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金融活水筑“蓝色粮仓”
农行珠海分行赋能海洋牧场新图景

农行珠海分行支持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标准海”样板区(隘洲)项目开园投产。
伶仃洋碧波万顷,桁架式智能化养殖网箱平台“伶仃牧场”如蓝色棋盘铺展海面,网箱内金鲳鱼群翻涌成浪。这幅现代版“耕海牧渔”图景背后,农行珠海分行8400万元贷款授信如金融活水,正推动这座年产值9000万元的“海上粮仓”加速成型。
当金融活水奔涌汇入无垠的蔚蓝,耕海牧渔的古老智慧在珠海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在农行珠海分行坚实的金融力量支持下,不仅树立起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崭新标杆,更奏响了金融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的壮美交响。
深度联动,伶仃洋上的金融浪潮
一直以来,海洋牧场养殖装备存在担保难、融资难、投保难等“痛点”。如何突破?一场政银企三方的深度联动给出了答案。
2024年11月19日,珠海市海洋发展局发出全省首张海洋牧场养殖装备登记备案证。作为金融行业打响“海洋攻势”的主力军,农行因势而动,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创新推广海洋牧场龙头贷、实施主体贷、农户贷、种业贷、养殖贷、装备抵押贷、农险贷、冷链贷等8大专属拳头产品,实施“贷债基股”综合服务,全面保障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融资需求。
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广东大麟洋生物有限公司将海洋养殖设备作为抵押物向农行珠海分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资金压力,进一步扩大企业产能。而该笔抵押登记是珠海市首笔养殖设备抵押登记,成为探索助力海洋科技企业发展的新路径。
这只是农行珠海分行服务海洋经济的一个缩影。当自主创新的“伶仃牧场”系列智能化装备“困于”高端海洋装备研制高昂费用,难以支撑“深蓝梦想”顺利启航时,农行珠海分行便迅速响应,高效实现省、市、支行三级联动,为项目审批开辟全流程绿色通道,率先为项目提供8400万元贷款授信,成为项目首家贷款支持银行,为整个示范产业园迈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按下了加速键,为“耕海牧渔”,建设“蓝色粮仓”注入了澎湃动能。
向海而兴,金融活水滋养“百千万工程”
当“珠海琴”养殖平台在波涛中投下第一网鱼苗,当“伶仃牧场”的渔获通过冷链直达餐桌,一条“金融赋能-科技养殖-绿色转型”的现代化海洋经济链正在珠江口成型。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市海洋发展局会同农行珠海分行积极推动成立珠三角地区首家海洋支行,为海洋经济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提升了海洋牧场金融可获性。
据统计,2024年农行珠海分行已完成四个海洋牧场项目共计约2亿元固定资产贷款审批,分别是先行示范产业园(隘洲)项目(一期)、横洲岛深水养殖项目二期、珠海海发蓝色种业产业园(飞沙村基地)项目、深远海养殖工船“九洲一号”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种苗研发培育、深海养殖、装备制造等,已发放贷款4401万元。
在海洋牧场项目带动下,农行珠海分行先后又在当地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白藤头水产批发市场”推出经营性物业贷、填补了分行在水产品批发市场信贷支持的空白;向省能源集团建设的“渔光互补”项目发放固定资产贷款,该光伏电站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省标煤约10.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7万吨,相当于再造约500公顷的森林,将有力助推珠海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同时,受益于“渔光互补”绿色水产养殖新模式,鱼林村养殖户每月还能得到租金补贴,养殖成本降低了,提高了村民们养鱼的收入。
从首笔养殖设备抵押贷款破冰,到海洋支行专业化服务,农行珠海分行的实践印证着一个逻辑:当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海洋牧场的“神经末梢”,便能串联起深远海养殖、海岛旅游、绿色能源等业态,为“百千万工程”构建海陆联动的产业网络。如今,“伶仃牧场”的灯光已照亮深蓝。在农行珠海分行蓝色金融的托举下,珠海正从“海洋大市”向“海洋强市”破浪前行。
制版:李思萌 邹虹香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