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绿美亲邻社区

深圳龙华福城街道开创共建共治共享“基层之治”成功实践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小玲 刘庚怀 12-30 02:00

  有着数百年历史的茜坑老村经历着美丽蜕变,“颜值”与“内涵”双实力不断提升,“亲邻商铺”“亲邻空间”等新事物应运而生,客家柿子园与老村议“柿”驿站镌刻老村历史文化脉络,农事体验、非遗传承等活动赋予旅游文化新价值与活力。作为深圳市龙华区福城街道重点打造的“百千万工程”特色项目,茜坑老村已成为“百千万工程”和绿美亲邻社区建设示范点。通过全力打通基层善治的“最后一公里”,福城街道不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老村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开创共建共治共享“基层之治”的福城成功实践。  

  打造绿美宜居宜游生态家园

  成为“百千万工程”多项建设示范点

  紧扣“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龙华区福城街道全面开展茜坑老村的综合整治。以党建为引领,福城街道将茜坑老村打造绿美宜居宜游生态家园,提升“颜值”硬实力。通过书记茶话会、人大政协代表见面会、居民议事会等搭建党群共建平台,福城街道充分挖掘茜坑老村本地水库、绿道、公园等生态资源禀赋,在改造升级中引入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新式建设方式。

  在一系列精心布局下,茜坑老村“旧貌”焕“新颜”。在这里,臭水沟巧变网红榕树洞,荒废空地蜕变成人气爆火的绿色露营广场,茜坑河边小公园扮靓成绿色跑道公园。福城街道造就茜坑老村“一水两岸”绿美风景线,老村居住环境品质得到改善,居民一出门就赏心悦目心情愉快,提升居住体验感。

  值得一提的是,福城街道创新打造独具特色“茜”游路径,将茜坑老村内外的月公园、水公园、柿子园、半亩田园、亲邻小巷等17个景点进行整体提升,串珠成链,形成具有本土特色、典型示范的社区绿美品牌。茜坑老村绿化公园获评深圳市2024年度节水型公园创建4个节水标杆公园之一。“半亩田园”获评“龙华区关心下一代十佳工作品牌”。

  已成为“百千万工程”和绿美亲邻社区建设示范点的茜坑老村,也成为福城街道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效能提升的成功典范。  

  多方提升老村“内涵”软实力

  开创基层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茜坑老村的“颜值”提升后,福城街道从打造茜坑老村聚邻乐邻安邻服务堡垒、打造文化味烟火气特色街区两方面着手丰富老村“内涵”软实力。通过社企共建,福城街道调动多方社会力量不断打造茜坑老村聚邻乐邻安邻服务堡垒,出现“亲邻商铺”“亲邻空间”等新事物。

  福城街道发动街道工商联、香港同乡会、股份公司、学校、社会组织、辖区40余家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入参与共建,为茜坑老村亲邻阵地建设“舔砖加瓦”。让他们积极建言献策,深入实地走访调研,参与茜坑老村各类共建会议、活动等,对茜坑老村的建设理念和提升方案提出系列完善意见建议。

  针对茜坑老村本地、外地居民融合问题,在人气较高、口碑较好、居民常去的商铺挂牌“亲邻商铺”,准备贴心亲邻桌椅,方便居民们多唠嗑话家常,吸引大家走出家门,形成具有烟火气、邻里情的亲邻小街,有效破解“陌邻”难题。

  聚焦“一老一小”服务需求,福城街道推动茜坑老村出资出力将有近70年历史的老饭堂共建改造为客家文化展览馆和居家养老服务驿站,将本地居民祖屋打造为便民服务、儿童游玩、书画阅读、睦邻议事的“亲邻空间”,让居民来到这里就能记得住历史、忆得起时光,成为儿童友好、青年乐活、老年颐养的好去处。“亲邻空间”自今年10月开放以来,开展老年人爱心餐配送、重阳节重温大锅饭、亲邻影院、亲邻钩织、红色故事分享会、义剪等特色服务活动近50场。

  受茜坑老村浓厚的绿美亲邻氛围吸引,市区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等主动将统战、文体、宣传等各类资源投入茜坑老村,将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田园耕读文化节、世界儿童日—“茜”游记等10余场活动放到茜坑老村亲邻阵地举办,有效助力阵地发挥服务效能和扩大知晓率。同时,公益承接亲邻里和左邻右舍两个阵地运营工作,常态化开放阵地并开展丰富多彩的亲邻服务活动。

  茜坑老村被列为历史文化街区备选名录,福城街道深谙老村这一独特历史魅力,通过挖底蕴探新脉,将其打造成文化味烟火气特色街区。

  茜坑老村的成功,是福城街道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创新格局的生动范例。从党群共建平台的搭建,到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再到居民的协同配合,福城街道开创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居民协同的基层治理新局面。

  文:张小玲 刘庚怀 制版:李斌 肖美连 黄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