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对2020年各类突发灾害事故案例进行梳理,公布了应急救援、生产安全事故各十大典型案例。应急管理部要求认真总结应急救援和现场处置的成功经验,推动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深刻吸取有关事故教训,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提升全社会应急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0这个极不平凡的一年里,应急管理工作遭遇了不少重大挑战,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历年来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最少”,“自然灾害因灾死亡人数最少”,类似数据就是有力证明。
而在数据之外,尤为可喜的在于,在2020年的应急救援实践中,涌现了不少典型的成功案例。无论是重庆市渝北区加州花园小区居民楼火灾扑救、湖南省郴州市列车脱轨侧翻事故救援,还是沈海高速浙江温岭段“6·13”液化石油气运输槽罐车重大爆炸事故救援和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姜唐湖蓄洪区戴家湖涵闸重大险情的处置,无不具备鲜明特点。
要而言之,一是处置的速度快、效率高。“第一时间调集各有关力量到场实施救援”,“一次性调派足够力量,第一时间疏散隧道内滞留人员”,从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到,应急响应机制非常灵敏,而这种迅速反应正是应急管理工作“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的生动体现。
二是科学、周密的规划与先进技术的应用相得益彰。应急救援必须与时间赛跑,但应急救援同时又是一门科学,不能胸无全局,尤忌忙中出错。综观十个典型案例,无一不是因科学规划而取得了高效率救援的成果。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公交车站路面塌陷救援,组织之精心值得称赞,而生命探测仪搜寻、热成像定位、无人机侦察等手段的应用也让人印象深刻。依靠科技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是一个大势。
三是显示了协同合作的威力。安全是众人之事,在十大典型案例中,人们看到了消防、公安、武警、森林、电力、医疗等部门的迅速响应,也看到了社会公益团队及志愿者的身影,这种全方位的协同合作是应急管理工作再上一层楼的保证。
应急救援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教训也必须吸取。一个简单的道理是,一旦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无论多么成功的救援,都只不过能将损失尽量降到最低限度而已,而任何一个生命的价值都不能以金钱来衡量。
守住安全底线,以人为本是原则,预防为主则是方法论。应急能力离不开日常积累,而风险常潜伏于细微之中,因此必须抓好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和成灾之前。遗憾的是,从本次公布的生产安全事故十大典型案例来看,一些地方和企业安全生产的弦未免过于松弛。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陈庄村聚仙饭店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9人死亡、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64.35万元,根本原因在于饭店先后8次违规扩建;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欣佳酒店发生坍塌,造成29人死亡、4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794万元,原因在于事故单位违法改建,导致建筑物整体坍塌。教训极为惨痛,事故单位漠视安全、肆意妄为的程度让公众为之惊诧。
这些单位为什么敢于如此妄为?应急管理部的通报中揭示了根底:一些地方政府只求经济发展,安全风险的排查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有的职能部门在监管执法中严重失职渎职。面对血的教训,如何统筹发展与安全,怎样压紧压实安全责任,是当下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重大考题。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紧迫任务,又是关系根本的长远大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社会的应急意识和安全意识也需要跟上。