质企业、8个万亿级战略性产业集群。

  广东将加快加力推动现代产业体系的立柱架梁,着力推动20个战略产业集群的建设,争取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要增长达到10%以上。

  本版统筹:南都记者 梁锦弟

  本版采写:南都记者 蔡雯 关婉灵 杨亮 吕婧 曾育军 路漫漫 梁锦弟 赵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